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功业垂干古
—记宋时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功绩
穆俊杰
宋时轮是我军的杰出将领。我到他身边任秘书的时候,他已是80有余的老人。他曾多次对我讲:“人的一生中,有成功,也有失误。正确看待一个人的历史,不仅要看他‘过五关斩六将’的功绩,还要看‘走麦城’的教训,这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
持这种态度去认识历史人物,评论他的功过是非,才是公正的。我去世以后,如果有人在研究历史时涉及到我,我希望也能持这种态度。”遵照老首长生前的愿望,我在学习抗美援朝战史过程中,持上述态度,对他在这场战争中的功绩和失误进行了再研究。现记述如下,作为对老首长的纪念。
战争史上的新奇迹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帝国主义乘机对这个主权国家进行武装干涉,进而把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直接威胁我国安全。9月初,随着朝鲜战局的急剧变化,中央军委命令正在准备执行解放台湾任务的第九兵团停止渡海作战训练,准备作为东北边防军的二线部队,转移到山东充州、泰安地区待命。受命后,宋时轮司令员迅速率领所部3个军,离开上海,乘列车北上,进驻山东省曲阜及其附近地区,进行整训。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以后,10月下旬,宋时轮司令员奉命到京,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等中央首长亲自接见了他,命他迅速率领部队继续北上,到东北结集待命。接着,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朱德代表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专程由京赶赴曲阜,给第九兵团团以上干部作出国作战动员。中央首长的到来,对部队鼓舞极大。动员中,朱副主席着重讲了抗美援朝的重大意义、必胜条件,要求兵团上下发扬光荣传统,团结战斗,圆满完成作战任务。他说:美帝国主义不顾我国政府的严正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对此,我们绝不能置之不理。为了保家卫国,支援友邦,中央决定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协助朝鲜人民反抗侵略。我们的战争是正义的,有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支持,一定能取得胜利。根据当前朝鲜战局的发展情况,军委决定解除你们的攻台训练任务,派你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你们肩负着光荣而伟大的使命。第九兵团的第二十、第二十六、第二十七军是第三野战军的主力部队,在华东战场上打过许多硬仗、漂亮仗。这次入朝参战,在宋(司令员)、陶(副司令员)二位指挥下,一定会打出雄风来的。动员后,兵团上下迅速掀起了新的求战热潮。10月31日,宋时轮接到毛泽东主席的电报,命令第九兵团从11月1日开始继续北进,然后迅速入朝;先开一个军,其余两个军接着出动,不要间断;到达战区后,受志愿军总部指挥,寻机各个歼灭南朝鲜军首都师和第三师、美军第七师及陆战第一师。任务如此紧迫,各项准备工作都未完成,尤其是寒区必需的棉衣未配齐,部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宋时轮司令员以大局为重,不讲条件,坚决执行命令,按时率部出发。出发前,他和陶勇副司令员认真进行了研究。决心一定要打好入朝第一仗。当时美军已迫近中朝边境,兵团入朝参战已迫在眉睫。部队自上海到山东时间不长,又要由山东仓促北上至东北地区,战前动员和其他一切准备工作都要在行进途中进行。
而作战对象又将是拥有现代化装备的美帝国主义军队,面对强大的敌人,部队的思想活动很多。因此,宋时轮司令员要求各部队认真做好随时入朝作战的准备,要抓紧时间,深入进行出国作战的思想动员;要尽一切努力克服困难,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同时,他一再请求东北军区后勤部给予支援,保证部队物资供应的最低需要。在开进途中,他要求部队注意收听广播,购买和阅读报纸,及时了解官兵的思想反映,反复进行动员工作。
