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0日,一辆韩国K9A2“雷霆”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样车运抵英国,随后参加了9月21~22日在贝德福德郡举行的防务展,但这远不是这辆韩国自行火炮远渡重洋来到英国的主要目的。研制“雷霆”的韩华防务公司表示,K9A2将参加英国陆军机动火炮平台(MFP)计划,取代现役的AS90自行榴弹炮。英国作为老牌的军工强国,韩国产自行火炮能够参与英国陆军重大武器装备项目的竞标无疑是令人惊讶的。当然,尽管韩国K9自行榴弹炮近年来在国际军火市场上表现抢眼,不断攻城掠地,很多北约国家已经被其“拿下”,但能否最终拿到英国陆军的订单,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背景
在推动乌克兰和俄罗斯发生冲突的西方国家中,英国是仅次于美国的最积极“拱火者”。政府官员不断对俄放出“狠话”,前任司法大臣拉布甚至蔑称,俄罗斯将成为政治和经济上的“贱民”。不仅如此,时任首相约翰逊还成为首个到访基辅的西方国家首脑,英国也是最早和最积极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武器”的国家之一。英国的一众高官们不仅自己积极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武器,还要求其他西方国家跟上对乌克兰的援助。英国此次在俄乌冲突中表现抢眼,而且不断地拱火,主要原因是英国在脱欧之后,不仅在欧洲大陆的存在感大大降低,对欧洲事务的影响更是大大削弱。俄乌冲突为英国重新在欧洲大陆获得影响力提供了绝佳的机会,这也为英国长期奉行的“大陆均衡”政策,借助美国对俄乌冲突的深度介入,提供了发挥的空间。事实上,英国陆军总参谋长帕特里克·桑德斯在一次演讲中,就已经开始阐述他计划如何动员军队,包括正规军、预备役人员和平民来阻止俄罗斯的侵略。桑德斯认为,此时的英国人正在经历80年前的历史,他们又站在了1937年。他说:“英国军队的动员不是为了挑起战争,而是为了防止战争。考虑到潜在的攻击与核威胁,如果我们不能阻止,那就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因此,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全力以赴,保卫北约的领土。”也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英军一系列重整军备计划正在被催化加速,K9A2自行火炮参与的MFP项目竞标便是如此。
从AS90的老化说起
英军现役的AS90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是一种很有英国特色的炮兵装备。最初是作为英国、德国、意大利三国联合研制的SP70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备份方案进行研制的。早在1981年,维克斯造船与工程公司就设计了GBT155型通用炮塔,其目的是可以将这种炮塔安装在现有任何一种主战坦克的底盘上,也可以安装在即将淘汰的上一代主战坦克的底盘上。这样便可以大幅度降低自行榴弹炮的研制费用,并缩短研制周期。GBT155最终也的确在AS90派上了用场。AS90上安装的是经过改进的GBT155炮塔,全重13.5吨,炮塔内部有4名乘员,右侧是车长和炮长,炮长在前,车长在后,车长的位置最高。左侧是2名装填手。即使炮塔内有半自动装弹机,装填手的任务也是很重的。除了在自动装弹机出故障时要用人工装弹外,布置在车体内的17发炮弹的装弹或往弹舱内补充弹药,都要由装填手来完成。在长时间连续射击时,车后门敞开,装填手还要从车下向车内补充弹药。值得一提的是,炮塔内除了装有空调系统和三防装置外,还有专门的辅助发动机和蓄电池。辅助发动机为二冲程柴油机,即使在主发动机不工作时,也可以用它来转动炮塔并正常射击,还可以向炮塔蓄电池充电。