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航天员叶光富的妻子李璇首次露面,航空世家之女,容颜靓丽

2024年02月05日20:15:04 军事 1521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三人肩负着探索宇宙的使命从地球出发。

和有过飞天经验的翟志刚、王亚平不同,叶光富是首次执行任务,这次的飞天,对于他而言,意义非凡。

22年航天员叶光富的妻子李璇首次露面,航空世家之女,容颜靓丽 - 天天要闻

183天后,三名宇航员圆满完成任务,成功返回地球。2022年4月16日下午,三人抵达北京,王亚平第一时间将这份喜悦分享给自己的女儿,翟志刚也和儿子拥抱。

而前来接叶光富的,则是他的妻子李璇,叶光富被抬下舷梯时,和妻子李璇深情拥抱。

22年航天员叶光富的妻子李璇首次露面,航空世家之女,容颜靓丽 - 天天要闻

农村走出来的飞行员

叶光富从小就有着当飞行员的梦想,每天从头顶飞过的飞机,都能让他兴奋很久。但那时条件艰苦,叶光富没有了解飞行器的途径。

叶光富出生在农村,家中只有母亲和姐姐。父亲的离世,让家中的重担,全都落在了母亲身上,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叶光富从小就跟着母亲下地干活。

叶光富想当飞行员这个想法,他的母亲和姐姐最清楚,也很支持。于是在空军招生的消息传来时,家人第一时间为他凑出了50元的路费。

22年航天员叶光富的妻子李璇首次露面,航空世家之女,容颜靓丽 - 天天要闻

不久之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叶光富家中,看着录取通知书,一家三口落下了激动的眼泪。

1998年,叶光富背上简易的行囊,和家人告别,只身来到长春求学。两年后,叶光富从学院毕业。

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叶光富需要辗转与各个城市来协调工作,多年来的工作的调动,让他积攒了大量的飞行、改装经验。

22年航天员叶光富的妻子李璇首次露面,航空世家之女,容颜靓丽 - 天天要闻

“无论到哪儿,我依然热爱飞行事业,依然热爱这片蓝天”。叶光富曾经这样说道。多年来,他已经安全飞行1100个小时,并且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他还曾担任过空军某司令部的空战射击主任。

他在飞行员这个岗位一待就是10年,其中要付出的努力,并非三言两语能够道清。

2009年,国家启动第二批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叶光富也将目光投向这次的选拔。不久之后,他成功入选,踏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22年航天员叶光富的妻子李璇首次露面,航空世家之女,容颜靓丽 - 天天要闻

和飞行员不同,宇航员需要具备专业的航天知识,并且还要做航天环境适应训练、救生训练、出舱训练等等多个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比之前的艰难数倍。

宇航员在考核中,需要顺利通过8个大项目,100多个小科目,才算是踏入宇航员的门槛,因此光有健壮的体格是不够的。

22年航天员叶光富的妻子李璇首次露面,航空世家之女,容颜靓丽 - 天天要闻

航天英雄

“千锤百炼”这个词,放在宇航员身上正好适合,对于我们而言,他们的训练内容可能只是个名称,数字,但我们不知道,他们需要克服的困难有多少。

模拟失重环境出舱训练时,宇航员要穿着液冷散热服,还要钻进舱外服中,然后进行训练,而训练时,需要被吊入水中,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宇航员的服装沉重,近年来经过多次改良,才做到快速穿衣,但即便是如此,长时间的训练下来,宇航员的身体还是会肌肉酸痛。

