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行为在美国被处罚,而在我国可能要两年后才会受到处罚。
2025年4月24日,美国公民迈克尔·舒尔被判处36个月监禁,并被责令支付687,776美元的赔偿金。
迈克尔是迪士尼乐园的前员工,因为工作不得力被解雇了,怀恨在心,便利用自己懂电脑的特长,黑进了迪士尼餐厅数字菜单系统,删除了原菜单里各种食品对应标注的花生、坚果、贝类和牛奶等过敏物质。
尽管迈克尔解释自己只是恶作剧,但在美国,篡改食品过敏原是妥妥的犯罪行为。
不过,如果迈克尔的案子发生在中国,只有在2027年3月16日,才会受到处罚。
2025 年 3 月 27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包括新版《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GB 28050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等 50 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 9 项修改单。新标准要求,若食品含麸质、甲壳类、坚果等 8 大类致敏物质,必须在标签中以加粗、下划线等方式显著提示,或单独标注 “致敏物质提示语”。
但该规定于 2027 年 3 月 16 日之后才起正式实施。
我们的读者都对食品过敏的话题不会陌生。
2024年4月2日,意大利发出公告,要求将一批来自中国的康师傅方便面召回,该批产品的意大利语说明标签中未注明鸡蛋过敏源。
2024 年 7 月,白象旗下的老母鸡汤口味和猪骨汤口味的即食面,因含有未申报的过敏原(花生),被加拿大和新西兰要求召回。
2025年3月11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召回通报称,正在召回特定批次的中国王致和火锅调料,因为产品含未申报过敏原(花生、大豆、芝麻和小麦)。
由于我国不强制要求食品标注过敏原,所以在国内你几乎看不到因不标注过敏原而导致产品不合格的新闻,只有出了国,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个大问题。
其实,我国食物过敏现象也很严重,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调查显示,在中国15~24 岁年龄段的健康人群中,约有6%的人曾患有过食物过敏史。
2024年12月11日,知名主持人朱丹在直播中自述不惑之年才得知自己是鸡蛋过敏者,多年不知不觉的过敏已导致她严重心悸,甲状腺和肺部等多处结节。
过敏性疾病包括食物过敏是全球第六大慢性疾病,而食物过敏目前没有根治方法,预防的唯一策略是严格避免摄入。
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早已列出了八类致敏物质。世界各地国家与地区,均强制要求对食物中的过敏源须明确标识,其中不仅欧盟、美国、日本、澳洲、新加坡,即便是我国的香港与中国台湾地区,也明确规定食品企业必须将过敏源标识出来,还消费者知情权。
但在我国,因国情复杂,只能采取自愿标注政策,只能防君子,不能防小人。
但食品安全大于天,经过六年漫长的博弈,我国食品强制标注过敏原的政策终于在今年出台,尽管两年后才正式实施,但这绝对是食安史上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