这样,即使是辅助发动机也不工作时,充满电的蓄电池也能保证将全车48发炮弹全部发射完。GBT155炮塔的主要武器是英国皇家军械厂生产的一门39倍口径155毫米榴弹炮,这种火炮的最大优点是可靠性高,即便长时间连续射击,火炮身管也不会过热和烧蚀,射弹散布也不会扩大。它可以发射各种符合北约第二次弹道谅解备忘录标准的155毫米弹药。发射一般榴弹时的最大射程为24.7千米,发射火箭增程弹时的最大射程为30千米,火炮及炮塔驱动装置为全电式,比起液压驱动装置安全性好,可靠性高。炮塔尾部设有弹舱,内装31发炮弹,另在车体内可存放17发炮弹。弹药基数为48发,炮弹为分装式,火炮在任意角度下均可装弹入膛。半自动装弹机由摆动式输弹机、炮弹传送臂及弹丸架等组成,由炮塔控制计算机控制,可保持较高的发射速度。持续速度为2发/分,连续发射3分钟的最大持续射速为6发/分,短促急射为3发/10秒。
AS90的火控系统在当时比较先进。它由惯性动态基准装置、炮塔控制计算机、数据传输器及各种显示器组成,构成一个自动化的瞄准系统,可以完成自动测地、自动校准、自动瞄准等工作,使AS90自行榴弹炮的独立作战能力大大提高。炮手显示器的键盘上,除有“自动瞄准”的功能键外,还有两个“炮身状态”键,利用它可以自动固定或解脱火炮身管的行军固定器。而一般的自行榴弹炮,都是由乘员到车外人工完成行军固定器的固定和解脱工作,在敌火状态下,不仅增大了乘员的危险性,也增大了火炮进入和撤出战斗的时间。至于AS90搭配GBT155炮塔的底盘是专门设计的,但也很有特色。选用了美国的发动机、德国的变速箱、“挑战者”坦克的液气弹簧悬挂装置、德国的履带,堪称是“博采众长”,其动力装置为美国卡明斯公司的VTA903T型V形8缸涡轮增压柴油机,最大功率660马力。传动装置为德国ZF公司的LSG2000型液力机械综合传动装置,具有自动换挡和静液转向的功能。静液转向机构用于无级大半径缓转向,机械转向机构用于小半径急转向。由于传动装置采用电子控制,自动化程度较高。悬挂装置为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上的液气弹簧悬挂装置,行驶的平稳性好。由于AS90的推进系统能博采众长,采用了一些先进的部件,因此具有良好的越野机动性。
英军AS90自行榴弹炮性能尚可且具升级潜力,但由于服役时间太长,必须面对老化退役的问题
第一批AS90自行榴弹炮于1992年装备英军驻德国莱茵的一个炮兵团。英军订购的AS90自行榴弹炮的总数为241辆,实际装备数量为179辆。虽然是冷战后期研制的炮兵装备,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AS90的基本性能至今仍然不算过时,特别是由于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日后升级问题,车体内和炮塔内有较大的预留空间。比如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换装52倍口径的155毫米榴弹炮的问题,可以在不经任何改动的情况下顺利换装。全车是按照战斗全重50吨的承重强度来设计的,有一定的强度储备。即使是动力装置,也考虑了增大功率的可能性,可以很容易地更换功率更强大的发动机。所以在服役期间,AS90实施了相当程度的现代化升级,这其中最主要的升级是在2009年,英军部分现役的AS90火炮身管开始陆续由39倍径升级到52倍径,尽管最终只有几门样炮实施了这样的升级,但仍大大提升了AS90的使用价值。事实上,波兰在2000年后也采购了一批安装52倍径身管的GBT155炮塔,搭配韩国K9自行火炮的底盘,构成了所谓的“蟹”式自行火炮。不过,AS90即便基本性能尚可且极具升级潜力,但由于服役时间太长,训练和作战造成的磨损,在服役30年后,也必须面对老化退役的问题。于是,这就有了英国陆军寻求AS90退役后替代产品的MFP项目。
波兰采购了一批安装52倍径身管的GBT155炮塔,搭配韩国K9自行火炮的底盘,构成了所谓的“蟹”式自行火炮
英国“下一代机动火力平台”(MFP)项目
