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冰火两重天!俄至少16架轰炸机起飞,乌多地发生猛烈爆炸,美欧援乌资金很可能会再次推迟或缩水
过去三天,因为东正教圣诞节和前线天气恶劣的原因,俄军推进步伐明显放缓。
但是这一态势在今天应该说被打破了。
直接原因当然是乌克兰过去三天连续空袭克里米亚,根本原因则是:自今天开始,美国国会参议院结束休假、返回岗位:这意味着将正式拉开美国政治激烈博弈的序幕,而援乌法案则是重头戏——如果美国和欧盟能够迅速且顺利地批准约1100亿美元的对乌援助,那么届时前线局势将会可能会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战局将更加激烈和复杂
1月4日,参考消息:白宫发言人称美国没有多余援乌资金了,进一步援助需要国会批准
而在这种背景下,就在今天,也就是当地时间1月8日,据俄罗斯前线军事频道消息显示,自当天凌晨起,俄罗斯空天军至少出动了12架Tu-95ms战略机、4架Tu-22m3战略轰炸机以及大量无人机,对乌克兰多地的军用机场、军工厂以及兵力集结点展开了猛烈空袭。️
据乌克兰方面称,俄军已向乌克兰全境发射了大几十枚导弹,包括各类巡航导弹、匕首导弹以及伊斯坎德尔导弹多种类型。乌克兰已经再次拉响全境防空警报。
截止目前,哈尔科夫、敖德萨和赫梅利尼茨基是打击重点。
据悉,赫梅利尼茨基州的旧康斯坦丁的军用机场发生了猛烈爆炸,哈尔科夫地区被至少4枚俄军导弹击中,基础设施和工业设施受到损害。
扎波罗热地区乌控区被至少5枚俄军导弹击中,克里沃罗格被导弹命中后燃起大火,乌控赫尔松地区内重要基础设施和工业区被炸。日托米尔也发生剧烈爆炸。
而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地区,据说有几枚“金扎尔”导弹在飞行。
显然,这一次,袭击规模不会小。
至于战损情况,目前,乌军暂无通报
甚至,因为战情遮挡的原因,俄乌双言的战报,均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但是呢,就目前来看,乌克兰这一次损失估计会惨重:因为互联网再一次出现大规模爆炸现场视频和照片,鉴于乌克兰方面高强度的战情管控,有理由认为,这一次空袭应当是格拉西基夫的精心筹备,俄情报系统发挥重大作用。
当然了,也不排除乌克兰方面也会亲自发布受损严重的现场图片或视频,目的就是向美西表明乌克兰防空面临严峻考验,美国应该及时为其进行补充,否则乌克兰将有输掉战争的风险。
现场
事实上,据乌克兰媒体报道,北约已经在紧急召开加强乌克兰防空的会议。
但关键问题是,美西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当地时间1月7日,据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美国很快将无法向乌克兰爱国者导弹供应,因为这些系统的拦截导弹每枚成本在 200 万至 400 万美元之间。
一位乌克兰少校对该报表示:“如果外国伙伴背弃我们,我们将回到战争开始时的状态,当时人们根本就没有走出自己的避难所,俄罗斯人试图将我们的城市变成彻底的废墟。”
与此同时,7日当天,美国主流媒体《华尔街日报》则发布了 2023 年夏季至今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火炮发射数据。请注意,目前俄罗斯使用的炮弹数量估计是乌克兰的5倍。
这意味着什么?
从战术执行层面而言,现代战争炮火的猛烈程度,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部队伤亡情况和战争走向。最好的例子,就是巴赫穆特战役。
报道截图
当时,瓦格纳几乎凭借一己之力,不仅成功牵制了乌克兰主力,而且硬是凭借着炮火优势和战斗素养:生生打散了乌克兰超20多个旅,并最终于2023年5月拿下了这座被乌克兰人视为精神堡垒的战略重镇!
以至于,当时有英国媒体评论:巴赫穆特战役让俄罗斯崛起,让乌克兰衰败!
当然了,让乌克兰稍感宽慰的是,7日,日本外相上川洋子突然访问基辅,并宣布:日本将向北约基金拨款3700万美元(约50亿日元)。这些资金将用于为乌克兰购买反无人机系统。
并且,她补充说,日本还向乌克兰提供5台移动式发电机和7台变压器。
显然,这虽然是一个积极信号。
便很明显,这笔军援对于乌克兰而言,作用其实有限,也间接证实了俄罗斯电子干扰系统的强大,以至于不得不寻求日本的帮助。
更重要的是一切还得看美国。
换言之,如果美国决定大幅减少军援,并推动俄乌和谈,那么以日本为代表的其他西方国家也会迅速改变立场——就像2022年11月16日,波兰边境导弹爆炸事件中,拜登无视泽连斯基与波兰高度统一的口径(是俄导弹轰炸波兰本土并造成2人死亡)
那么,美欧的立场到底如何?
