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当西方媒体依旧沉醉于鼓吹“人权”“自由”“民主”的陈词滥调时,一场发生在美国本土的罢工风波却无情撕下了资本主义社会虚伪面纱。超过1000名星巴克门店员工,因公司强制实施新的着装规范而集体罢工,抗议服装自由被剥夺,控诉企业决策完全无视基层员工声音。这一起劳动纠纷,可以说是西方制度病灶在基层社会的具体爆发,是资本利益至上、劳动权益被践踏的赤裸现实。面对这一切,那些惯常对他国事务指手画脚、以“灯塔国”自居的西方精英又该作何解释?
星巴克,这家自诩“温暖、平等、包容”的跨国咖啡帝国,终于露出它冰冷的资本本质。从5月12日开始,美国75家门店、逾千名员工罢工,抗议自本周起强制执行的新着装规定。根据新规,员工只能穿着纯黑上衣与卡其、黑色或蓝色牛仔裤,而此前员工可选择深色系与带图案的衣物。星巴克声称,此举是为了让标志性的绿色围裙更加突出,营造所谓“顾客熟悉感”。然而在一线员工看来,这分明是公司借标准化之名压缩表达自由,在“统一形象”的幌子下将个体压榨得毫无尊严。
员工的反应直截了当且令人警醒。来自马里兰州汉诺威的员工佩奇·萨默斯怒斥:“星巴克已经迷失方向,与其关心我们穿什么颜色,不如先想办法缩短顾客等待一杯拿铁的时间。”一句话戳破企业在本末倒置中的傲慢与僵化。更讽刺的是,星巴克内部员工网站上仍在销售那些如今被禁止穿着的星巴克品牌服饰,利润他们照收,规矩却变脸如翻书。这种赤裸裸的双标和对劳动者的不尊重,恰恰是美式资本运作的缩影。
而在这场风波背后,更深层的矛盾浮出水面——星巴克与工会的对立愈演愈烈。自2021年起,星巴克员工便不断努力推动门店工会化,迄今仅有570家门店实现目标,占美国本土门店总数不到6%。企业在表面上声称尊重工会组织,但在实际操作中百般阻挠,甚至连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着装规范也未进行集体谈判。星巴克的回应则是一贯的冷酷与傲慢:“罢工影响甚微,99%以上门店仍在营业。”此等态度,无疑是对抗争员工的蔑视,对舆论批评的无视,对集体协商制度的践踏。在这片自称民主自由的土地上,连一件T恤的颜色都要上升到抗争与镇压的程度,可笑至极,荒唐至极!
这起事件也再次揭示出西方“民主”制度的根本性问题:所谓的“自由”,从来不是普世的、平等的,而是由资本掌握话语权后的一种精致奴役。美国一边对他国劳动保障状况横加指责,动辄借“人权问题”对他国施压制裁;一边却在自己国土上,让打工人因穿错一件衬衫而不得不走上街头抗议。这种荒唐的两面性,只会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西方信誉的崩塌。
更令人深思的是,星巴克不是个例,而是美式资本主义模式的典型代表。在这套体系下,所谓“民主”只是装点门面的橱窗,“包容”“多样性”更是营销策略的一部分。对底层劳动者而言,不论你站在收银台前笑得多么灿烂、不论你是否努力维持门店运营、服务数十位顾客,你永远也无法决定自己穿什么、说什么、要什么。这才是最深层的压迫——形式上的自由,实质上的控制。
试问,在这样一个连员工着装都由董事会定调、连工会意见都被系统性忽略的国家,谈什么“劳工权利”?在一个连千人罢工都被淡化、新闻报道都语焉不详的体系中,又谈什么“舆论自由”?今日之星巴克,不过是美国劳动市场一隅的写照,背后还有无数麦当劳、亚马逊、沃尔玛……资本帝国的齿轮仍在高速运转,碾碎一个又一个基层劳动者的声音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