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
2月7日中午,演员黄晓明发文悼念。黄晓明表示:“此生有幸演绎黄老的故事,是我作为演员的至高荣耀。此刻深海静默,但功勋永存。”
全文如下:
先生一路走好,很荣幸曾在《功勋》中演绎过黄旭华先生,他为造核潜艇隐姓埋名三十年间的故事打动无数人。黄老曾说“对国家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并用一生诠释了“忠孝两全”的含义——以国为家,以万民为亲。戏里戏外,黄老的事迹教会我:真正的英雄,从不需要聚光灯,因为祖国就是他们的明灯,星辰大海在先生心里。此生有幸演绎黄老的故事,是我作为演员的至高荣耀。此刻深海静默,但功勋永存。
《功勋》剧照,黄晓明饰演黄旭华。
另据羊城派报道,话剧《深海》中黄旭华的饰演者、广东省话剧院院长鞠月斌也发文深切缅怀黄老:“黄老功绩彪炳史册,一路走好!”
鞠月斌发文悼念黄旭华逝世。(图源:羊城派)
他在朋友圈写道:“沉痛悼念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黄老,感恩有幸塑造您的形象。‘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您的精神将始终激励着我们!”
话剧《深海》出品人杨春荣也深切怀念黄院士:“您又一次去‘深潜’了,带着心爱的口琴和扬琴,去和天堂里的父母相聚。不舍,痛彻。黄院士,一路走好!”
杨春荣发文悼念黄旭华逝世。(图源:羊城派)
据悉,黄旭华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7日中午,上海交通大学官方微博发文:沉痛哀悼,交大校友黄旭华学长逝世。
上海交通大学官方微博截图。
黄老生前珍贵画面公开
1926年,黄旭华出生在广东汕尾一个乡医之家,耳濡目染他有了悬壶济世的理想。上小学时正值抗战时期,家乡饱受日本飞机的轰炸,海边少年就此立下报国之愿。
年轻时的黄旭华。
高中毕业后黄旭华,同时收到航空系和造船系录取通知,在海边长大的黄旭华选择了造船。
1949年春,在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设计专业读书的黄旭华,入党申请被批准成为中共预备党员。“我还记得当初入党时的誓言,只要党和祖国需要,我可以一次流光自己的血,也可以让血一滴一滴地流淌。”这是黄旭华经常说的一句话。
20世纪70年代,黄旭华与妻子和3个女儿的合影。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黄旭华有幸成为这一研制团队人员之一。核潜艇的研制在任何国家都是高度机密,领导提出要求严守国家机密,甘当无名英雄,不能泄露工作单位和任务。黄旭华毫不犹豫地说“能适应,而且是自然适应”。
工作中的黄旭华(左一)。
工作中的黄旭华(中)。
黄旭华回忆“当时我们只搞过几年苏式仿制潜艇,核潜艇和潜艇有着根本区别,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对内部结构更是一无所知”。
工作中的黄旭华(中)。
没有现成的图纸和模型就一边设计、一边施工白天黑夜加班加点,没有计算机就用算盘和计算尺,日日夜夜、月月年年算出了首艘核潜艇几万个数据。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顺利下水;1981年4月30日,我国首艘弹道导弹核潜艇遨游在深蓝大洋之中,茫茫海疆有了中国的“钢铁蛟龙”。
1988年4月,我国一代两型核潜艇深潜试验,年过花甲的黄旭华,以总设计师的身份登艇亲自参与深潜。
试验结果证明,一代核潜艇的设计、建造,都达到了预期,中国人民海军潜艇史上首个深潜纪录由此诞生。
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年过九旬的黄旭华算得上荣誉等身,尽管有了些名气但就像深爱的核潜艇事业一样黄旭华希望“潜在水下”默默无闻,不喜欢出名。
如今我国新一代核潜艇研制担纲者,正是黄旭华带出来的年轻人,但在年轻人面前,黄旭华给自己的定位是“场外指导”和“拉拉队”。
他在中学作报告说:只有把个人的抱负和祖国的需要紧紧相连,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他在大学作报告说:不能依赖外国高新技术方面的援助,也不能向“钱”看,一定要有奉献精神。
1997年,黄旭华在办公室里抚摸着核潜艇。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致敬,国之脊梁!黄老,一路走好!
来源:长江日报、极目新闻、新华社、中国船舶、黄晓明个人微博、羊城派、上海交通大学官方微博等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