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猛挥关税大棒,中方稳坐钓鱼台,贸易逆差暴涨50%,美企开始投降。
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了一项新的关税政策,称为“对等关税”。简单来说,这意味着如果其他国家对美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
那么美国也会对这些国家的商品征收同等的关税。
特朗普在白宫签署的一份备忘录中明确表示,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美国与其他国家在贸易上的不平等问题,并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
那么,为什么特朗普会这么做呢?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
特朗普认为,美国在很多双边贸易中都吃了亏,别的国家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时享受的关税待遇往往优于美国商品出口到那些国家时遭遇的。
因此,通过“对等关税”,他希望能拉平这种待遇,实现所谓的“公平”贸易。
不过,这个政策并不是立刻生效的。根据美媒分析,这还需要一个制定和实施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可能要耗费几周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相关部门会仔细衡量各个国家对美国的贸易措施,比如它们对美国产品征收了多少关税、本国产业得到了多少补贴,以及是否存在任何被美方视为不公平的行为。
然而,这样的关税政策真的能如愿以偿地改善美国的贸易逆差吗?
我国驻美大使谢锋最近在一次活动中的演讲,就直接点出了这一政策的短板。
谢锋大使指出,中美之间虽然有贸易摩擦,但贸易总额却在增长。2024年两国贸易额逆势增长3.7%,而美国的贸易逆差反而比2017年大幅增加了约50%。这说明关税战并没有起到预料中的效果。
那么,为什么提高关税反而可能对美国自己不利呢?
第一,美国是个消费大国,尽管关税提高了,但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依旧强劲,因为很多商品美国自己不生产或者生产成本更高。结果就是,即使价格上涨,美国人依然在买。
第二,其他国家也不是吃素的。当美国对他们加税时,他们也会采取报复措施,比如限制美国向他们出口商品。这进一步扩大了美国的贸易逆差,因为美国出口减少了。
第三,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美国的很多企业都依赖于全球供应链。很多原材料和产品的零部件都是从世界各地进口的。短期内,要找到替代这些供应商是不现实的。
提高关税只会让美国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成本增加,长远来看,对美国经济不利,而且现在已经有美企开始投降了。
美国福特汽车,这家老牌车企在电动汽车电池技术上就得依赖咱们中国的宁德时代。
这不是我瞎说,福特ceo自己都承认了,中国在电动汽车电池领域领先美国十年!这可不是一个小差距,这意味着如果美国想要在汽车行业上与中国抗衡,离不开中国的技术支持。
再来说说我们的内需市场。中国有14亿人口,这么庞大的市场,需求潜力自然是巨大的。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从出口导向逐渐转向了内需驱动。
就像春节期间,国内旅游人次超过5亿,电影《哪吒2》票房创历史新高,这些都是内需强劲的明证。
换句话说,即便出口受到一定影响,我们庞大的内需市场也能为经济提供足够的支撑。
当然,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我们来说并非毫无影响,但实际效果却远没有他预期的那么大。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应对策略。
当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时,我们也及时进行了反击。而且我们的反击非常有针对性,专门挑选那些能让特朗普感受到压力的行业进行反制。
这就好比是“打蛇打七寸”,直接戳中了特朗普的痛处。
不仅如此,我们的反击手段还非常多样化。除了直接的关税反制外,还有报道称我们正在制定一份美国科技公司名单,这些公司可能会成为反垄断调查的目标。
这一招可谓是高明,不仅能让特朗普政府感受到压力,还能推动他们回到谈判桌上。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美国不是还有美元霸权吗?他们不是可以靠金融手段来让别的国家吃亏吗?
确实,美元霸权是美国的一大优势,但这也并不是万能的。只要我们坚持推进自己的改革,做好自己的事,那么美国的金融把戏对我们来说也就不足为惧了。
面对美国的贸易战,我们之所以能够稳坐钓鱼台,一是因为我们在某些关键领域具有技术优势,使得美国企业对我们产生了依赖。
二是因为我们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能够为经济提供稳定的支撑。
三是因为我们采取了及时、有针对性的反击策略,让特朗普政府感受到了压力。
所以,别看美国贸易战打得火热,我们中国经济依旧能够稳步前行。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贸易战或许能带来一时的快感,但长远来看,合作与共赢才是正道。
我们希望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而不是通过贸易战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方式。希望美国能够早日明白这个道理,与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繁荣的世界。
如此看来,中国在全球经济的大潮中,不仅站稳了脚跟,还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潜力。
美国的贸易战,对我们来说,不过是一场风雨,而我们,早已做好了应对一切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