早在2010年,英国陆军司令就声称有必要用新型自行火炮来取代AS90,最初英国陆军的思路是重开AS90生产线,获得采用52倍径身管的升级版AS90,也就是AS90“勇敢的心”。遗憾的是,当时英国在模块发射药和52倍径身管方面遇到了不少技术问题,所以只能找来南非和瑞典的公司进行合作。然而英国工业能力的衰退,并不代表英国军队会因此而放低对装备性能的要求,南非的双模块药通不过弹药安全试验,瑞典的身管寿命达不到英军的要求,这让AS90“勇敢的心”的研制举步维艰。同时,由于在2010年英军现役的AS90已经被削减到110门左右,所以英军采购的AS90“勇敢的心”数量将十分有限。为了分摊研制成本,英国国防部将希望寄托于外销出口上。但当时的国际市场上,AS90“勇敢的心”推出时间有点尴尬——各种45倍口径155毫米先一步抢占了市场,而且其余各国对于52倍155仍持观望态度。最终诺丁汉的英国炮厂因为等不到新订单被迫关闭了,而“勇敢的心”自然也就没了下文。不过,在更深层的问题上,造成“勇敢的心”下马的真正原因,即不在于技术也不在于成本,而是当时欧洲仍然宽松的防务环境。对此,2010年欧盟与美国的防务开支对比很能说明问题,当时欧盟总的国防开支从2008年的2010亿欧元下降到2010年的1940亿欧元,而美国在同一时期的支出从4160亿欧元增加到5200亿欧元。国防支出与其他宏观经济数据比较,2010年美国国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占政府总体开支的11.2%。在欧盟这些比率则分别为1.6%和3.2%。至于与总人口相关的国防开支,美国在2010年是人均1676欧元,而欧盟是人均390欧元。在国防预算的分配方面,欧盟和美国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2006~2010年间,欧盟成员国在人员(文职和军事人员)上的支出占其总国防预算的一半。同一时期在美国,人员费用略高于国防开支总额的三分之一。显然,当时不断走低的欧盟各国防务开支,以客观和直白的方式表明当时欧洲的防务环境处于怎样宽松的状态。而宽松的防务环境,则意味着欧洲各国对更新军备严重缺乏动力——他们正是“勇敢的心”主要针对的潜在客户。
韩国K9A2“雷霆”自行火炮样车
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传统的军事安全问题在欧洲人的“安全词典”里已然淡化。2003年底,欧盟在首份安全战略文件中,开门见山地抒发了“欧洲从未如此繁荣与和平”的喜悦,以及“大规模军事入侵威胁不再”的宣言。包括英国军队在内的欧洲军事力量建设目标不再主要从保卫本国领土角度考虑,而更多考虑如何更好地参与世界其他地方如科索沃、中东、非洲等地的维和行动,伞兵、直升机而不是坦克成为优先发展对象。彼时的欧俄关系,正以双方规划“四大共同空间”(共同经济空间,共同自由、安全和司法空间,共同外部安全空间,共同科教文化空间)蓝图而攀升至冷战后的巅峰。然而,当历史的时针走入2014年之后,事情却开始急转而下。2014年克里米亚入俄,令欧俄战略互信下降,尽管其关系缓和仍颇有空间,双方经贸及能源往来甚至不减反增。但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已经开始将俄罗斯重新归为传统军事威胁对象。英国认为俄对北约边境及其成员国构成了直接挑战,英国驻北约代表在一份内部报告中称,“很多盟国认为俄罗斯的行动是一个历史转折点,是欧洲-大西洋安全架构一个新时期的开始”。英国国防大臣更是称,俄使用武力强行改变二战后欧洲版图的举动,违背了1994年其保证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所做的承诺,是“冷战结束以来欧洲安全与稳定遭到的最严重威胁”,“如果俄打算与西方对抗而不是合作,那么英国就应考虑加强‘现代化的遏制力’建设”,俄不再被视为伙伴,而是需要遏制的敌人。英国内部主张遏俄强化国防能力的声音明显加强。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洲的安全与和平不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这一大背景下,英国陆军一度放缓的AS90自行榴弹炮替换计划又开始重新迫切起来。