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生育率为何如此之低?问题在于社会,而不是年轻人的选择

2025年06月08日17:42:06 国际 1804

“东亚三国正在集体自杀,而年轻人只是拒绝陪葬。”

这句话或许听起来极端,但数据不会说谎,因为韩国生育率已跌至0.72,日本1.26,中国1.0左右,全部远低于维持人口稳定的2.1更替水平,如果这是一场竞赛,东亚三国无疑在争夺“谁先消失”的冠军。

中日韩生育率为何如此之低?问题在于社会,而不是年轻人的选择 - 天天要闻

无论是政府砸钱、政策加码、专家警告,但生育率依旧断崖式下跌,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个答案或许残酷,那就是不是年轻人不想生,而是整个社会结构已经让生育变成一场必输的赌局......

政策失灵,为何万亿补贴换不来一个婴儿?

在过去20年当中,韩国政府为刺激生育狂砸380万亿韩元(约2万亿人民币),从现金奖励到免租金公寓,甚至承诺“生三胎免大学学费”,而日本也是不遑多让,儿童补贴翻倍、产假延长、医疗全免,可生育率仍如自由落体般下坠。

中日韩生育率为何如此之低?问题在于社会,而不是年轻人的选择 - 天天要闻

与此同时中国从“计划生育”急转弯到“三孩政策”,但新生儿数量仍在2023年跌破1000万,尽管做出了无数的努力以及无法挽回,而且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这些政策全都治标不治本。

最显著的一点就是杯水车薪的补贴,却根本无法填补如山压顶般的成本,韩国政府给新生儿家庭每月100万韩元(约5450元人民币)补贴,听起来慷慨,但首尔一套房的首付就要10亿韩元(约550万人民币)。

中日韩生育率为何如此之低?问题在于社会,而不是年轻人的选择 - 天天要闻

日本提供50万日元(约2.5万人民币)生育补助,可东京的保育园排队名单长达两年,而在中国即便放开三胎,北上广深的学区房价格仍让中产家庭望而却步,“政府以为发钱就能让人生孩子,可现实是,年轻人连自己都养不活。”

鼓励生育对比疯狂压榨的劳动力

要知道日韩的企业文化以“加班地狱”闻名,日本“过劳死”(Karoshi)甚至成为国际词汇,而韩国职场人年均工作1967小时,是OECD国家中最高的。

中日韩生育率为何如此之低?问题在于社会,而不是年轻人的选择 - 天天要闻

所以当996成为生活中的常态,年轻人连约会的时间都没有,遑论结婚生子?而更讽刺的是,政府一边喊“多生娃”,一边还要维持着让职场父母寸步难行的制度。

比如在日本30%的女性因生育被迫离职,而在韩国职场妈妈被称为“工断女”(因育儿中断职业生涯的女性),重返职场后薪资平均下降33%,所以不难看出“政策在鼓励生育,但社会在惩罚生育的人。”

高房价、教育军备竞赛与“绝望世代”

如果说政策是软刀子,那经济压力就是直接扼住生育喉咙的铁腕,首当其冲的便是高额的房价,而这也成为了当今时代最好的避孕药。

中日韩生育率为何如此之低?问题在于社会,而不是年轻人的选择 - 天天要闻

在韩国的首尔普通年轻人要不吃不喝30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而在日本的东京,40%的30岁年轻人仍和父母同住,而在我们中国六个钱包凑首付已成常态,所以当住房变成奢侈品,婚姻和生育自然成了奢侈品中的奢侈品。

韩国的年轻人经常自嘲为“三抛世代”即抛弃恋爱、结婚和生子,而中国年轻人则戏称“躺平才是终极反抗”。

除了住房之外,教育的内卷也是早早从子宫就开始军备竞赛,在韩国86%的小学生在上补习班,江南区大峙洞的“补习班一条街”每年创造20万亿韩元(约1050亿人民币)的产值

中日韩生育率为何如此之低?问题在于社会,而不是年轻人的选择 - 天天要闻

而在日本“学历洗牌”让普通家庭的孩子必须从幼儿园开始冲刺名校,中国家长则深陷“鸡娃”焦虑,从胎教到奥数,一个孩子就能榨干全家积蓄,所以“生一个孩子,等于签下一张终身负债合同。”

最后就是经济停滞与阶层固化,要知道日韩的财阀经济让年轻人上升通道几乎关闭,韩国十大财阀贡献了GDP的80%,但仅提供2%的就业岗位。

中日韩生育率为何如此之低?问题在于社会,而不是年轻人的选择 - 天天要闻

而日本的“终身雇佣制”早已崩塌,非正式雇员占比40%,年轻人只能打零工度日,所以当奋斗无法改变命运,生育就成了高风险投资。

性别战争、家庭瓦解与“不婚教”崛起

其实经济压力只是表象,更深层的危机在于社会价值观的崩塌,比如性别对立:韩国的“四不运动”与日本的“低欲望社会”