22年航天员叶光富的妻子李璇首次露面,航空世家之女,容颜靓丽 - 天天要闻

宇航员王亚平曾在采访中分享过自己的训练日常,她说,她每天都要承受“身体被撕裂般的痛苦”,可见宇航员训练之艰难。

王王亚平感到如此痛苦的训练,则是超重耐力训练,每次训练中,宇航员都会脸部变形,肢体僵硬,有种濒死感。

而为了顺利通过考核,叶光富将全部时间都用在了训练上,王亚平和翟志刚在之前都有过飞天的经验,但他却是“飞天小白”一个。

22年航天员叶光富的妻子李璇首次露面,航空世家之女,容颜靓丽 - 天天要闻

2016年,叶光富前往意大利撒丁岛参与欧洲空间局的洞穴训练。短短15天的时间,他完成了多项极具挑战的航空训练任务。

叶光富带领着团队,完成了对两个洞穴分支的勘察,还发现新的分支,以及震撼人心的杰里科大厅。而被发现的新分支,则用叶光富的名字来命名。

洞穴训练是在地下洞穴探险,测绘,寻找生命。庞大的地底世界,犹如太空一样神秘,但也极具危险性。

22年航天员叶光富的妻子李璇首次露面,航空世家之女,容颜靓丽 - 天天要闻

和叶光富一起参加洞穴训练的一名美国航天员在采访中说:“让叶光富执行任务我放心,因为我还想活着出洞,我可不想被困死在里面。”

洞穴训练是一项心理、身体的双重考验,为的是给宇航员提供三维空间感的训练。叶光富是中国首个参加此训练的宇航员,也是第一个还未执行飞行任务,就被公开身份的宇航员。

2021年6月,41岁的叶光富成为备份航天员,当时叶光富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备份人之一,但在残酷的宇航员选拔中,最终叶光富成为了三名宇航员之一。

22年航天员叶光富的妻子李璇首次露面,航空世家之女,容颜靓丽 - 天天要闻

十年磨一剑,叶光富的太空首秀,是他实力最好的证明。飞天之前,他从容的说道:“加入航天员队伍11年,我为梦想也奋斗了11年,为了这一天,我做了全方位的准备,现在,我对任务信心满满。”

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升空的这一天,恰好是叶光富母亲刘绍林的生日。她和女儿一整天都守着电视,关注神舟十三号的一举一动。

一说到叶光富,刘绍林就是一脸的骄傲,但同时又有着心疼:“儿子很能吃苦,但这些年吃得苦却从来没有说”。

22年航天员叶光富的妻子李璇首次露面,航空世家之女,容颜靓丽 - 天天要闻

进入太空之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这次叶光富三人要在太空呆足足半年,而且还要完成既定任务。

在宇宙中,宇航员会和地上连线,时不时的直播,有时候还要授课,而从传回来的影像中看,宇航员们大都面部浮肿,声音沉闷,这些都是由于失重环境而造成的。

作为首次登上太空的宇航员,叶光富很是激动,在太空站,看着那颗我们赖以生存的蓝色地球,叶光富内心澎湃。

22年航天员叶光富的妻子李璇首次露面,航空世家之女,容颜靓丽 - 天天要闻

“期待有一天可以和国际同行一起遨游太空,也欢迎他们来中国的空间站做客要在太空驻留6个月,的确是个考验,但我对完成这次任务充满信心。”

2021年12月26日晚,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要进行第二次出舱作业,这也是叶光富第一次出舱作业。

晚18时44分,叶光富打开舱门,顺利出舱,随后,传来叶光富的声音:“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叶光富在太空完成作业,他的家人则守在电视机旁,通过直播来了解他的动态,叶光富的姐姐叶亚丹激动的一晚上没合眼。

22年航天员叶光富的妻子李璇首次露面,航空世家之女,容颜靓丽 - 天天要闻

英雄背后的功臣

2022年4月16日,三名航天员终于落地,叶光富的妻子李璇是第一个迎接他回家的人。李璇保持神秘,带着口罩,但从她的眼神中,我们不难看出,她对丈夫的思念。

叶光富的妻子李璇是山西晋城人,她的父亲也是名飞行员。叶光富完成飞天任务后,李璇的家人还在老家晋城为他举办了“欢迎宴”。

22年航天员叶光富的妻子李璇首次露面,航空世家之女,容颜靓丽 - 天天要闻

李璇的父亲也是飞行员,因为要执行飞行任务,回家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小小年纪的李璇总是缠着妈妈问,她的爸爸在哪。