于是2018年年底,英国国防部发布了关于寻求新型155毫米自行加榴炮“下一代机动火力平台”(MFP)的信息咨询文件(RFI)。根据RFI文件要求,MFP要能在任何气象条件提供全天候的间瞄打击能力。其火力和机动能力需要满足与英国陆军装甲部队协同的需要,并且支持快速远程部署。目前MFP属于英国国防部重点关注的火力升级计划,已经被批准作为A级项目进入概念和评估阶段。按照英国国防部对英国陆军的未来发展规划,英军计划在2022年对陆军进行整编,以满足其适应高烈度战争的作战需求。其第三师正在改组为由两个装甲打击旅战斗队(ABCT)和一个纵深侦察打击旅战斗队(DRSBCT)组成的重型机械化师。根据设想,装甲打击旅战斗队(ABCT)显得有些“弱小”,既没有炮兵,也没有坦克,依赖空军、友邻炮兵及导弹部队支援。换句话说,ABCT把火力打击托付给别人,自身更强调“情报侦察”与“指挥控制”。ABCT的核心是只有炮兵观察员,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员、侦察员及火力规划员在内的“火力控制团”,与之配合的是两个只装备“阿贾克斯”系列装甲车的机械化步兵团。此外,ABCT还包括工程团、医疗团和勤务支援团。该旅所有力量通过战场信息网络集成起来,具有高效的网络指挥与控制能力,适合快速部署和交战。至于为ABCT提供火力支援的任务,很大程度上就要由DRSBCT来负责。DRSBCT的作战力量包含两个装备“阿贾克斯”步兵战车的重型机械化营和两个装备“豺狼”轻型突击车的侦察营;两个装备新一代MFP自行榴弹炮的炮兵营(初期先以延寿型AS90占编制),两个装备M270MLRS的自行火箭炮营及一个后备营,以及一个装备105毫米轻型榴弹炮的炮兵营构成。
参与英国陆军“下一代机动火力平台”项目(MFP)竞标的韩国K9A2自行火炮样车
韩国“雷霆”是否能够打响英伦?
显然,在英国陆军应对高烈度战争的能力规划中,MFP项目份量不轻,是英国陆军纵深侦察打击旅战斗队的骨干装备。MFP项目当前已经有了一些潜在的选项,比如德国“拳师犬”RCH155、韩国K9A2“雷霆”、法国“凯撒”、美国M109A7升级版以及用莱茵金属对AS90的现代化升级方案,也就是再一次被提及的AS90“勇敢的心”。这些竞标方案各有特色,“拳师犬”RCH155被认为是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竞标者,该车底盘并非全新研制,而是直接使用“拳师犬”装甲输送车的轮式底盘,车辆前半段为封闭式驾驶舱,后半段安装一座可360度旋转的封闭式炮塔。炮塔安装一门155毫米榴弹炮,该炮和炮塔是从PzH2000自行榴弹炮的技术演变而来,技术成熟,炮塔可远程控制,实现无人化作战,紧急情况下也可用人力操作。火炮可以发射北约标准155弹药,使用常规标准炮弹最大射程为30千米,不过发射火箭增程弹时最大射程达到了56千米,不过该性能在目前算不上特别,它真正的优势是快速反应能力,借助于最新的智能技术和作战系统,该炮能够实现快速准备和射击,能以9发/分的最大射速展开射击,具有多发炮弹同时命中的能力,射击完成后能在90秒内完成撤离。但该炮因为炮塔尺寸等问题,随车携带的弹药不多,炮弹为分装式,只能携带30发弹头,另外有133枚发射药。
韩国K9A2自行榴弹炮将使用全自动弹药装填机(即弹丸和模块化发射药均实现非人工装填)
如果有必要可以打开炮塔作战,一边射击一边补充弹药。车组只有2名乘员,车长和驾驶员,他们都在前部的封闭式座舱内。辅助武器为可选择配置的遥控武器站,应该是由车长操作。RCH155的模块化炮塔允许它通过更换不同的炮塔实现不同的作战性能,例如它还能安装39倍径的155毫米榴弹炮,或者是105毫米榴弹炮身管及起落部分。但RCH155主要问题在于价格昂贵,甚至超过了履带式版本的PZh2000。M109A7自行火炮则在可靠性、可维护性、杀伤力和防护力方面都相比M109A6有长足的进步。行动系统和底盘采用了大量“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的部件,例如传动系统,履带和发动机。