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消息称,近日,有记者在国防部记者会上提问:有外媒称,近期有大量外国船只在霍尔木兹海峡挂着五星红旗,避免遭袭。外界普遍认为,是因为中国一直坚持合作共赢、客观中立的原则,才能在中东有如此高的安全保障。对于这一观点有何评价?
对于这个问题,我国防部发言人回了6个字:“公道自在人心”,并表示中方将继续站在和平正义的一边,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注入正能量。
霍尔木兹海峡作为全球能源运输的咽喉要道,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类似的场景早在巴以冲突爆发时就已上演。
当时,胡塞武装宣布对与以色列有关的船只实施打击,并要求以色列停止对加沙的军事行动。然而,以色列并未让步,反而拉拢美英对胡塞武装发动空袭。结果,胡塞武装的打击范围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扩大至印度洋,甚至开始袭击与美英有关的船只。
而中俄两国的商船却在这场危机中安然无恙。胡塞武装明确表示,不会对悬挂中俄国旗的船只采取行动。
这一态度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中俄在巴以问题上的中立立场。尤其是中国,始终呼吁停火止战,推动人道主义援助,因此在地区冲突中赢得了各方的尊重。
如今,由于美以与伊朗关系持续恶化,胡塞也再度加大对红海地区的美以商船及有关联船只的袭击,这种情况也让外国船东再次想起了悬挂中国国旗这一"避险策略"。
在6月底就曾有报道称,许多商船在通过红海海域时主动声明"与中国有关"或"与以色列无关",而近期更是直接挂起五星红旗,试图借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确保安全通行。
深入分析这种"国旗效应"的生成机制,会发现其本质是中国“特色影响力”的三重认证。中国国旗能成为各国船只的“平安符”,绝非偶然。
首先,中国长期坚持的中立立场赢得了各方尊重。无论是俄乌冲突还是伊以矛盾,中方始终拒绝选边站队,而是呼吁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不管是 以色列、胡塞,还是乌克兰,虽曾受西方施压对华抱怨,但始终避免彻底倒向反华阵营。他们很清楚,中国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的一票否决权足以左右关键决议;作为全球南方国家的代表,中国的表态往往能带动广泛响应。
与其得罪一个不干涉内政却手握筹码的大国,不如保持谨慎合作。
其次,中国的和平形象背后是实打实的战略底气。中国虽不主动卷入冲突,但无人怀疑其改变地区局势的能力。
尤其在中东,经济上,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中东的头号贸易伙伴,也是该地区最大的投资者之一,这种深度利益绑定使得地区冲突方不得不权衡袭击"中国关联目标"的经济后果。
军事上,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制造的武器装备性能卓越,军工产能更是全球领先,再加上这次在印巴冲突中又打了一波“免费广告”,自然是加大了全球影响力。
正如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所言:“若中国军援俄罗斯,俄乌战局早已不同。”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中东。
不管是军事还是经济,中东国家和武装都不会自断生路。正因如此,胡塞才会对悬挂中国国旗的船只网开一面。
可以说,种种因素使然,中国成为了各方都能接受的"安全符号"。
相比之下,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正逐渐减弱,过去依靠航母威慑就能横行中东的时代已一去不返。无论是红海危机还是霍尔木兹海峡的紧张局势,美军的军事干预不仅未能解决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
此前,胡塞武装用无人机和导弹让美军双航母编队疲于应对,伊朗的反舰导弹技术更令美舰忌惮,腾不出手且无可奈何的特朗普不得不与胡塞达成“停战”协议。
从伊朗的石油贸易到沙特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以发展为导向的外交策略让地区国家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相比之下,美国在巴以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和军事冒险,只会加剧地区对立。
当商船选择五星红旗时,他们选择的不仅是一面旗帜,更是一个拒绝煽风点火、专注和平发展的大国背书。
中东的硝烟仍在弥漫,但中国的角色愈发清晰——不充当救世主,也不做搅局者,而是以稳定器和调解人的身份,为动荡的世界提供另一种可能。
公道自在人心。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危机中主动靠近中国,这或许正是对“得道多助”最生动的诠释。
站在历史维度回望,从郑和下西洋时"耀兵异域"的青铜炮,到今日商船上无声飘扬的五星红旗,中国始终在探索不同于殖民霸权的安全供给模式。
如今悬挂美国国旗的船只反而可能成为袭击目标,与五星红旗带来的安全感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反差恰恰印证了国际政治的现实:霸权主义终将招致反噬,而公平正义才能赢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