到达东北后,朝鲜形势更加紧张。11月5日,军委确定第九兵团立即入朝,在江界、长津方向作战,以转变战局。6日,彭德怀司令员致电宋时轮、陶勇,命令第九兵团在东线战场,小白山以东,诱敌深入到日津里、长津一线,歼灭美陆战第一师两个团。
宋时轮司令员根据军委和志愿军首长的命令以及当面的敌情,与陶勇副司令员反复研究,一致认为,要打好这一仗,当前首要的任务是隐蔽地完成战役开进,出敌不意地发起攻击。他们根据友邻部队的经验和敌人空袭的特点,指示机关迅速制定具体的保密规定和防空措施,并要求部队严格执行。7日,宋时轮司令员指挥第九兵团开始隐蔽入朝。第二十军由辑安跨过鸭绿江,经江界、云松洞等地进到柳潭里以西及西北地区,17日完成集结任务;第二十七军自临江进入朝鲜,向长津地区前进,21日到达旧津里地区;兵团指挥部随第二十七军过江后,立即向江界胜芳洞指挥位置前进;19日,第二十六军过江后于临江、中江镇地区集结,21日进至厚昌江口地区,担任兵团预备队。至此,第九兵团的第一、第二梯队共3个军12个师15万余人全部秘密完成了战役开进行动。
侵略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为了阻止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破坏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勤供应,实现其在两星期内完成“最后攻势”,让美军官兵回家过圣诞节的企图,命令侵朝美空军实施“空中战役”,轰炸鸭绿江上的所有桥梁。“空中战役”期间,美空军每天平均出动各种飞机达1000余架次,对上述地区进行空中侦察和狂轰烂炸。由于指战员们严格执行了保密和防空规定,第九兵团部队的开进和集结行动始终未被敌人发现,未受到大的损失。11月26日,东线战场我军发起反击的前一天,美陆战第一师少将师长史密斯乘直升机由兴南飞抵柳潭里,听取战场情况报告,进行现地勘察,返回途中,他在座机上仔细对地面情况作了观察,也没有发现第九兵团行动的任何迹象。战后,西方一些军事历史学家在研究朝鲜战争史时,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的入朝开进行动,是当代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完成巨大战略任务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出敌意料地出现在朝鲜战场,并首战告捷,打乱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步骤,但并未根本扭转朝鲜的战局。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决定派第九兵团入朝,独立担负东线战场的作战任务,是寄予很大希望的。毛泽东主席于11月5日晚致电彭(德怀)、邓(华)、宋(时轮)、陶(勇)等,明确指示:江界、长津方面的作战任务,由宋兵团全力担任;作战方针是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宋时轮司令员和陶勇副司令员等兵团首长,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和当面的敌情,决定立即抓住敌人兵力分散和尚未发现我军集结的有利战机给予突然打击,首先歼灭进犯长津湖地区的美陆战第一师的第五和第七两个团,尔后再扩张战果。27日黄昏,宋时轮司令员命令第二十、第二十七军向长津湖地区发起进攻。当晚,第二十七军由东北、东南、西、西南四个方向对柳潭里美军完成包围,第二十军控制了死鹰岭,割裂了柳潭里与下碣隅里敌人的联系。28日拂晓,第二十七军又完成了对新兴里美军的合围。至此,长津湖地区被围之敌有:柳潭里美陆战第一师第五团(欠1个营)、第七团,下碣隅里美陆战第一师师部、第一团2个营、第五团1个营,新兴里美第七师1个多团以及1个坦克营,3个炮兵营,共约万余人,比预计敌人数量多出一倍。此时,敌人夜间以坦克组成防护圈,在火力掩护下,进行死守,白天依靠飞机大炮,用火力杀伤我军。据此,宋时轮司令员果断决定:集中兵力各个歼敌,首先歼灭新兴里美第七师第三十一团和第三十二团第一营及师属炮兵营,对柳潭里、下碣隅里之敌采取牵制性攻击,对社仓里美第三师暂取守势。同时,调整了作战部署,命令第二十七军的第八十、第八十一师主力(共5个团)担任围歼新兴里地区之敌的主攻任务;第二十军第五十九师暂归第二十七军指挥,为歼灭柳潭里之敌做准备。30日晚,进攻刚刚开始,突然天降大雪,战区气温骤然下降,战场积雪过膝,给部队的指挥、联络和作战行动造成极大困难。宋时轮司令员决定立即亲自到前线指挥。陶勇副司令员坚持不同意司令员离开指挥位置,结果由陶去了第一线。部队经过1昼夜激战,至12月1日凌晨,将敌压缩到狭小地域内,给以重大杀伤。此时,敌人见外援无望,于是日13时,在40余架飞机掩护下,以10余辆坦克为先导,向南突围。第二十七军主力立即尾追堵截,消灭南逃敌人大部,小部残敌窜到后浦里、洒水里地区,被我阻击部队全歼。此战共歼敌3100余人,开创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全歼美军建制团的光辉范例。