此外,采用了此前为NLOS-C系统所开发的发电系统和电力驱动炮控系统。相对于以前各型M109自行火炮的液压式炮控系统,这套系统能够较大幅度提高火炮的火力性能,加快瞄准速度。不过,M109A7的问题也十分明显,一是仍然采用39倍径身管,发射低成本常规弹药时的射程很是问题;二是M109A7并未使用自动装弹机,因此射速仍然只能达到持续射速1发/分,最高射速4发/分。相比之下,俄罗斯2S19、中国05式、韩国K9、德国Pzh2000的最大射速都可以达到6~8发/分,而美国之前研制的NLOS-C自行火炮的机械臂自动装填系统最大射速可达10发/分。与这些先进火炮相比,M109A7这方面的性能实在有点落后于时代。至于法国“凯撒”卡车炮的优势则在于机动性和远程部署能力,但自然射速和防护性能不及其他竞标者。事实上,在英军MFP项目的诸多竞标者中,韩国K9A2“雷霆”是比较令人感兴趣的。一方面,K9A2“雷霆”来自于东亚的韩国,而其他MFP项目都来自于欧美厂商,东亚的复杂武器装备能够打入英国这个西方传统军事强国的军购计划,这是很不寻常的。另一方面,K9A2“雷霆”在性能上也能说得过去,而且更具性价比优势。
德国在竞标者中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个
作为早期K9“雷霆”155毫米自行火炮的最新版本,不但继续延用了北约标准的52倍径身管,采用性能更好的车载设备(如配备全新的车载数字化和信息化设备,增加了惯性导航系统和卫星定位系统,且使用了改进后的全新驾驶员潜望式夜间观察镜,新的11马力辅助动力装置以及一套倒车影像系统),最重要的变化是采用了模块化装药和全自动装弹机。这一点对于参加英国陆军纵深侦察打击旅战斗队MFP项目竞标就十分具有针对性。英军在MFP的信息咨询文件(RFI)中,突出强调的就是射速。这相对于仍然是半自动装填的M109A7、AS90“勇敢的心”无疑是优越的。另外,K9“雷霆”155毫米自行火炮的关键技术全部来自于西方,但最终生产装配又是由韩国企业完成,所以性价比优势十分明显(K9的发动机是德国MTU原装,变速系统来自美国阿里逊和德国的伦克公司,悬挂装置来自英国艾尔洛格公司,火控系统来自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炮管来自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比技术上略先进但采购成本却远远超出的“拳师犬”RCH155要优越的多。这也是其在近年来在国际军贸市场上屡屡能够攻城掠地、斩获颇丰的深层原因。
在英国进行测试的韩国K9A2“雷霆”自行火炮样车
不过,即便如此,K9“雷霆”155毫米自行火炮是否能够在英国陆军纵深侦察打击旅战斗队的MFP项目竞标中脱颖而出仍是一件未可知的事情。究其原因,在于英军对MFP的期望过高,但很多标准又较为模糊。比如,MFP的核心指标就是射程,英国提出了80千米的最大射程指标。这一指标不仅远高于现有AS90所能达到的30千米,也高于美国目前XM1113火箭增程弹40千米的射程,甚至高于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使用52倍径155毫米炮在实验中打出的76千米的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当然现代火炮在增程花样不少,加上美国XM1299已经将西方155毫米炮的身管纪录拉长到58倍径,英国火炮在这方面“更进一步”的难度并不算高。但这对于中规中距的K9A2“雷霆”仍然有不小的压力。另外,虽然K9A2“雷霆”最大技术变化就是模块化装药和全自动装弹机,但英国人在MFP竞标中对射速的要求却超过了K9A2“雷霆”的技术极限。毕竟相比射程上的要求,英国人对于MFP射速要求是真正的“离谱”,要求这款155毫米火炮能以20发/分的爆发射速持续射击10分钟。在当代自行火炮里,类似AS90这样的半自动装填自行火炮只能做到在3分钟内达到6发/分的爆发射速或者2发/分的持续射速;拥有全自动装弹机的PzH2000也只能达到10发/分的持续射速。更令K9A2“雷霆”在MFP竞标中有着不确性的是重量。事实上,英国人对于火炮的战略机动性要求体现了一种英式风格——没有具体要求,只是如果能用A400M空运就更好。
