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随着中美朝三方在板门签署停战协议看,举世瞩目的朝鲜战争就这样落下了帷幕,尽管美国不愿意承认他们的失败,但是最终的结果,全世界都看在眼中,一向羸弱的中国竟然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美国!
尽管许多人并不愿意承认这样的结果,但是毫无疑问,这场战争的胜利者是中国,是无数个为之浴血奋战的志愿军用生命打赢的战役。
然而在战胜美国之后,世界各国的反应却是各有差别,毕竟这可是就连苏联都不敢正面对抗的美国,竟然被一个刚刚成立一年的国家战胜了。
无论是从军事实力还是国家的发展潜力上来说,这都堪称一个奇迹,而一直唯美国马首之瞻的日本更是惊呼: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那么我国战胜美国之后,世界各国都是什么反应呢?
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之后,美国为了进一步实现控制亚州地区的目的,当即带领部队在南朝鲜实现了仁川登陆。
此后原本已经攻至南朝鲜首都的北朝鲜军队,被美军打的节节败退,一路退回了国内。
但美国的目的显然并不只是插手朝鲜内战,他们开始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我国的底线,驾驶空军战机越过中朝边境线,在我国东北地区进行惨无人道的轰炸,对我国民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我国曾一再警告美国,如果越过三八线,一切后果都要由美国自行承担,但是美国不仅没有将我国的警告放在眼中,反而变本加厉的侵扰我国的边境。
此时不少国家都认为,面对美国的欺凌,这个刚刚成立不到一年的国家除了咽下这口气,又能怎么样呢?
论武器,恐怕只有苏联能够和美国一较高下,,论工业生产,新中国连民众的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又拿什么和美国较量,更不用提中国军队的武器,都是从解放战争中缴获的过时的战利品,缺少没有系统的工业生产线,又当要如何反抗美国?
这样比起来,新中国似乎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个“强盗”在自己家门口为所欲为了。
但毛主席的一个决定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他说:“中国的领土和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倘若今日坐视不理,那明日,又拿什么来维护自己的国土?”
一切真理都建立在炮弹的射程之内,只有武力才能真正的帮中国度过难关,尽管中国的民众们刚刚从解放战争中走过来还没有一年时间,可是这一战却走到了不得不打的地步。
因此毛主席决定,应金日成之邀出兵朝鲜,抗击美国,保家卫国。
这一年10月25日,国庆一周年庆典刚刚过去不到一个月时间,20万大军就带着简单的行囊,跨过中越边境,去往了异国他乡。
此时美军正洋洋得意,认为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无人敢挑衅,却没有想到此时志愿军已经悄悄进入了朝鲜境内,正准备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进入朝鲜不到一个星期时间,中美双方就爆发了第一场战争,美国仗着自己是机械化部队,想凭借优越的武器装备碾压我放,让全世界看看美国的威风,却没想到这一战他们竟然败了。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和中国交战过,此前也是和蒋介石合作居多,对于共产党的作战策略根本是一无所知。
他们只想到,志愿军没有强大的空军,没有飞机坦克,甚至连个像样的望远镜都没有,却忽略了战斗的本质。
尽管志愿军没有这些东西,但抛去了这些机械的志愿军部队更加灵活,他们不仅能够游刃有余的更换阵型,还能及时及时撤退和转移,这是机械化部队最缺失的东西。
而志愿军正是凭借着这一点,打赢了入朝的第一战。
战斗结束之后,不止是美国,就连其他国家也傻眼了,中国的实力竟然这么厉害吗?就连美国都不是对手?