目前来看,美欧援乌资金很可能会再次推迟或缩水
当地时间1月7日,欧盟委员会主席乌苏拉·冯德莱恩在与比利时首相亚历山大·德克罗举行会议时,对外表示:欧盟委员会正在为乌克兰制定替代援助计划,以防欧盟国家在2月1日即将举行的峰会期间未能批准价值500亿欧元的四年期支持计划。
与此同进,当天,美国主流媒体《政治》杂志表示,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可能在欧州理事会现任主席夏尔·米歇尔离任后(7月左右)担任理事会的主席。
有观点指出,尽管美西媒体似乎普遍将欧尔班宣传成一个不合群者,但事实恐怕并非如此。归根结底,对于像法国等老欧洲而言,他们希望能有像欧尔班这样的国家领导人替他们说出一此他们不便说出的话。比如,加强欧洲战略自主、推动俄乌和谈。
更重要的是,这几乎相当于明显告诉乌克兰——这个月,那500亿欧元,别想了。
而另一边,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则明显受困于国内政治博弈的激烈以及中东局势的升级。概括而言,就是:最近两天,随着国会两院的返岗以及2月美国初选的临近,以拜登为首的民主党和以特朗普为首的共和党,已经开展的激烈的交锋,可谓“战况激烈”
而在外部,美国国务布林肯则已经开启第四次中东之行:只不过访问重点并不是基辅和欧洲,而是以色列和中东!
截止目前,最新消息是,布林肯于6日率先抵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并与土耳其外长菲丹、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进行了会面
之后,还会接连访问:希腊、约旦、沙特阿拉伯、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卡塔尔、阿联酋。
至于出访首要议题则是:瑞典加入北约、向土耳其出售F-16战斗机以及巴以冲突
现场
有观点指出,就中东局势而言,布林肯这一次出访,收获注定有限,因为事态已经超出美国掌控范畴:其至多只能缓和局势,却无力阻止事态正在缓慢地不可避免地升级。
当天,福特号战斗航母群撤离地中海,就是一个明证。
因此,真正让外界感到侧目的是,布林肯如此着急上火地推动瑞典加入北约,这背后究竟隐藏什么目的呢?
某种程度上而言,如果接下来,瑞典要是火速加入北约,那么不排除:俄罗斯和美国可能私下达成某种交易。
因为埃尔多安与普京关系十分密切,按常理来讲,瑞典加入北约的进程,主要取决土耳其的国家利益,但是适当考虑下普京的看法也是情理之中的——比如,具体加入的时间节点。
换言之,如果是在3月15日之前加入,那么对于俄罗斯而言,可能会对其大选带来冲击。
而如果是6月左右,那么,就不排除:美西已经完成备选方案,即将真正启动推动俄乌和谈的议题。——毕竟,届时,拜登当局可以通过主流媒体宣称美国赢得了乌克兰战争,从战略上对俄罗斯进行包围,还让美元大回流,并阻断俄欧一体化进程........也就是为即将到来的正进行造势!而且还可以将更多精力和实力投射至其他地区……
当然,这只是合理性猜测。
但不管怎样,如此关键时期,布林肯紧急访问中东,都直接表明,今天的美国似乎正在将它的主要精力放在国内政治博弈,以及要为以色列保驾护航.....
那么,事态果真会按照这一进程发展吗?
目前来看,可能性并不小。
二、敏感时期,丹麦国防部突然宣布援乌F-16战机将推迟六个月,英国媒体则爆出一则猛料:美欧许多领导人都希望尽快达成这样一份和平协议
当地时间1月7日,据丹麦《柏林日报》援引丹麦国防部的话报道称,丹麦向乌克兰转让首批 F-16 战斗机的计划将推迟约六个月。也就是说,原定在新年之前交付首批6架F-16 战机,现在不会早于第二季度交付。
至于延误的原因,丹麦国防部认为:乌克兰飞行员的培训不完整,以及缺乏必要的后勤设施的建立。
目前,乌克兰暂无回应。
但显然,这对于乌克兰而言,是一个不小打击。特别是在舆论和心理层面。
毕竟众所周知,无数乌克兰网友及宣传者在乌克兰反攻失败后,当发现星链、海马斯、豹2坦克、集束弹药等等神器也无力改写战局后,就将获胜的希望主要放在F-16战机上。
然而,现在来看,似乎即使不考虑F-16战机只是三代机(从技术角度来讲,并不值得大肆鼓吹),现在竟然在这个冬季落地乌克兰都显得困难重重....
这显然是有点伤士气。
更重要的是,这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重大事实:美西几乎不可能改变“添油式”军援模式,也几乎不可能为乌克兰出动正规军——“美西出钱出装备乌克兰出人”战争模式几乎难以改变。
换言之,兵力和弹药正在越发成为乌克兰的致命短板。
与此同时,当天,英媒曝出一则猛料:美欧许多领导人都希望尽快达成一份和平协议。
什么的协议呢?
