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乌克兰在顿巴斯方向发起反击后,曾经聊过,要看是乌克兰先吃掉伊久姆这个突出部,还是休整中的俄军能够快速完成状态转换,从两侧挤压乌军突击部队,重演阿登战役。
过了几天,答案就出来了,俄军没有能够形成足够反击力量,也没有组织坚守待援,放弃了库皮扬斯克,紧跟着是伊久姆和巴拉克列亚,红利曼。从俄乌战争第二阶段开始的顿巴斯大战,俄军用了近半年时间获取的战果,在这三五天里,被乌军又一路推回去了。而且后撤的道路也被乌军控制,俄军大量人员放弃装备离开道路,分散穿越森林,这可不是有组织交易掩护撤退的样子,加上乌军这次夺取了大批俄军遗留的装备和弹药,很大程度上还增加了乌军的实力,所以一些俄罗斯媒体也认为顿巴斯一仗是俄罗斯输了。
关键是乌军重新控制的区域幅宽和纵深都很大,而且基本拉平了战线,被俄军反击包抄后路包围的风险也解除了。
对于这次战役,媒体也有不同的解释,有的媒体说,这是俄军为了拖延战争消耗欧洲,要让乌克兰尝到一些甜头,但是要拖延战争,稳固阵线,不发起大的进攻性行动就可以,没必要把上千平方公里的区域交出去,这个甜头给的也太大了。
另外有北京某大报纸的文章说,伊久姆这仗不管谁赢谁输,美国都是最大输家,输惨了。不过我看这篇文章的评论区,貌似读者们都觉得这个说法有点高深莫测。我估计是这个文章作者也被战局打乱阵脚,但是总要写点什么完成任务。
当然,从专业角度分析问题的媒体还是有的,虽然意见不尽相同,但是并非一味空喊口号,还能提供一些分析角度。现在看来,俄军在这个方向可能是太轻敌,导致判断错了乌军的作战能力和力量储备情况,认为乌军在赫尔松大举进攻,其它地方就不太容易有大的动作。所以,前一段时间已经有风声传出来说乌军要在哈尔科夫反击,恐怕俄罗斯决策部门先排除了可能性,所以没有提前让部队做好战斗准备。这应该是乌军进攻顺利的根本原因。
但是有些媒体也提出一些疑点,虽然俄军撤退非常仓促,但是发现苗头不对,果然放弃阵地,那么撤出来多少? 如果损失了大量装备和地盘,但是人员能够大量跳出包围圈,绕到俄军后方,那么俄军还是能够重整部队,这个仗恐怕就还有多个回合要打。当年二战的时候,苏军在基辅和哈尔科夫都吃过大亏,现在要看俄军能否承受这次的损失。
而我们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倒不是军事上的问题,而是政治上俄罗斯能否保持军队和后方的心理稳定。军队需要士气,特别要防止这一次战役产生并且弥漫失败情绪。另外就是后方,俄罗斯国内反普京的力量也会以此为题,质疑普京和他幕僚的能力。
那么俄军仅仅说是主动把伊久姆和巴拉克列亚的部队调动到顿涅茨克,无法服众。
所以,普京当前最需要做的,就是趁着乌军立足未稳,补给线再次变长,重整军力夺回一些区域,或者给乌军重大打击,必须有战果也必须让乌军在顿巴待不安稳,稳固国内民心。而且如果乌军在顿巴斯过得太轻松,并且能抽出部队南下,那么不仅赫尔松还会重新承受巨大压力,从马里乌波尔到克里米亚地区的俄军就很困难了。
这次俄军不玩一把大的,可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