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引言:
全球有60亿人正在使用GPS定位系统,涵盖民生,医疗,军事等各个方面。
毫不夸张地讲,如果美国关闭GPS的话,不仅这60亿人摸不清东南西北,全球的导弹甚至都不能发射,因为根本找不到坐标。
而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可以不受任何影响。
GPS的优越
美国的GPS之所以使用范围如此广泛,得益于里根时代的一次非常规操作。
1973年,五角大楼为了提升美国海陆空三军的作战能力,也为给核爆实验提供精准测距和三维坐标,在原有定位坐标子午仪的基础上研发出了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以卫星为载体,通俗来讲是通过物体反射卫星的信号定位坐标,再通过两卫星的折射测算两坐标之间的距离。
1983年,里根总统宣布将全球定位系统面向全球开放。
不得不说美国开放GPS这一举措远比芯片策略更加高明,美国芯片钻研高精尖技术,定位偏向高端市场。
这样一来,经济窘迫的发展中国家根本买不起,要么自主研发,一劳永逸,要么购买更加便宜的成熟芯片。
而美国GPS以极低的价格向所有国家出售,许多国家为了控制成本,只能依赖美国GPS,暂停研发计划。
如此一来,美国GPS直接垄断世界。
1991年,美军在海湾战争中首先使用搭配GPS的精准制导,能够做到指哪打哪,误差极小。
一瞬间全世界瞠目结舌,这时候大家才反应过来,早就已经进入美国GPS的圈套。
一夜之间,全世界掀起研发卫星定位系统的浪潮,不过自始至终只有两个国家成功逃离包围圈。
一个是中国,一个是俄罗斯。
摆脱束缚
上世纪70年代,为了打破GPS系统对全球的封锁,前苏联率先研发了格洛纳斯系统。
彼时的格罗纳斯系统非常简陋,由8颗信号较弱的卫星构成,运行过程中提供的坐标极不稳定。
1976年,前苏联对格洛纳斯再次升级,将功能卫星数量增加至24颗,之后又增加了3颗备用卫星。
自从海湾战争之后,苏联亲眼见证卫星系统的重要性,哪怕解体之后俄罗斯经济几乎崩溃,也从牙缝里省出钱来支持格洛纳斯的运转。
正是因为有格洛纳斯,自从2022年美国全面打压俄罗斯以来,俄方导弹才能在战场上寻找主动权,一直对乌克兰武装进行精准打击。
相比之下,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研发得更晚一些,在此之前还发生了一场意外。
1993年,美国以莫须有的罪名要求检查一艘普通中国货轮银河号,在遭到中方的明确拒绝之后,直接关闭了GPS系统。
失去导航的银河号宛如一片孤舟,空悬海上,最后还是在中方要求沙特作为第三方代表检查后,这件事情才得以妥善解决。
从那之后,中国科学家们就意识到,导航系统绝不能掌握在别人手中。
1994年北斗一号正式立项,2000年,该项目正式建成。
完善的北斗导航系统由35颗卫星构成,可以进行精准的三维定位,如今已经广泛运用于军事装备和汽车导航等各个方面。
此时中国再也不用担心美国关闭GPS导航系统。
卫星的奥秘
仔细对比三大定位系统可以发现,GPS和格洛纳斯都有24颗卫星,而北斗导航有35颗卫星,难道是卫星越多,定位越准吗?
卫星数量的确与定位精准度有关,一般来说卫星越多,接收和处理坐标就会更加精准。
不过卫星数量不是衡量一套定位系统精准度的唯一标准,卫星分布的位置,倾斜角度,以及空中信号强弱都会影响到坐标测算。
如今继中俄之后,世界各国纷纷研发定位系统,欧洲各国率先推出了伽利略,日本也开始启动研发计划。
卫星定位系统正在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自主研发,经济薄弱一些的发展中国家也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比如巴基斯坦,印尼,马来西亚,沙特等几十个国家在对比之后选择使用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
中国正在用北斗导航构建起独特的国际交流网络,联合正在发展的“一带一路”倡议,为贸易伙伴们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
北斗系统从无到有,既是中国科技的简史,也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展的缩影。
当年的中国处处受困于美西方,经济上被打压,军事上被束缚,但如今的中国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早就已经今非昔比,以后只会越来越好!
参考资料:
ZAKER新闻:美国只要关闭GPS,全球导弹都将变成“睁眼瞎”?只有两个国家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