韩国K9自行榴弹炮发射部分155毫米炮弹时的射程说明
但如果谁想要做到这一点,考虑到A400M运输机37吨的运载量,这款自行火炮使用轮式底盘甚至干脆是卡车炮的概率就相当大了,这对于履带式的K9A2“雷霆”显然是不利的。另外,若英国以许可证方式采购K9A2自行榴弹炮,由于这种韩国产品采用了大量欧洲关键技术,在生产上还会因英国脱欧而受到种种限制。英国军工巨头ADS集团首席执行官保罗·爱威力特就认为,脱欧是英国军工业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变量之一。英媒也认为,英国脱欧对于强调供应链国际化的英国军工业十分不利。防务供应链受到冲击,将使英国军工业遭受损失,甚至引发连锁反应,对英国军工业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冲击。英国军事专家罗格·希尔顿更是表示,“脱欧”将对英国防务供应链产生经济和战略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脱欧后的英国将面临跨境贸易延后、关税壁垒抬高等不利局面,防务供应链的畅通程度将受影响。另一方面,脱欧后的英国与其他欧洲国家的政治和军事互信将显著降低,这将影响双方防务企业合作和技术分享。总之,英国这门“打得远、射得快、最好还能轻一点”的下一代自行火炮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对于关注当代炮兵技术发展的人来说,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好奇点”。但对于来自韩国的K9A2“雷霆”来讲,其能否在竞标中胜出,却是充满了较多的不确定性,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韩国K9A2“雷霆”能否在英国MFP项目竞标中胜出,充满不确定性
结语
在欧洲面临卷入高烈度地面战争的情况下,近年来英国政府采取了一些重大国防举措。比如2021年11月19日,英国前首相约翰逊就在议会下院宣布自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国防投资计划。从那时起的未来4年,英国国防部将额外获得241亿英镑资金,投资下一代军事能力,比保守党此前承诺的还多165亿英镑。据悉,这是30年来英国政府最大规模军事投资计划,也是英国国防预算首次出现“超级”增长。而预计将在2029年落实的英国陆军纵深侦察打击旅战斗队的MFP项目竞标,就将受益于此。不过,尽管有了充沛资金的支持,MFP本身也并非坦途一片。从射程、射速和机动性等角度来看,英国陆军对其下一代火炮的性能显然是寄予厚望,毕竟即使不考虑战斗全重这样的“附加”条件,这款自行火炮的性能要求,无论是“凯撒”、“弓箭手”、RCH155这样的轮式自行火炮,还是包括韩国K9A2“雷霆”在内的各种现代化履带式自行火炮,看起来都很难在不做大改进的情况下完全符合。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155毫米榴弹炮发展到今天所遇到的某种“瓶颈”:无论履带式还是轮式底盘的155毫米自行火炮,在材料科学和发射原理没有根本性革新的情况下,对于性能的发掘和提升几乎已经走到了极限。增加射程、提高精度、加快射速、减轻重量这几个方面,“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整体态势已经基本形成。类似模块化装药和全自动装弹机能够提升射速,就必定会增加战斗全重,而减轻炮重则要面临进度下降和降低结构复杂度的必然考验。那么,英国陆军MFP项目结果究竟会是怎样?来自韩国的K9A2“雷霆”或是其进一步的迭代版本又能否最终入围?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