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世界的中越边境雷区,排雷有多难?上百万颗地雷至今无法排

2025年04月07日21:02:06 军事 1597

引言

世界上最麻烦的“遗产”,恐怕不是古董,而是埋在地底的雷。中越边境这条线,战争早过,雷还在,排雷排了三十年都没收工。一边炸伤村民,一边封锁土地。这块地,踩着的是历史的痛,也埋着现实的难。

震惊世界的中越边境雷区,排雷有多难?上百万颗地雷至今无法排 - 天天要闻

你以为是田,其实是炸药铺子

广西那条和越南接壤的边境线上,有一片看起来山清水秀的土地,可脚下却不是泥土,而是埋了上百万颗“老虎牙”的战场残骸。雷,不是在战争中用完就算的武器,它不认人,也不认年月,埋在地里几十年,照样能炸出人命。

上世纪80年代,中越边境曾爆发武装冲突广西、云南等边境布下了雷区,光广西段就有560多片,密密麻麻,像条钢铁蛇盘踞在山谷之间。其中,有53处雷区遗留至今,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更恐怖的是,这些雷不仅数量多,还种类复杂,既有反步兵雷,又有反坦克雷,还有专门对付人的吊雷、压发雷、绊发雷。

震惊世界的中越边境雷区,排雷有多难?上百万颗地雷至今无法排 - 天天要闻

走进广西崇左市大新县的八里河村,那才是真正的“与雷共生”。这个村子上百户人家,有伤残记录的村民接近三位数,每个组几乎都有人因地雷致残、致死。种田、放牛、上学,哪一步踩偏了,可能就会成为“炸点”。

有人在山坡上割草踩了雷,有人在田埂上挑水炸掉半边身子。有些地,明明就在家门口,却几十年都没人敢踏进。村民只能沿着“踩熟”的路径活动,这些路没有标牌,全靠长辈一代代口口相传——“这块地雷没响过,那块地炸过牛”。

震惊世界的中越边境雷区,排雷有多难?上百万颗地雷至今无法排 - 天天要闻

这种生活不是个例,广西8个边境县都有类似情形。村民靠种地吃饭,可地不能种;靠出行卖货,可路被炸封。整个边境地区,哪怕已经进入现代化节奏的中国,仍有数十万人像生活在战后的灰区里,过着“白天种地、晚上做梦都怕踩地雷”的日子。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少数已经扫雷完成的区域,比如广西凭祥口岸,就像脱胎换骨了一样。过去这里是“货运禁区”,如今日通关车辆超1600车次,成了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大动脉。雷清了,路通了,市场就来了,老百姓的命才活泛起来。

雷,是战争留下的疮;不清,就是现实的锁。

震惊世界的中越边境雷区,排雷有多难?上百万颗地雷至今无法排 - 天天要闻

三次排雷三次拼命,和平年代也得上战场

扫雷,不是拿着扫帚,也不是推着探测器在草地上遛弯。中越边境的地雷,不但埋得深、分布乱,而且种类多、反应快,根本不是靠一个仪器就能轻松解决的事情。中国自1992年以来,已经组织了三轮大规模排雷行动,每一次,都是一场“和平年代的战役”。

震惊世界的中越边境雷区,排雷有多难?上百万颗地雷至今无法排 - 天天要闻

第一次排雷在1992年到1994年之间,主要清除中越战争主战区残留雷区,任务艰巨,装备落后,全靠人工趴地“听雷”。

那时候排雷官兵身上绑根绳子、脚穿厚靴、手拿探针,每挪动一步都像在和死神博弈。当时排除的地雷和爆炸物超过100万枚,为边境居民开辟了初步的安全通道。

震惊世界的中越边境雷区,排雷有多难?上百万颗地雷至今无法排 - 天天要闻

第二次排雷在1997年至1999年,范围扩大到边境各主要村屯及通道区域。这一轮开始引进金属探测器、爆破设备,精度有所提升。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雷是手工改装的“杂交雷”,不规则、不成套,不仅难探,还“抗干扰”,导致误判率极高。这一阶段,排雷人员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和体力消耗。

震惊世界的中越边境雷区,排雷有多难?上百万颗地雷至今无法排 - 天天要闻

2015年至2018年的这次排雷被纳入国家精准扶贫工程,一边扫雷,一边打通致富通道。目标明确:让边民既能安全生活,又能发展经济。这一轮总共清除雷区18片,面积超190万平方米,销毁地雷超过7.1万枚,其他爆炸物1.8万多枚。

在崇左市龙州县,曾有一条被雷封锁三十年的通道终于打通,村民哭着说:“我这辈子终于走出村了”。

震惊世界的中越边境雷区,排雷有多难?上百万颗地雷至今无法排 - 天天要闻

但这些成绩,是拿命换的。高温下作业,密林中穿行,排雷兵穿着防爆服、背着几十斤装备,趴在地上挖石头、掀树根,每次引爆都可能发生误炸。

扫雷机器人虽然也上了阵,但在悬崖、沟谷、灌木密集地基本派不上用场。关键时刻,还是得人上。一个排雷士兵说得直白:“我们扫的不是雷,是命的界限。”

震惊世界的中越边境雷区,排雷有多难?上百万颗地雷至今无法排 - 天天要闻

排雷是一场没有硝烟但高烈度的战争。它不靠炮火轰鸣,而靠一点点汗水和耐心,把一个个死亡陷阱连根拔起。每排除一颗地雷,就多一个孩子能上学、多一户人家能种地。和平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是一锹土一滴汗,一代人拼出来的。

震惊世界的中越边境雷区,排雷有多难?上百万颗地雷至今无法排 - 天天要闻

排雷为什么这么难?

