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儿孙绕膝是一种福气。
看了湖南一位老人的境况,我深刻理解了一位母亲的话:“孩子成绩好就报效祖国,成绩不好就承欢膝下。”
这位老人年纪8旬,一个人住在湖南农村老屋。

由于年龄大了,她也做不了重体力活,庄稼是不种了,把地承包出去,也能收一些租金。
她每天都喜欢坐在屋子门口,看着村民经过,然后闲聊几句:“吃过了吗?有没有买菜呀?”
虽然都是闲聊,但为数不多的聊天,也是生活的调味剂。
随着村里的人外出打工,能闲聊的人也不多了,很多时候,她只坐在那里发呆,饭菜也很简单,熬一锅粥能吃2顿,有时候懒得炒菜,就配一点咸菜。
邻居女子知道老人孤独,每次回老家,都会过去看望,陪老人聊聊天。
说起来,老人也是一位能干的妈妈。
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博士毕业后,去了美国,一直在那里工作,由于距离太远,几乎不回来。
小儿子国防科技大毕业,留在了部队,工作繁忙,也很少回家。

老人家里有电话,小儿子会偶尔打电话回来,问问母亲的身体情况,大儿子电话很少,由于老人不会上网,也没有更多的联系方式。
她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如以前,在聊天的时候,突然说了句:“要是有个儿子成绩不好,该多好啊。”
邻居一愣,这才意识到老人的孤独,人人都羡慕她命好,把2个儿子培养得优秀,可孩子越优秀,离家就越远,老人想要的团圆,就变成了奢望。
看了老人的经历,评论区很多人留言。
一位网友说:“我也有2个儿子,一个成绩好,一个成绩不好,成绩好的进了央企,对丈母娘比亲妈还好,成绩不好的儿子,留在了身边,给我们养老。”

另一个网友说:“我考上了大学,在上海安家,妹妹初中毕业,留在了老家,嫁得也近,一年回娘家两次,早饭都在爸妈身边吃。”

还有一位网友说:“有嗷嗷叫本事的儿子是国家的,有一点点本事的儿子是丈母娘的,没本事的儿子才是自己的。”

从留言中,也能看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儿女越有本事,留在父母身边的几率越小。
这样的情况,我身边也有一个。
老家东邻居大妈是一位老教师,很注重儿女的教育,在她的培养下,一双儿女都考上了不错的大学。
女儿学教育,毕业后成为一名老师,远嫁在外地,生孩子的时候,让母亲帮照顾了几年,后来大妈就回家了。
儿子学医,也在城市安家,儿媳也是医生,工作都很忙,请了丈母娘帮看孩子。

大妈刚退休时,还经常去儿女家走动,给他们送一些老家的特产,随着体弱多病,她不肯再出远门,就算儿女想接她去住,也被拒绝。
老人的意思很简单,儿女再好,你也不能长住,毕竟生活习惯不同,总会有矛盾,还不如在老家自在,想吃什么就做什么,不用考虑别人的口味。
但一个人的生活,真的很孤独,她很喜欢坐在门口晒太阳,其实也不是为了晒太阳,而是为了跟见到的人说说话。
每天上午,她都会在村子走动,也不聊什么,就为打个照面。

老人跟邻居说:“我尽量每天都打开门,出来走动一下,要是哪天你们看不见我,敲门也不开,那就直接推门进去,我害怕一个人躺在屋里,没人知道。”
真的很心酸,这就是独居老人的无奈。
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身边又没有可以依靠的儿女,只能跟村民多接触,让大家帮照应着点。
有次回老家,父亲告诉我,说老人摔倒在厨房,幸好叮嘱过邻居,邻居见她到中午还不开门,就直接推门进去了,及时把她送到了医院。
老人很难过,说自己年纪大了,靠不住儿女,反而麻烦了邻居。

对于给老人养老的问题,其实儿女也很为难。
儿女没办法放下工作,还有孩子要照顾,总不能经常回老家,就提出送老人去养老院,但老人坚决不去,称不自由,还是住老房子舒服。
这就是矛盾的根源,到底是儿女不孝?还是老人固执?不好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