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个月间,世界各国试图通过满足特朗普总统可能想要的条件,来避免对其经济造成惩罚性打击的新关税。
印度尼西亚提出增购34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和燃料。泰国建议降低本国多项贸易壁垒,并采购更多美国制造的飞机。日本则准备在未来二十年增加液化天然气采购量。
但随着特朗普自行设定的7月9日最后期限临近,这些恳求收效甚微。他周一在网上发布的14封信函——主要针对亚洲国家——基本沿用了4月制定的税率标准,而此前他已作出让步,给予数十个国家90天谈判期以满足白宫对更平衡贸易的要求。
"我们已花费数年时间讨论与泰国的贸易关系,最终认定必须改变由泰国关税及非关税政策与贸易壁垒造成的长期、顽固的贸易逆差,"特朗普在信中写道。这些内容几乎完全雷同的信件,仅替换了不同国家的名称。
这轮新的攻势令大小国家——几乎都是美国长期盟友——陷入深刻困境:当贸易冲突谈判举步维艰,且最后期限毫无预警地被延长时,该如何与这个全球最大消费经济体继续往来。
"亚洲许多人会问,'美国就是这样对待朋友的吗?'"首席执行官马努·巴斯克伦表示,"这些粗鲁的威胁和令人不快的言辞,是否会对美国在亚洲及其他地区的地位和利益造成永久性损害?"
亚洲国家构建经济体系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服务西方市场。特朗普的声明无异于宣告这种关系必须彻底改变,而地区参与者的反应将对未来数年的商品流动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测算,若特朗普此前宣布的汽车、钢铁关税及针对中国的芬太尼相关关税均于8月1日生效,来自亚洲商品的加权平均关税税率将从1月的4.8%飙升至27%。若美国进一步落实对药品和半导体加征关税的威胁,这一税率还可能继续攀升。
经济学家预计,特朗普将关税视为重振美国制造业并为联邦预算增收的手段,但这些措施将减少美国进口。随着政府征税成本由消费者、进口商和出口商共同分担,美国企业及其海外商业伙伴的利润率将受到挤压。企业将面临可用于支付工资和投资增长的资金缩减局面。
面对特朗普对不公平贸易行为的指控,其周一邮件清单上的部分国家几乎无牌可打。以韩国为例,该国早在13年前就与美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已将两国间近所有关税降至零。
韩国新任总统李在明试图提出合作方案,例如协助美国重建造船业。过去几天,他先后派遣最高贸易谈判代表和国家安全顾问与特朗普政府官员会晤,试图达成协议。
尽管如此,韩国仍面临25%的关税,与今年4月暂缓实施的税率相同。虽然所有新关税要到8月1日才会生效,为局势缓和留出了时间窗口,但目前尚不清楚何种因素能说服特朗普作出让步。
"我们正竭尽全力促成对双方都有利的结果,但始终未能明确彼此的确切诉求,"李先生上周四表示。
亚洲多国领导人表示,尽管正积极参与谈判,却不得不重头再来,这令他们感到沮丧。泰国代表团上周刚与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及财政部高级官员会晤,却在周一遭遇特朗普36%关税的猛烈打击。
泰国代总理普密·威差亚猜表示:"我认为这有些矛盾。我们与贸易代表、指定的谈判中介进行了协商。然而白宫及相关方却发出了这封信函。"
困惑情绪不仅限于亚洲。根据特朗普总统致西里尔·拉马福萨总统的信函,来自南非的商品将面临30%的美国关税。南非领导人在周一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一关税税率是基于对南非与美国之间贸易平衡的"有争议的解读"。拉马福萨指出,约四分之三的美国商品在南非销售时享受零关税待遇。
拉马福萨曾寻求获得保证,即南非可以依赖美国作为其商品的市场和经济投资方,该国经济正遭受高失业率和低增长的困扰。但在收到特朗普的信函后,拉马福萨敦促其贸易谈判代表和南非企业"加快多元化努力",减少对美国贸易的依赖。
关于特朗普上周与越南达成的协议,一个重要线索揭示了他可能想要什么。越南已原则上同意对任何从中国跨境流入的商品征收40%的关税——随着美国对中国直接进口商品设置更多壁垒,这类中转贸易正日益频繁。
周一发送的所有信件中都包含类似条款,声明"为规避更高关税而转运的商品将适用该更高关税"。实际上,特朗普政府正迫使各国在中国和全球最大消费经济体美国之间做出选择。这既非易决之事,亦难贯彻始终。
以半导体为例,这种从iphone到汽车都不可或缺的核心元件,其产业链格局正面临重构。数十年来,韩企业始终主导着芯片制造领域,但这条供应链实则高度专业化且错综复杂——关键材料设备来自日本,检测实验室则分布在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