很多人问:都过去这么多年了,怎么还有雷?不是技术不行,也不是人不努力,而是困难太多。

广西边境仍遗53片雷区,面积超200万平方米。这些区域,主要集中在密林、高山、峡谷,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有的地方雷已经被山洪冲走,有的早被滑坡泥土掩埋。排雷队员说得直接:“你不确定这地有没有雷,也不确定雷还在不在原地,但你必须当它就在脚下。”

震惊世界的中越边境雷区,排雷有多难?上百万颗地雷至今无法排 - 天天要闻

再看雷种,复杂到让人头疼。不仅有正规军布设的反步兵雷、反坦克雷,还有战时急就章埋下的“土制雷”,更有缴获敌方后被改装的“复合雷”。有的被埋几十年,已经锈蚀、变形、失控。稍有震动,或者因温度变化,就可能突然爆炸。

探测设备也不是万能钥匙。金属探测仪在强磁场或含铁土壤中反应混乱,扫出来“哔哔”响,十次有八次是废铁雷达穿透力不够,只能在浅层工作;至于机器人,山路一跤就报废,密林里更别提。

震惊世界的中越边境雷区,排雷有多难?上百万颗地雷至今无法排 - 天天要闻

除此之外,还有政策与现实的双重掣肘。扫雷资金大、周期长、协调难。有的区域因为涉及边境管理,不便大规模施工;有的地块因开发价值低,被划为永久封锁区,宁可不排,也不能出事故。

所以说,排雷不是迟迟不排,而是困难重重。对那些地区来说,哪怕战争结束了几十年,雷还在那里提醒人们:有些战争,和平了表面,危险还潜伏在脚下。

震惊世界的中越边境雷区,排雷有多难?上百万颗地雷至今无法排 - 天天要闻

参考资料

中越边境27年3次大排雷 死亡地带变“黄金通道”-中国新闻网-2018年11月29日

中越边境扫雷行动为什么我们仍要用人工去排雷(图)-新浪军事-2019年03月13日

排雷①|探访中越边境地雷村:村民雷区“刨食”有人被炸三次-澎湃-2017-12-07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美国军援乌克兰3.1亿美元!用于支持F-16战斗机 - 天天要闻

美国军援乌克兰3.1亿美元!用于支持F-16战斗机

在美国和乌克兰签署矿产协议后,特朗普似乎开启了军援的步伐。最新消息,美国还批准了向乌克兰提供3.1亿美元的援助。路透社援引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的话证实了这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此项军援将专门用于乌克兰的F-16战斗机。
乌克兰袭击俄军情报总局基地!继续向库尔斯克推进 - 天天要闻

乌克兰袭击俄军情报总局基地!继续向库尔斯克推进

除了克里米亚和黑海海域外,乌克兰还攻击了俄罗斯的各个地区。最新消息,乌军甚至袭击了俄军情报总局的基地。《图片报》报道,乌克兰的无人机在昨晚还攻击了俄罗斯的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这里是俄军情报总局(格鲁乌)的所在地。
乌军空袭哈尔科夫指挥部!击毁俄军补给基地 - 天天要闻

乌军空袭哈尔科夫指挥部!击毁俄军补给基地

乌克兰空军向哈尔科夫地区集结,发起了更多的打击行动。突发消息,乌军还在战斗中击毁了一个俄军指挥部。《诺尔报告》报道,当地时间5月2号前后,在进行了一天的侦察追踪后,乌克兰向哈尔科夫前线出动了苏-27战斗机。
乌军无人艇首次击落俄军苏30战机!新罗西斯克进入紧急状态 - 天天要闻

乌军无人艇首次击落俄军苏30战机!新罗西斯克进入紧急状态

乌克兰在昨夜的空袭中,还攻击了俄罗斯的重要港口新罗西斯克。更有消息表示,乌军的无人艇击落了俄军的一架苏-30战斗机。《开源情报技术》报道,当地时间5月3日夜间,黑海东北岸的新罗西斯克,遭遇了无人机,无人艇和远程导弹的联合打击。
巴铁歼10C挂弹起飞,和印度4架阵风对峙,一个回合分出胜负 - 天天要闻

巴铁歼10C挂弹起飞,和印度4架阵风对峙,一个回合分出胜负

最近,随着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军事冲突的持续,网络上的各种消息也“层出不穷”,有一些媒体甚至放出了“印度的阵风战斗机和巴基斯坦的歼10C交锋一触即溃”的文章。那么,这些消息是真的吗?印度的阵风战斗机有没有能力和歼10C一较高下呢?
台当局吸取俄乌经验,调整陆战队打法 - 天天要闻

台当局吸取俄乌经验,调整陆战队打法

台当局一直在重点关注俄乌双方在战场的打法,并成功吸取了许多经验,于是,再次一头扎进“谋独”死局之中。 (M1A2T坦克抵达台湾,台当局重新调整部署) 1、台军重大调整整,准备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