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不过中国,特朗普开始泼妇骂街,美媒莫名被骂,还顺手诬陷中国

特朗普这几年跟中国的过招,算是把他弄得有点焦头烂额了。贸易战打了半天,美国没占到多少便宜,反倒把自己折腾得够呛。这段时间,他的情绪更是崩得厉害,不仅对中国各种指责,还顺手把美国媒体骂了个遍,真是逮谁咬谁。

特朗普跟中国的梁子,不是一天两天了。从他2018年挑起贸易战开始,就想着通过关税、制裁这些硬招,把中国压下去,顺便给美国捞点好处。可几年下来,效果咋样呢?说白了,没达到他吹的牛皮。中国那边不慌不忙,一边谈一边顶,经济照样跑得稳,美国这边却有点扛不住了。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GDP增长率掉到了-0.3%,这可是好多年没见过的负数。超市里东西贵得离谱,普通人买个菜都得掂量半天,美元也越来越不值钱。老百姓不干了,抗议声一波接一波。沃尔玛、亚马逊这些大公司也因为关税成本高得离谱,亏得直喊疼,跑到白宫门口嚷嚷着减压。特朗普一看这局面,心里能不窝火吗?

再看看国际上,美国的日子也不好过。欧盟、日本这些老伙计,纷纷跟中国签新贸易协定,把美国晾在一边。中国这边呢,跟各国合作搞得热火朝天,经济影响力蹭蹭往上涨。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吆喝了几嗓子,想拉人站队,结果应者寥寥,孤立感爆棚。这内忧外患一块儿压过来,他不急才怪。

眼看硬碰硬斗不过,特朗普就开始玩儿阴的了。最近这段时间,他对中国各种抹黑,招数是一个比一个low。比如2025年4月26日,他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个太平洋污染的照片,说是中国干的,想把环保问题甩锅给中国。结果呢?没过多久就被网友扒出来,这图压根儿是网上的老图,可能是P的,压根儿没啥证据。全球舆论直接炸了,嘲笑声一片,连他自己的支持者都觉得这事儿丢人。

再比如5月5日,他在采访里又开始胡咧咧,说中国从尼克松时代就“欺骗”美国,还说自己加关税“救了美国几十亿”。这话听着挺唬人,可数据一摆,纯属扯淡。美国自己的企业因为关税成本高,损失都不止几十亿了,消费者也跟着遭殃。他这甩锅的本事,真是练得炉火纯青,可惜没人买账。

为啥这么干?说白了,就是转移视线。国内经济拉胯,国际上没人搭理,他得找个替罪羊。中国这几年发展势头猛,又不吃他那套硬压,成了最现成的靶子。可这招数太low了,不仅没啥效果,反而把自己搞得更狼狈。

特朗普不仅对中国开炮,连美国媒体也没放过。最近一次特别离谱,2025年5月4日,他在空军一号上接受采访,突然对着《华尔街日报》开骂,说它是“中国代理人”。这事儿一出,舆论直接炸锅了。《华尔街日报》可是美国财经媒体的标杆,多少年了跟中国政府没半毛钱关系,特朗普这帽子扣得也太离谱了吧。

他为啥这么干?其实他跟媒体的仇不是一天两天了。从上台那会儿,他就觉得媒体老跟他作对,报道他的负面新闻。这几年,贸易战打得不好,经济数据拉胯,媒体自然不会放过这些话题。《华尔街日报》这种大报,经常分析他的政策咋失败的,他看着肯定不爽。可直接骂人家是中国代理人,这脑洞也太大了,连逻辑都不要了。

这还不算完,他还在采访里说自己跟多国谈判被“欺骗”,转头又骂《华尔街日报》“亲华”。这前后矛盾的,正常人听了都觉得懵。他这情绪失控的样子,活脱脱就是斗不过对手,急得满地撒泼。

特朗普这边闹得欢,中国那边倒是稳得很。面对他的各种指责,中国官方一直是那套组合拳:否认+对话。货币操纵、偷知识产权这些老调重弹的罪名,中国直接驳回去,说没这回事儿;但同时又表态,愿意谈,愿意合作。这态度挺聪明,既不示弱,也不主动把事儿闹大。

经济上,中国也没闲着。关税战打得凶,中国就一边调整产业结构,一边跟别的国家搞合作。欧盟、亚洲国家这些年跟中国的贸易协定签了一堆,美国的市场份额反倒被挤掉了。外交上,中国也在拉盟友,像“一带一路”这种大项目,影响力越来越广。特朗普想孤立中国,压根儿没戏。

这种策略让中国在贸易战里站稳了脚跟。相比之下,特朗普这边光喊口号,没啥实招,差距一下子就显出来了。

特朗普这几年折腾下来,美国自己可没少受罪。关税政策听着挺硬气,可实际效果呢?企业成本高了,供应链乱了,老百姓买东西贵了,日子不好过了。2025年第一季度那-0.3%的GDP增长率,直接把问题摆上了台面。经济学家都说,这负增长跟贸易战脱不了干系。

老百姓的怨气也越来越大。超市里东西贵得离谱,抗议活动隔三差五就来一波。大公司像沃尔玛、亚马逊这些,本来是特朗普的支持者,现在也急了,公开喊话让他别再加关税了。国内这乱糟糟的局面,跟特朗普当初承诺的“让美国再次伟大”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国际上,美国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儿去。盟友不站队,贸易伙伴跑去跟中国合作,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让自己在全球经济里越来越边缘化。特朗普想靠硬杠扭转局面,可现实是,越杠越被动。

这场风波里,媒体的角色也挺值得说道。特朗普老骂媒体偏心,可他自己也没少利用媒体造势。他的推特、演讲,直接绕过传统媒体,跟支持者喊话,这招挺管用。可媒体这边呢,也不是完全没毛病。有些报道确实带情绪,放大负面,客观性差点儿意思。

像《华尔街日报》这种,被特朗普扣上“中国代理人”的帽子,纯属躺枪。可它平时的分析,比如贸易战咋让美国经济受伤,这些都是有数据撑着的,特朗普不爱听也改变不了事实。媒体的责任是把真相挖出来,可有时候为了流量,也会搞点耸人听闻的标题,这点确实得改改。

特朗普这几年跟中国的较量,算是告一段落了。可留下的影响,还得慢慢消化。贸易战没让美国占到啥便宜,反倒把自己经济搞得一团糟;国际上,中国的影响力上去了,美国的地位却晃了晃。国内呢,政治撕裂更严重了,老百姓日子不好过,怨气也攒了不少。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到底值不值?有人说他保护了美国产业,有人说他害了美国经济,这账得慢慢算。媒体在这场博弈里,既是观察者,也是参与者,咋保持客观,咋不被情绪牵着走,也是以后得琢磨的事儿。

至于中国,稳扎稳打地走自己的路,经济、外交都没掉链子。特朗普这泼妇骂街的招数,没伤到中国啥筋骨,反倒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这场较量,谁输谁赢,时间会给出答案。

这事儿还没完,大家咋看特朗普这波操作?关税政策到底是坑了谁?媒体是不是真有偏心?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掰扯掰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