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印度人吹嘘的天下无敌的“阵风”战机,却被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中国歼-10CE战斗机以一敌四正面击溃?这虽然是一个源自国外社交媒体的传言,但这个传言背后也暴露出“阵风”战斗机的弱点。
根据保加利亚军事网站援引社交媒体上的一个消息报道,就在上月末,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进行了一次“无声”的空战,当时印方四架“阵风”战机从印控克什米尔附近的昌迪加尔空军基地起飞,直逼巴方控制的克什米尔一侧。
但是面对印度空军来势汹汹的入侵挑衅时,巴方出动一架歼-10CE战机,在没有交火的情况下,远距离利用机载雷达和电子干扰设备,使印方的四架阵风战机雷达和电子设备失灵,被迫返航。
不过,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官方媒体并没有证实巴空军派出的是歼-10CE战斗机。在巴基斯坦电视台新闻频道和《论坛报》的报道中,只提到“巴空军监测到4架印度‘阵风’活动后,巴军战机紧急升空,印军战机随即逃离”。而新华社在一则报道中也援引巴基斯坦军方的说法,巴空军发现4架印度“阵风”战斗机后,的确派出战机升空应对,之后印军的“阵风”战斗机撤退。可以看出,报道从头到尾都没提到是巴空军歼-10逼退了印度“阵风”的情节。
因此,这是不是社交媒体上一些人杜撰出来的细节,还是真的获得了巴基斯坦军方内部消息,目前还不能下定论。毕竟巴基斯坦方面确实部署了歼-10CE战斗机,这就意味着这个细节也是有可能出现的。
此外,无论巴方派出的是什么战斗机,虽然这是一场未“交火”的空战,但众所周知,现代空战拼的就是谁的雷达探测距离远,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因为现代空战早已不是二战时期的近距离格斗时代,而是讲究先敌发现、先敌锁定、先敌打击。等于是对方还没看见你,你就你已经发现对方并且将对方摧毁,而这核心拼的就是双方的机载雷达设备。
从机载雷达性能来看,巴方现役战斗机里,歼-10CE战机是最出众的。那么,歼-10CE战机与“阵风”战机同为四代半战机,在这方面有什么优势呢?
这就是要从双方的机载雷达性能说起。歼-10CE战机的机头主雷达型号为KLJ-7A。采用了氮化镓T/R组件,拥有1200个收发单元,探测距离可达240公里。反观印度的阵风战机,虽然RBE-2雷达也是有源相控阵雷,但是受限于阵风战机机头尺寸限制,RBE-2有源相控阵雷的T/R组件只有836个,远少于歼-10CE战机的KLJ-7A雷达。
众所周知,T/R组件越多,机载雷达的探测距离和抗干扰性越强。因为1个T/R组件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雷达。而阵风战机的T/R组件少于歼-10CE上的雷达T/R组件,那么在探测距离和抗干扰能力上自然不是不如对方。
这一项核心能力就决定了,歼-10CE战机能够压制“阵风”战机的猜测并非夸大,有着比较坚实的数据和物质条件做支撑。或许正是由于歼-10CE突出的机载雷达和电子战性能,才让巴基斯坦有了对抗印度的底气。毕竟印巴双方的综合国力根本不在一个层次,如果说巴方在某些领域还对印具备优势,那有且仅有空军了。
这个传言背后,其实暴露了“阵风”战斗机的弱点,印度自然是知道“阵风”战机的不足,故而在本轮“空战”后的第一时间便向法国发出申请,要求法方提供阵风战机雷达的源代码,并协助印方升级“阵风”战机的机载雷达性能。但法国直到现在也没有明确表态,反而是以沉默回应。言外之意很明显,就是不想掺和印巴冲突。
法国的态度很容易理解,印巴冲突和法国没有任何关系,法国没必要蹚这趟浑水。法国对印度的感情完全就是看中了印度的巨额军售合同这个蛋糕,纯粹是利益交集。而且,现在临时抱佛脚给印度升级“阵风”战机的机载雷达,怕是也有些来不及了。
要知道国际关系完全是赤裸裸的利益。当初马岛战争期间,法国迫于英国的压力,停止了向阿根廷供应法制“飞鱼”反舰导弹,致使原本在战争初期大展神威的“飞鱼”反舰导弹从阿根廷的武器库中下架,使得阿根廷失去了反制英国水面舰艇的主要手段,最终输掉了战争。
如今,相同的情况又出现在印度人身上。印度武器本来就是“万国造”,自己不掌握核心技术,看起来规模庞大,实际上是“纸老虎”。一旦危机来临,真正堪当大任的没几样武器。
反观巴基斯坦,虽然综合国力不如印度,但是能够立足实际,与中国合作,成功实现了FC-1“枭龙”战机的生产线引进和国产化,实行了自主生产四代机的历史性进步。相对于印军打一架少一架的情况,巴基斯坦具备印度所没有的持久作战能力。
虽然巴基斯坦也要依靠外力,但是相比于远隔万里,只是为了利益的法国,搬不走的邻国中国显然要靠谱的多。所以,别看印度在印巴冲突上耀武扬威,实际上是雷声大雨点小,最终只会虎头蛇尾的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