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中朝军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打过三八线,攻占了汉城,顺利完成了第三次战役。
然而,就在这种激动人心的时刻,彭老总与金日成却突然爆发了争吵,甚至还惊动了毛主席。
两人究竟为了何事而争执?这件事最后又是如何解决的?
入朝参战
1950年的一个深夜,就在朝鲜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彭老总带着一名参谋、两名警卫员以及一部电台,在美军飞机的轰炸下驱车赶到了朝鲜边境。
此时距离志愿军入朝还有一天的时间。
彭老总此次的任务就是赶在大部队前面先一步进入朝鲜,面见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与他共商抗美大计。
但如今敌人的侦察机还在空中盘旋,汽车又不能开夜灯,司机只能凭感觉慢慢向前开。
然而,就在汽车即将抵达目的地新义州时,司机突然一个急刹车停了下来,正在沉思的彭老总猝不及防地随着惯性向前猛地晃了一下。
彭老总以为检测到了敌情,立即提高警惕。在仔细询问一番后才得知,原来前面有一个炸弹坑,足有一米深。
要不是司机急刹车,整辆车恐怕都要翻滚下去。
彭老总松了一口气,当即让司机赶快绕过去。
然而,就在这时,车外忽然有两道亮光照了过来。两名警卫员立即挡在彭老总身前,并大声呵斥着外面是什么人。
这时,外面渐渐走近两个拿着手电筒的身影,并说着一口不太熟练的中文,询问道这是不是一号首长的车。
等人走近了,警卫员才认出这两人是朝鲜外务相的警卫员,随即松了一口气。
彭老总有些奇怪,他与朝方约定的是在新义州见面,怎么对方这么早就派人过来接他了?
他预感到可能发生了什么突然状况,于是当即让司机加快速度。
等他赶到新义州后才发现,外务相已经等候多时,并且脸上的表情是少有的焦急。
果不其然,对方告诉了他一个不太好的消息:由于战情变化,金日成同志已经离开熙川,会谈的计划只能推迟。
彭老总心中一沉,连忙问是不是敌人又向北推进了?
对方点点头,并悲哀地说,敌人推进得很快,李承晚的第一师已经前进到粟里、祥原一带,而英军第二十七旅已经抵达沙里院,美军骑一师也已经接近黄州。
平壤现在已经岌岌可危,朝鲜军也陆续从这里撤退了。
彭老总不禁皱紧了眉头,他没想到形势会如此严峻。
但眼下也无其他的办法,朝鲜外务相只好劝彭老总先回去休息,他会尽力与金日成取得联系。
彭老总自从收到入朝作战的命令后,就没怎么休息过了,如今也确实该好好睡一觉,养精蓄锐。
可大敌当前,他又怎么睡得着呢?
躺在床上时,他不禁想起邓华等人曾向他提出过的建议。
第一次会晤
当时大家都要求推迟志愿军的出动时间。
他们最关心的还是我军的战备问题。我军的高射炮太少,也不像美军那样有空军配合,若是仓促行动,很有可能吃大亏。
而负责后勤工作的洪学智也赞同这一主张。事发突然,我军的运输、供应系统都还没完善,有些部队甚至连冬装都没有。
我军在这种情况下进入朝鲜就很有可能挨冻受饿。
他们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彭老总自然也都了解。
但他也清楚,战场上的形势变化得太快,若是再迟几天出发,我军别说在朝鲜站稳脚跟,恐怕连鸭绿江也过不去了。
所以,他最终还是决定按照原计划进行。然而,眼看明天大军就要渡江,而他现在却还未与金日成联系上。
而现在不管是前线情况还是敌情,我军都一无所知,这就犯了兵家大忌。
所幸第二天一大早,他终于联系上了金日成。对方打来长途电话,请他到昌城郡大榆洞附近会谈。
彭老总放下电话后便一刻也等不了了,当即叫上警卫员,让他跟自己去大榆洞。
然而警卫员却坚决不肯,军中早就规定了,不能让首长在白天乘车外出,若是遇到美军的飞机就麻烦了。
但彭老总却态度坚决,如今战局瞬息万变,若是再有什么变化,可就耽误战士们作战了。
就这样,在他的坚持下,两名警卫员护送着他,一路抵达了大榆洞。