美国回去之后“痛定思痛”,认真“烦死”了这场战役失败的原因。
最终他们得出了一个十分可笑的结论,美军认为这是因为志愿军刚刚进入朝鲜,他们不了解情况,才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如果做好充分的准备或者提前得知消息的话,一定能够战胜志愿军。
但此后的战斗却让美国狠狠打了脸,第二次战斗中,美军已经得知了志愿军进入朝鲜,却依旧在对战中落于下风,甚至失败。
这下美国的面子挂不住了,原以为第一次志愿军获胜只是侥幸,没想到他们竟然真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战胜他们,甚至将他们赶到了“三八线”附近,这下美国成了一个笑话。
此时那些曾嘲笑中国的国家不禁失了声,再也不敢站出来对中国指手画脚。
这场战役进行的异常艰难,一次次的战斗中出现了无数个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炮口的英雄,也有不少像黄继光一样,为了战胜敌人,牺牲自我的战士。
由于战斗节节失利,他们不仅没有实现在感恩节之前结束这场战斗的誓言,还一度沦为世界各国的笑话。
后来美军将领换成了李奇微,李奇微可是在二战期间,协助策划了西西里岛和“霸王行动”的空降作战任务的将领,还在诺曼底登陆这场举世闻名的战役中,亲自空降法国,推进了一线的战斗。
李奇微在美国的军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美国原本认为,或许是因为麦克阿瑟的战术已经被我军所熟知,才会在战场上节节失利,结果换了李奇微之后,他们在战场上依旧没有占据预估中的优势。
为了打破这样的劣势,美军甚至用出了一个卑劣的手段,他们提出想要和我国进行谈判,可毛主席早就清楚了美国的伎俩,他们不过是想要借此拖延时间,以便于为后续的作战做准备。
因此我国并没有接受他们的和谈,而是当即部署了作战计划,在此发起了进攻。
美国显然也没有想到,我国竟然会再次向他们发起进攻。
双方再次爆发了激烈的战斗,这次战斗也彻底粉碎了美国的野心。
进入到朝鲜战争的后期,双方基本上已经进入了边谈边打的状态,毛主席认为,谈判是必要的,但是也要让美国知道,中国并不会在这方面让步,只要双方还有一天处于备战状态,自与阿奴军志愿军就不会在这个时候放弃以武力手段解决问题。
一直到1953年7月,双方才终于就某些问题达成了协议,在板门签订了停战协议。
尽管美国并不愿意承认他们在这场战役中受的挫败,但是在停战协议上签名的美国将军克拉克却说:“我是美国唯一一个没有在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
而这场战争的结果与此同时也悄悄地登上了《华盛顿邮报》,官方的态度十分漠然,仿佛这是一件事不关己的小事,尽管他们并没有承认这场战胜的失败,可从他们的态度中,可以看到他们也并没有以往胜利的“喜悦”。
可见这场战争对美国造成了多么广泛的影响,而这其中,受到影响最深刻的莫过于曾经参战的美国老兵。
前去朝鲜战场时,他们每个人都是意气风发,希望能够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结果这场战争结束之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返回国内之后,不仅没了往日的风采,甚至还选择了退役,仿佛这场战争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他们大多数都隐瞒自己的身份,“藏”进了普通的人群中,对这场战争讳莫如深,因为对于他们来说,那是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只要提起,他们就会想起志愿军随时可能从各个方向响起的冲锋号角声,那是他们的噩梦。
此后朝鲜战争犹如一场被美国抹去的历史,成了美国国内的一个“禁忌”。
当然,除了美国之外,全世界都被这场战争的结果震惊了,他们印象中的中国,一直停留在百年前那个落后封闭的清朝时期,那样一个腐朽的国家,又如何能在什么都无法和美国相比的条件下,战胜这个不败的“神话”呢?
这场战役彻底将高高在上的美国落下了“神坛”,作为在朝鲜战争中存在感仅次于美国的英国,他们对这场战争的结果也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英国政府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旧中国早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从此之后,我们应该小心这个正在冉冉升起的新中国,这将会是一个可怕的对手。
后来,英国便为和平解决朝鲜战争而不断地努力着,因为此时英国国内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英国的国民不满这场战争依旧,他们认为英国此时应该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国家的发展上,而不是将财政投入到一场战争中。
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后期,“联合国军”基本上已经落于下风的时候,英国和美国的国民共同加入到了反对者昌战争的风波中。
可见两国的民众对于这场战争,实际上早已经有了一定的预感。
后来英国对中国的重新审视中,都带着几分警惕,此后两国虽然因为香港的问题依旧没有太多的往来,但是此时英国已经不敢再用过去的眼光看待中国了。
而这些国家中,最震惊的还是日本,作为我国的邻国,从清政府时期,日本就已经将矛头指向了这片广袤的土地,他们曾亲眼见证过清政府时期那段破败的时期。
如今经历过侵华战争的失败之后,日本一致认为我国不过是侥幸取得了胜利,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在心中承认过自己的失败。
而在二战时期曾经往日本的广岛、长崎丢下两枚原子弹并火烧动静的美国,却成为了他们的“精神象征”。
他们开始成为了美国的“急先锋”,帮助美国实现控制亚洲地区的目的,在朝鲜在战争爆发的时候,日本就是美军物资的集散中心和后勤基地。
更甚者,有不少日本人认为,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失败的话,他们就能重新找到机会,攻打中国,而被收容在中国的那些日本俘虏,也有机会被释放出来。
结果这场他们期待已久的战役竟然失败了,这让他们如何能够相信呢?
一时间,日本整个国家都弥漫着一种一场高潮的气氛,不少人在知道了这件事之后,第一反应都是直呼不敢相信。
美国的失败使得日本攻打中国的希望破灭了,美国尚且无法战胜现在的中国,那日本又如何能够取胜呢?
这一站让日本的那些激进派彻底看清了中国的实力,尽管他们并没有彻底打消之前的念头,但是此后中日两国基本上没有发生过较大的摩擦。
而和日本同样希望破灭的还有另外一个人,那就是台湾的蒋介石,他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机会反攻大陆,这次共产党和美国开战对他来说原本是最好的时机,却没想到美国竟然战败了,他东山再起的心愿自然也就落空了。
如今新中国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早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模样,长津湖中那些忍饥受冻的将士,上甘岭中那些用身体挡炮弹的英雄,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今天。
正是有他们的存在,新中国才能重新屹立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