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之间一直在钓鱼岛进行较量,随着中方的一系列动作,日本在钓鱼岛领海依然不再有相关存在。而今中方再次出手,目光瞄准了钓鱼岛的领空权,并对日本飞机多次发出警告。日媒则惶恐的表示,“中方的举动可能会导致中日之间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增大。”
【中国飞机飞过钓鱼岛上空】
中方发力,拿下制空权
据报道,前段时间,日本“鹤丸”号渔船及其它数艘巡视船非法侵入我国钓鱼岛领海非法进入我钓鱼岛领海,同行的还有多艘日本巡视船。日方这一举动遭到中国海警船的警告驱离。要知道,如今的南海局势并不算太平,在这样的情形下,日方的举动无疑是想“趁乱谋利”。这也是中日两国间紧张关系的一个缩影,但是,面对此类挑衅,中方态度坚定,也不会给日本任何机会。
根据日本海上保安厅公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海警船在钓鱼岛周边海域的巡逻天数几乎达到了一整年,准确数据为352天,可以说除了特殊天气,中国海警船几乎全年巡逻。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数据比2022年的巡逻天数还要多。这一方面体现了中方在钓鱼岛周边的巡逻活动变得持续、常态化,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中方的巡逻频率正在不断递增。日媒透露的一则消息,似乎印证了这点。
【日本在钓鱼岛频频挑衅】
在大约两个月前,日本共同社援引日本政府人士的消息称,在今年中国海警将进一步强化在钓鱼岛海域的巡逻任务,可能会达到每日巡逻的频次。并且将实施更为严格的管控措施,包括在必要时对日本渔船进行登船检查,这无疑凸显了中国维护主权和海域安全的决心。另外,日媒还透露称,在钓鱼岛附近水域,中国永久部署了一艘军舰。无论这艘军舰是驻守东海防空识别区的一部分,还是中国在台湾周边部署的常态化力量的延伸,都意味着中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得到了加强,也是对外部挑衅势力的一种明确警告。
除此之外,日媒还披露了中方的最新行动,就是要瞄准钓鱼岛的领空权。消息同样来自日本共同社,据称有多位消息人士透露,中国海警船从今年开始,通过无线电向日本自卫队飞机发出警告,要求其立即离开。可以看出,中方在钓鱼岛领空权益的保护上采取了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但同时也能看出,中方在尽量减少军事冲突的风险,尤其是在敏感时期。而中国海警船成功多次驱离日本飞机的举动,说明已经基本拿下了相关海域的制空权。
【中方拿下制空权】
日本为何在钓鱼岛频繁挑衅?
值得一提的是,虽说中方采取了一系列举动,但日本方面对于钓鱼岛的“野心”一直存在。除了在钓鱼岛周边海域的行动之外,日本还在近几年明里暗里的支持菲律宾,包括提供船只、提供雷达等,可以说,日本在对菲律宾的策略上,完全是对照着美国的策略在走。外界分析认为,日本此举的部分原因,就是为了让菲律宾在“有人撑腰”的情况下,在南海进行挑衅,以此来促使中方的目光聚焦在南海,从而让日本有机会“趁势谋利”。而这种试图通过多战线挑衅来实现牵制的手段,本就是美日的一贯操作。
要知道,对比中日的海上力量,日本方面明显略显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为何敢一直觊觎钓鱼岛?一方面,是因为日本一直有所谓的“海洋安全思想”,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日本一直霸道的把海洋视为“势力范围内”。因此,除了钓鱼岛之外,日本还和俄罗斯、韩国都存在海上博弈。
【日本野心终将失败】
另一方面,基于日本的霸道思维,日本方面一直企图霸占东亚的所有海域,并想要成为东亚唯一的一个强国。而随着中国发展,我们的工业产值、GDP都逐步超越了日本,日本试图借助钓鱼岛事件,来实现对中国的牵制,从而打断中国的崛起进程。
与此同时,日本也想通过牵制中国,来向美国交“投名状”,以此来证明“日本拥有牵制中国的价值”。但是,随着中方的一系列举措,已然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实力。更何况,随着美国四处拱火,同时查收世界各地区的多场冲突,已经没有余力给日本过多援助。可以预见的是,日本对于钓鱼岛的觊觎,终将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