干磁开位于长津湖地区中部,部署有美陆战第一师的坦克营、通信营各一部,美第七师第三十二团1个连,英突击大队1个连及坦克、汽车百余辆。29日,敌人在飞机掩护下,企图向下碣隅里增援,被我第二十军阻击并包围,后被迫投降。此次战斗共俘敌240人,缴获和击毁敌坦克、汽车78辆。
以上胜利,立即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表扬。1950年12月2日24时,毛泽东致电彭德怀、邓华及宋时轮:“庆祝我九兵团两次歼敌大胜利”,要求“九兵团除加紧歼灭被围之敌外,并应准备与必然增援之两个李承晚师和美三师一部作战。”宋时轮司令员立即将电报转发各军,鼓舞士气,并令第二十、第二十七军继续围歼敌人,令第二十六军南下,攻击下褐隅里之敌。
新兴里、干磁开之敌被歼,使美军阿尔蒙德指挥的第十军受到沉重打击,加之西线战场“联合国军”已经开始全线溃退,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计划已告破产,阿尔蒙德遂命令东线美军部队全部向咸兴、元山地区撤退。柳潭里、社仓里美军也向南突围。此时,战场形势对第九兵团非常有利。为了达成全歼被围之敌的目的,宋时轮司令员又迅速调整作战部署,令第二十七军和第二十军第五十九师速歼柳潭里之敌;令第二十六军由长津湖以北南下接替第二十军,向下竭隅里被围之敌进攻;令第二十军主力前出黄草岭地区,阻敌南逃北援。战斗打响后,柳潭里和下喝隅里之敌拚命夺路南逃,第九兵团在宋时轮司令员指挥下,采取步步紧逼、层层阻击战法,追堵南逃之敌。12日,伤亡过半、溃不成军的美陆战第一师,在50余架飞机掩护下,以坦克群开道,向南逃跑。为接应美第十军指挥的部队从海上撤逃,美军调集了300余艘舰船到兴南港。
宋时轮司令员立即指挥第二十六、第二十七两个军,克服地形与气候带来的困难,不顾连日作战的疲劳,同人民军第三军团一道追歼敌人,于17日占领咸兴,19日占领涟浦机场,给美陆战第一师残部又一次打击。24日,收复了兴南港和沿海各港口,东线美第十军指挥的美军和南朝鲜军全部从海上撤到“三八线”以南。
在第二次战役东线长津湖地区作战中,宋时轮司令员运筹帷惺,指挥果断,兵团各军密切配合,英勇顽强,给建立有百余年历史、自诩为“重装备典型”的美“王牌军”陆战第一师以歼灭性打击;歼灭美第七师师属榴炮营和第三十一团全部、第三十二团一部;歼灭美第三师第七团第二营主力,包括歼灭的南朝鲜军在内,共歼敌1.39万余人,歼敌总数大大超过了预定的计划数。宋时轮司令员在战役总结讲话时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整个第二次战役的胜利,粉碎了美国侵略者所谓的“总攻势”作战,从根本上改变了朝鲜战局,为以后更大的胜利奠定了新的基础。
第九兵团东线作战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自10月上旬由上海北上山东曲阜到仓促入朝参战,前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原计划到东北补充寒区被服,因部队直接入朝、时间短促而未能实现。部队投入作战时又值突降大雪,气温骤降至摄氏零下30多度,兵团大部分指战员仍然穿着华东地区过冬的服装,造成大量冻伤冻亡减员。加以运输力量不足,物资供应只能完成实际需要量的1/4,进入战场的部队吃不上饭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这种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宋时轮等兵团首长和各级干部身先士卒,带领部队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战役作战的重大胜利,为从根本上扭转朝鲜东线战局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彭德怀司令员代表中国人民志愿军党委和领导机关嘉奖了第九兵团。毛泽东主席于17日致电彭德怀、宋时轮等,高度赞扬第九兵团东线作战“在极困难条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