中日韩生育率为何如此之低?问题在于社会,而不是年轻人的选择 - 天天要闻

韩国女性发起“四不运动”即不恋爱、不结婚、不生育和不约会,以此抗议职场歧视和丧偶式育儿,日本男性则陷入“草食化”,对恋爱兴趣寡淡。

而中国社交媒体上“婚驴”“娇妻”等词汇的流行,折射出两性关系的极端对立,所以才慢慢演变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当婚姻变成零和博弈,不婚才是理性选择。”

除此之外家庭功能的瓦解也在悄然逼近,在东亚传统中,“养儿防老”是生育的核心动力,但如今养老金体系摇摇欲坠,子女不再是经济保障,而是经济负担。

中日韩生育率为何如此之低?问题在于社会,而不是年轻人的选择 - 天天要闻

韩国65岁以上老人自杀率全球最高,日本的“孤独死”每年超3万例,当家庭无法提供安全感,生育的意义何在?

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的“条件文化”也在逐步攀升,社交媒体放大了择偶的“商品化”倾向,比如男性必须180cm、年薪百万,女性必须貌美如花、学历顶尖。

中日韩生育率为何如此之低?问题在于社会,而不是年轻人的选择 - 天天要闻

可在现实当中韩国男性平均身高174cm,女性也才不过161cm,而在中国月薪过万者不足10%,所以当“完美标准”成为共识,普通人连恋爱的资格都没有。

结语:

联合国预测,若趋势不变,韩国人口将在2100年减半,日本减少至7500万,中国也将在2050年进入“超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占比30%)。

中日韩生育率为何如此之低?问题在于社会,而不是年轻人的选择 - 天天要闻

眼下东亚三国正站在悬崖边,要么彻底重构社会制度,要么眼睁睁看着文明缓慢消亡,这不是年轻人的错,而是整个社会必须偿还的债,所以“生育率不是数字游戏,而是社会是否值得年轻人托付未来的信任投票。”对此您有什么观点和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中留言和讨论。

参考资料:

生育的细节⑰|“超少子化”现象思考:邻国日韩的经验与教训

原创2023-08-23 07:49·澎湃新闻

新生人口创新低,日韩少子化进程远超预期

2022-09-06 07:39·中国青年网

新日韩三国生育率创历史新低

原创2024-03-01 07:39·环球时报

中日韩数据港:人口问题是中日韩三国共同课题

原创2023-04-13 17:22·人民网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美国麻疹疫情卷土重来 病例数量创近33年新高 - 天天要闻

美国麻疹疫情卷土重来 病例数量创近33年新高

财联社7月8日讯(编辑 刘蕊)自25年前宣布消灭麻疹以来,今年美国的麻疹疫情又卷土重来,病例数量已经创下近33年新高。。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疫情应对创新中心的数据,2025年才刚刚过半,美国已经至少报告了1284例麻疹确诊病例,病例总数已经超过了美国此前在2019年全年创下的最高记录,当时全年共有1274例病例。医...
马斯克组建“美国党”能否成功?达到目的有三道坎丨国际观察 - 天天要闻

马斯克组建“美国党”能否成功?达到目的有三道坎丨国际观察

7月4日特朗普签署“大而美”法案之后,马斯克果然在第二天就宣布成立“美国党”。马斯克说,他要成立的党的纲领大概是:削减政府债务、重视科技、支持言论自由、鼓励生育,其他领域中立。至于“美国党”的目的,马斯克说不排除推举候选人参加下届总统选举,但目前的目标是在明年的中期选举中,能够赢下两三个联邦参议员席位...
一手对14国加税 一手延长暂缓期 美政府再次极限施压贸易伙伴 - 天天要闻

一手对14国加税 一手延长暂缓期 美政府再次极限施压贸易伙伴

当地时间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信函给日韩及南非等14国威胁征税,随后,他又签署行政令,延长“对等关税”暂缓期至8月1日。3个月来,美国就加征所谓“对等关税”与多个贸易对象进行谈判,但进度显著不及美方预期。目前仅与英国、越南达成贸易协议,但协议细节仍待敲定,与欧盟、日本、韩国、印度等的谈判进展艰难。特朗普公...
美媒:俄罗斯不断巩固与印度军事合作,力图稳固俄印关系 - 天天要闻

美媒:俄罗斯不断巩固与印度军事合作,力图稳固俄印关系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曾是俄罗斯军火出口头号大客户的印度,近年来采购武器时开始投向西方怀抱。这种趋势让俄罗斯颇为忧虑。美国“防务博客”网站6日称,俄罗斯近期不断巩固与印度的军事合作,试图通过提供苏-57E第五代战斗机等先进装备,维持俄式装备在印军中的主导地位,进而稳固俄印关系。 参加今年印度航展的苏-57战斗...
德国柏林市内广场“鼠满为患” - 天天要闻

德国柏林市内广场“鼠满为患”

在大城市的广场,看到老鼠到处跑是什么体验?德国首都的市民对此已不再陌生。位于柏林新克尔恩区的赫尔曼广场(Hermannplatz)眼下正陷入严重的鼠患危机。为此,该区政府已于近日采取严格管控措施,以遏制鼠患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