每次李璇的母亲都会说:“你爸爸在天上开飞机呢,他们部队还没休假”。在李璇的印象中,飞行员是个神秘且“庄重”的工作,同时也是忙碌的。

22年航天员叶光富的妻子李璇首次露面,航空世家之女,容颜靓丽 - 天天要闻

没想到,长大之后的李璇,也找了个飞行员男友,成了军嫂。李璇和叶光富是惊人介绍认识的,当时叶光富还没有报名参加宇航员的选拔。

2006年,叶光富和李璇组建了家庭,一直以来,叶光富和李璇也是聚少离多,之后叶光富参加航天员训练,每天忙的脚不沾地。

作为妻子,李璇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他们婚后育有一子一女,两个孩子全靠李璇自己带大。作为贤内助,她明白叶光富的难处,也很支持他的工作。

22年航天员叶光富的妻子李璇首次露面,航空世家之女,容颜靓丽 - 天天要闻

宇航员训练强度大,为了叶光富的身体,李璇还专门去学了营养学和按摩。每当叶光富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李璇总能帮他调理好身体。

经过10年的刻苦训练,叶光富终于登上了太空,作为妻子,李璇很是骄傲,同时也很担忧,时刻关注空间站,成了李璇每天的必要任务。

叶光富落地之后,李璇带着两个孩子一起迎接他,叶光富汇报工作时,她和两个孩子则在外等候。

22年航天员叶光富的妻子李璇首次露面,航空世家之女,容颜靓丽 - 天天要闻

比起淡定的李璇,两个孩子显得异常兴奋,半年不见,两个孩子都长大了很多,叶光富完成汇报之后,两个孩子都抱着他不撒手。

对于叶光富的妻子李璇,我们知之甚少,叶光富也很少在采访中谈及自己的家人,只是偶尔会分享一下日常,照片中罕见会有全家人的出镜。

1980年,四川诞生了一个普通的婴儿,这个婴儿长大后,成天仰望星空,看着天上忙碌的飞机飞来飞去。

22年航天员叶光富的妻子李璇首次露面,航空世家之女,容颜靓丽 - 天天要闻

多年之后,他从一个看飞机的人,变成了操控飞机的飞行员。又从飞行员,成长为登上浩瀚苍穹的宇航员。

去年成都大运会,叶光富作为火炬手出场,如今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很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还会再次登上太空,圆满的完成下一次任务。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陆军某旅严格按新条令规范连队登记统计事项—— 连队“本本”少了 机关作风实了 - 天天要闻

陆军某旅严格按新条令规范连队登记统计事项—— 连队“本本”少了 机关作风实了

来源:解放军报·中国军号陆军某旅严格按新条令规范连队登记统计事项——连队“本本”少了 机关作风实了■姜紫菡 本报记者 宋子洵“五多”不整治,基层难减负。纠治“五多”这一顽症痼疾,必须立起法治标尺,以条令为制度利器,压减影响备战打仗的繁文缛节、干扰羁绊、额外负担,确保条令每条每款都落到实处、刚性执行,把...
各国消声器竞性能大比拼 - 天天要闻

各国消声器竞性能大比拼

马克沁消声器马克沁消声器是第一款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枪械消声器。它的隔板设计是弯曲形的,即前文提到的涡流消声器。其制造成本很高,并且会导致消声器迅速升温。现代消声器已经基本淘汰这种设计了。
停火了又没完全停?一夜过去,印巴各执一词 - 天天要闻

停火了又没完全停?一夜过去,印巴各执一词

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10日在社交媒体上说,巴基斯坦和印度同意立即停火。同日,印度外交秘书唐勇胜宣布,印度同巴基斯坦达成停火协议。然而,双方宣布停火后不久,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再次传出爆炸声。
以担当铸就卓越,用实干书写华章 - 天天要闻

以担当铸就卓越,用实干书写华章

曹春江,中国电信武宁分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他以军人的坚毅和劳动者的执着,从技术一线迈向管理前沿,始终坚守对事业的忠诚与热爱,用行动诠释企业负责人的使命担当,成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电信先锋和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