说白了,就是割让乌克兰领土以换取俄罗斯同意基辅加入北约资格的协议。
当地时间1月7日,据《每日电讯报》报道,该报专栏作家、英国军事专家、前驻阿富汗英军指挥官、英国退役上校理查德·坎普为该报撰写的一篇重磅时评文章,表示,许多西方领导人认为,即使俄罗斯在乌克兰冲突中取得胜利,他们国家也不会受到威胁,否则他们早就动用一切手段并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来 “战胜 ”俄罗斯了
文章中,坎普一针见血地指出:
“仅仅告诉西方乌克兰人不仅为自己国家而战,而且为整个欧洲而战是不够的——如果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这场战争中取得成功,欧洲自身也将受到俄罗斯的威胁。这当然是事实,但没有迹象表明美国总统或西欧领导人真的这样认为。
如果他们真的这么认为,他们早就会采取一切手段遏制普京,并向乌克兰提供大量击败俄罗斯所需的武器。”
因此,他认为,泽连斯基现在正面临着自2022 年 2 月以来,“对其领导能力的最大挑战”。
甚至,他还爆料称,前不久,他在基辅时,一些政治领导人可能正在讨论 和平协议的 提议,即俄罗斯以“接受乌克兰加入北约”来换取乌克兰不试图 “收 ”这些领土的保证。
坎普认为,美国总统乔·拜登和许多欧洲领导人都希望 "尽快达成这样一份和平协议"。
同时,他还样评论——任何认真考虑和谈的做法“都很大程度上注定了乌克兰的失败。”
1月3日,央视新闻:开战以来,俄乌达成一次最大规模的交换俘虏
目前,乌克兰和美欧盟均暂无回应。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前一周,也就是去年12月30日,坎普在以色列首者特拉维夫卡尔顿酒店发表演说,指出,以色列国防军是世界上最有道德的军队,以色列对10月7日的报复是适当的。这不仅仅是你们的战斗,也是为西方文明而战。
而这也被外界普遍认为:某种程度上,欧洲主流社会精英群体,在乌克兰与以色列的重要程度问题上,无疑答案是以色列。
换言之,随着巴以冲突的长期化,以色列不仅加入原本属于乌克兰的“美西军援”,而且也让乌克兰的“美西关注”大幅下降。
乌克兰似乎有可能会意外成为最大输家。
更重要的是,尽管很难说乌克兰就真的就所有希望寄托于美欧身上,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种种迹象都表明,乌克兰一直希望能够加入欧盟和北约: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执念。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甚至尽管美国总统拜登前不久曾公开表示,俄罗斯一旦赢得战胜,一定会进攻某个北约国家。
而泽连斯基则对欧盟强硬喊话:一旦乌克兰失败了,欧洲国家也法幸免。
但是呢,欧洲人似乎并没有将之放在心上
而另一边,今天的俄罗斯人,似乎越打越自信,越打越从容了。
当地时间1月8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克里米亚议会主席弗拉基米尔∙康斯坦丁诺夫针对昨天英国《每日快报》的“美欧领导人开始考虑乌克兰割让领土来换取基辅加入北约资格的和平协议”说法,给出耐人寻味的重磅评论
——乌克兰的解体是不可避免的,就像历史上属于俄罗斯的领土必定回归一样;西方和俄罗斯之间解决乌克兰冲突的方案将取决于谁更有战略耐心、谁展现出更强大的国家实力。
康斯坦丁诺夫这样说道:
“也许冲突将从热战转变为更熟悉的冷战状态,然后西方将就前乌克兰领土分配的问题提出某种我们可以接受的妥协方案。
而乌克兰的解体不可避免,我相信,解决冲突的计划应该规定将历史上属于俄罗斯的领土归还给俄罗斯,也就是获得比所谓的‘受控部分’大得多的领土,即前乌克兰已经被我们的军队解放的那部分地区。
在这场冲突爆发之前,西方集体的完全压倒性优势似乎显而易见,但近两年的直接武装对抗事实证明,整个西方自我吹捧的经济已无力为所雇佣的乌克兰武装部队提供弹药,正滑向衰退。而且乌克兰人是西方的雇佣兵和炮灰,即将耗尽。”
结语
说到底,对于乌克兰而言,真正能够助其抗衡俄罗斯或扭转战局,关键还得美国。
但对于美国而言,帮助乌克兰削弱俄罗斯自然是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但帮助乌克兰赢得战争却并不一定是:这是十分关键且微妙的区别。
而随着1月9日美国众议院也结束休假并返回岗位后,拜登的援乌法案将成为火热话题,美国也将因此陷入更加剧烈的撕裂。而伴随着俄罗斯加强对乌克兰的进攻,中东局势也将风起云涌——乌克兰前景可能不容乐观,因为,巴以冲突至少还会持续几个月,美国分身乏束和进一步减少援助并不令人意外。甚至随着时间推移,美欧还可能更为直接地向乌克兰施压,迫使其重返谈判桌——就像2023年3月,乌外长库列巴说得那样,一旦乌克兰反攻失败,西方就会逼迫乌克兰签署3.0版本的明斯克协议.........
总之,2024,这一整年,乌克兰都可能要处于总体被动局面:至多只能频频发起袭城战,也就是空袭克里米亚和炮击别尔哥罗德,并通过舆论战等方式,设法最大程度维持乌克兰军心民心。但是,人力短缺和弹药短缺却难以解决。美国立场微妙也非乌克兰所能左右。
期待早日结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