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里,喝完饮料后,将塑料瓶洗净晾干,用来装粮食、酱油等调味料的场景十分常见。不少家庭,尤其是老一辈秉持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热衷于这种“二次利用”。走进厨房,角落的饮料瓶装满大米、绿豆等粮食,灶台旁标着“酱油”“醋”字样的饮料瓶整齐排列。小吃摊也常用带喷嘴的饮料瓶盛放调料。然而,这种看似环保节约的行为背后,若使用不当,则隐藏着不小的健康风险。
01
看似无害的瓶子,实则暗藏危机

多数饮料瓶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材质。pet轻巧、化学性能稳定、气密性强,在符合存放条件和周期的情况下,正常使用不会给人体健康带来风险。但使用方式不当,这些瓶子就可能成为健康隐患。
当饮料瓶被重复使用,或用来盛装与原本设计不同的物质,塑料瓶中的有害物质就可能加速释放。pet塑料在高温环境下,比如受热或阳光直射时,容易释放出塑化剂dehp。塑化剂会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影响激素平衡,长期摄入可能损害生殖系统,甚至增加患癌风险。此外,饮料瓶制作过程中使用的金属催化剂“锑”具有生物毒性,可通过皮肤、消化道进入人体,损害多个器官。小剂量锑对人体影响不明显,但会蓄积,长期慢性摄入会造成不可逆损伤。
02
饮料瓶“跨界”,为何问题重重

饮料瓶在设计生产时主要针对水、碳酸饮料等液体,盛装其他液体,可能因液体性质变化释放有毒物质。比如,用饮料瓶盛醋,液体ph值降低,有害物质迁移量可能增多。研究发现,用pet塑料瓶分别装4%的乙酸、10%的乙醇和20%的乙醇时,装乙酸的瓶中有害物质锑的迁移量明显更高。
pet不耐高温,不能盛装超过70℃的食物或热水,否则会形变,并迁移出有害物质。将饮料瓶用于分装食用油并放在炉灶旁,高温会加剧有害物质迁移扩散。另外,饮料瓶会老化,瓶装水或饮料的保质期也是塑料瓶的保质期。pet长时间使用会老化,导致有害物质迁移量增加。用塑料饮料瓶装食物一用大半年甚至好几年,无疑会增加健康隐患。
03
如何正确储存粮食和酱油

既然饮料瓶不适合储存粮食和酱油,那么正确的储存方式是什么呢?
粮食应根据种类特性分类储存。稻谷、小麦等可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潮湿和高温。可以使用专门的密封储粮桶,既能防潮防虫,又方便取用。此外,定期检查粮食状态,发现霉变、生虫等情况,要及时处理。
酱油开封前,可放在阴凉处保存。开封后,要避免氧化、微生物滋生以及光照和高温。可采用冰箱冷藏保存法,将酱油瓶口或瓶身擦拭干净,分装成小瓶后密封放入冰箱冷藏室;也可采用油封保存法,搅拌均匀酱油,去除浮沫杂质,在瓶口倒一层食用油,盖紧瓶盖后存放在阴凉避光处,每隔2—3个月检查更换油膜。使用酱油时,避免污染,不要将未清洁的勺子或筷子直接插入瓶中,同时让酱油远离热源。将酱油分装到深色玻璃瓶中,也能减少光照影响。
04
别让“节俭”伤了身体

勤俭节约是传统美德,但不能忽视健康。用饮料瓶装粮食和酱油看似合理利用资源,实则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我们应摒弃这种错误做法,选择合适容器储存食物,多关注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健康意识,让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日常习惯。
责编、排版:赵钰
审核:郑莹
终审: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