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正在重庆忠县黄金镇双梁村进行汝溪河牵引站220千伏外部供电工程架空输电线路终勘定位的王金鑫,突然被另外一组同事的汇报电话打断了工作节奏。
正在测量现场的王金鑫 (梁燕 摄)
220千伏汝溪河牵引站为新建重庆至万州高速铁路拟建的6座220千伏牵引变电所之一,属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忠县供电公司管辖范围。在国网重庆经研院设计中心的牵头下,一场测量交付的“攻坚战”正在沿途全面打响。
“这个体量的工程,按照正常安排至少需要25天完成。因为高铁的特殊性,时间一再被缩短,实际给的测量时间只有15天。”一旁的国网重庆经研院设计中心二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孙安黎,听着各方来电,心弦绷得更紧了。
为了加快测量脚步,王金鑫最近不得不把所有人分组,大家每天都开展“串联作业”。
“每个小组至少需要4个人,也就是要有4个专业人员到场,测量方案需要大家相互同意,只要有一个提出否定意见,整个方案就要推翻重来。”王金鑫说。
正在测量现场的黎杰 (梁燕 摄)
11:20左右,众人终于抵达今天指定任务的第三个塔基。大家四处开展输电线路通道勘测,输电电气专业的汪强从背包里拿出电脑,蹲在草丛中就开始对数据进行录入和整理。
搞电力设施建设,必须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两不误”。“我们在建设设计中,提出了表土剥离及回复的概念,”王金鑫道,施工前期会对区内的表土层进行剥离,再搬运至集中堆放处或装入编织袋堆码,采取临时苫盖等措施进行防护,“施工结束后,将区内堆放的表土回复到可以复耕、绿化的区域,撒播上草籽,很快就能绿意盎然。”
工作现场的汪强 (梁燕 摄)
重庆境内沟壑纵横,为了减少整个电网铁塔的占地面积,国网重庆经研院设计中心员工用技术“开道”,在创新上求突破,设计了“吊脚楼”塔基,通过调节四条塔腿的长度,适应斜坡、梯田等地形高差,减少基面平整开挖量。据介绍,这种设计可以降低生态成本,综合造价较大开挖基础可降低15%~25%,在山区输电线路中兼具安全性与经济性。(皮杰 何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