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声称外国人不愿恢复前往中国旅游,并认为这将对中国的入境旅游业造成致命打击。然而,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争议,许多人质疑其中的真实性和动机。
报道中列举了一些纯属谣言的理由,将责任归结于中国。例如,他们声称外国人入境中国旅游可能随时被捕,中国民众对外国人存在反感情绪,以及中国政府通过实名制手机卡和限制使用信用卡来监视游客等。然而,这些说法在许多中国网友和在中国生活的美国网友中并未得到支持。
一些美国网友表示,这些报道中所提到的理由完全是无中生有。只要在中国合法经营、遵守法律,就不会发生所谓的随意逮捕监禁,并且针对西方人的种族歧视只会在美国发生,而非中国。
另一些网友从事旅游业的工作,表示欧美游客不愿意来中国的主要原因有三点:西方媒体的反华谣言洗脑、赴华机票价格昂贵以及欧美经济下行导致老百姓手头紧张。特别是由于俄罗斯制裁引起的航班限制,赴华航班数量有所减少,导致航班不便和机票价格上涨。
虽然欧美游客选择东南亚作为旅游目的地,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做得不好。在一些外国视频网站上,充斥着大量关于在东南亚旅游的经验分享视频,这些视频主要聚焦在毒品、性旅游和虚荣心的满足。如果吸引欧美游客需要这样的“竞争力”,那中国宁愿放弃这部分游客。
然而,中国的入境旅游市场正在迅速复苏。根据上海口岸边检机关的数据显示,7月份从上海入境的外籍旅客每天平均达到5300多人次,比6月份增长了5.8%。中国全国范围内的政策调整和全面恢复外国人入境团队旅游业务也在推动市场的复苏。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旅游市场也迎来了报复性增长。近期的节假日中,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都人满为患,一些知名景点甚至需要排队等位。即使没有欧美游客的到来,中国旅游业依靠国内需求也能够蓬勃发展。
《华尔街日报》的这篇文章被质疑是对中国进行抹黑和炒作的手段,同时将中国合法维护自身利益的行动歪曲为“随意拘押”。这也与最近中国新修订的《反间谍法》有关,美媒试图通过此类报道施加压力。
然而,中国不必过于在意这些观点。只要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做亏心事,就不必惧怕外界的干扰和指责。这些美国媒体无非是寰宇中的几只苍蝇,只要中国保持良好形象和正确立场,它们无法激起真正的波澜。
目前,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复苏势头良好,国内旅游市场也迎来了快速增长。这显示出中国在吸引合法游客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并证明了中国旅游业的韧性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