
中国自主研发的“九天”重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即将于6月底完成首飞!
这款由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设计,西安驰达公司承制的“空中巨兽”,自2024年珠海航展首次亮相,便被誉为“颠覆未来战场”的划时代装备。“九天”无人机究竟强在哪里?当它盘旋在台海或南海时,又会如何改写现代战争规则?
队长从五个维度,拆解这款“空中巨兽”。
第一,体积碾压级平台优势,为挂载重型武器提供升力基础。
“九天”翼展达25米,超过美国mq-9“死神”无人机20米;最大起飞重量16吨,相当于3架歼-10c战机空重;最大载重6吨,可携带12枚鹰击-12反舰导弹或200架微型无人机,火力密度是攻击-11的3倍。
第二,航程霸权,从上海到纽约不加油。有资料显示,“九天”无人机最大航程已经可以达到7000公里,能够在空中连续飞行12个小时。
这样的数据,已经与一些运输机相差无几了。从海南岛起飞可覆盖关岛,若搭载氢燃料涡扇发动机(试验中),航程将突破8000公里,实现36小时西太全域巡航。远超美军mq-9的1850公里,甚至压制f-35c舰载机的1100公里作战半径,成为真正的“空中航母”。
第三,挂载能力十分引人注目。根据目前公开的“九天”无人机照片资料来看,这种无人机的挂架高达8个之多,其中还有4个尺寸很长的挂架。

8个外挂点既可以挂载1000公斤级的制导炸弹,也可以挂载空空导弹、空地导弹、反舰导弹和巡飞弹。我们有理由推断,“九天”无人机不仅可以充当无人战斗机,执行制空任务,甚至有可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当无人“轰炸机”,执行对地、对海打击任务。
第四,采用开放式架构,配备可快速更换的任务舱,通过换装不同的模块化任务载荷,能在两小时内快速切换任务类型。
这么说吧,可以理解成无人机界的"安卓系统",硬件接口支持即插即用,可外挂电子战吊舱、气象雷达甚至货运集装箱,军民用秒切换;而且软件生态开源,允许第三方开发任务模块,例如用ai算法自主识别航母甲板型号,或为灾区空投定制救援方案。

第五,也是“九天”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在机腹下方拥有的“异构蜂巢舱”,首创六边形蜂窝结构弹舱,单舱兼容导弹、无人机、侦察球、通信中继器等12类装备,单次可释放上百架巡飞弹或微型无人机。
形象地说,其实就是咱们经常称呼的“空中无人机航母”,即便是单架“九天”出战,那也是一整无人机作战单,而对比美军p-8反潜机搭载的12架“郊狼”无人机,“九天”的蜂群规模与抗损能力形成降维打击。
这战力,就问你牛不牛?我们不妨畅想一下,这种“空中巨兽“未来的作战场景。台海方向,10架九天组成编队,可携带480架蜂群无人机,72小时内瘫痪台岛所有防空节点;南海巡逻,单机80小时滞空配合卫星,单月监控成本比p-8a反潜机降低90%。
若投入实战,那就是反舰作战航母杀手2.0,先以数百架微型无人机诱骗“宙斯盾”雷达,为歼-20打开突防通道,配合鹰击-18,3马赫末端突防速度,单发即可重创万吨舰艇,12枚齐射可饱和攻击航母战斗群,真正实现“饱和打击”闭环。

6月首飞若成,东南亚多国已排队求购,美军或被迫重启xq-58a生产线,但代差已难逆转。
而当“九天”阴影,真正笼罩西太平洋之时,我们会想起2024,那年中国无人机,挣脱"追赶者"的宿命,开始制定自己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