金日成也早就等在了门口迎接。在见到彭老总那刻起,金日成心上的连日阴霾便一扫而空。
他知道我国刚经历了解放战争,正是困难的时候,所以他去北京请求派兵增援时心里也是没底的。
但他没想到,我军不仅答应了帮助他,还派出了彭老总这位赫赫有名的高级将领过来。
彭老总告诉他,虽然我国的形势还未稳定下来,但我军也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协助朝鲜军队打败美军。
金日成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他代表朝鲜人民感谢彭老总,感谢毛主席的所有帮助。
就这样,一场大仗慢慢揭开帷幕。
彭老总的怒火
10月19日,志愿军正式进入朝鲜。此时美军已经占领平壤,朝鲜军队可调动的兵力已经不足4个师。并且由于他们都已经被分割打散,眼下都在各自为战。
为了两军能更好的协同作战,彭老总建议金日成,将朝方最高司令部搬到志愿军司令部。
金日成出于对彭老总的完全信任,当即批准了。
就这样,我军顺利打响了第一次、第二次战役,先是将美军从鸭绿江驱赶到了清川江以南,又在长津湖重创“联合国军”,将其赶到了三八线以南。
敌人在遭受了两次重创后才反应过来,我军这是出兵了。在我军的强势打击下,他们不得不收起傲慢的姿态,转入防御状态。
而我军下一步就是需要进行休整,做好进行攻坚战的准备。
但是在“三八线”以北休整,还是突破敌人在“三八线”以南的既设防线后再休整?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彭老总决定选择后者。
就这样,我军开始为第三次战役准备起来。此时,中朝军民上下欢欣鼓舞,士气大振,所有人都想着一举解放朝鲜半岛,将美军彻底驱逐出去。
然而,彭老总却察觉到了一丝危险:美军在大战之前临阵换将了,由一向狂傲的麦克阿瑟,换成了谨慎又狡猾的李奇微。
彭老总认为,这次战役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大开大合,要适可而止,防止掉进敌人的圈套。
就这样,我军在一天晚上突然发起进攻,集中一百门火炮悍然打开了临津江突破口。
之后,在我军两天一夜的穿插下,汉城附近的南韩军队以及“联合国军”全都溃败而逃。
几天之后,李奇微不得不下令放弃汉城,向南撤退,而我军则顺势进入了城内。
就此,第三次战役正式结束。
消息一出,两国的人民都沸腾了。志司也非常热闹,大家都在提议继续进攻,将美军彻底赶出去。
然而,就在这时,彭老总却直接下令:停止追击。
众人听到后非常惊讶,就连一直沉浸在喜悦中的金日成也以为听错了命令。
他当即找到彭老总想要一问究竟。
彭老总也实话实说道,现在志愿军已经南进太多,我军的补给线又被拉长了两百公里,已经到了断裂的程度了,必须马上停下。
况且在他看来,敌人这是有计划地撤离汉城,并不是“落荒而逃”。
这一点从李奇微留下了一件睡衣,并在墙上写了一行“第8集团军司令官谨向中国军队总司令官致意!”的标语就能看出。
他猜测这是敌人诱敌深入的把戏,目的就是吸引我军南下,拉长战线,趁机将我军困住。
虽然彭老总说得很有道理,但金日成却根本听不进去。眼看美军已经节节败退,他怎么能放走这大好的歼敌机会呢?
但不管对方的态度如何严肃,彭老总都不愿退步。几十万志愿军跟着他入朝作战,他必须为每一位战士负责,不能因为一时冲动就叫他们流血牺牲。
最后彭老总被对方说出了火气,直接发了火,并表示我军必须要休整两月。
眼看金日成也要生气,彭老总当即拿出了毛主席发来的电报让他过目。
在此之前,他已经将停战的消息传到了北京,毛主席也做了批示。
主席表示,如果朝方认为不必休整补充,可以继续前进,而志愿军则担任仁川、汉城的守备工作。
金日成看了电报后再也没话说,他明白朝鲜军如今势单力薄,若是没有志愿军的帮助,是不可能再继续进攻的。
不久后斯大林的电报也到了,他表示坚决支持彭老总的战略决策,不宜再南下作战。
就此,金日成终于改变了想法,志愿军战士们也终于可以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