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十余天的铺垫和预热后,伊朗的报复终于来了。当地时间4月13号晚间,伊朗出动大量无人机和导弹对以色列本土发动袭击,其中超100架无人机在以色列领空外被美、英拦截,但在伊朗的饱和攻击下,仍有约一半导弹成功突防、命中目标,耶路撒冷、贝尔谢巴和迪莫纳等多个城市出现巨大爆炸。当天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发表声明释放三点信号,一是明确指出此次打击行动是对以色列袭击伊朗外交机构的回应,袭击目标是以方重要军事目标且成功达成;二是警告美方不要对伊报复,否则会招致伊朗的“果断回应”,要求美方遏制以色列的“邪恶行径”,三是如果中东任何国家开放领空或借道给美以,方便其对伊朗发动攻击,同样将遭到伊朗的报复。
梳理伊朗的此番行动,可以说是周密部署、谨慎行动、见好就收,统筹了国际国内、经济外交和地区局势等多个因素。首先是高举“义旗”在国内做广泛动员,同时在联合国等国际层面表明态度、占据国际舆论的主动权;其次派外长阿卜杜拉希扬旋风访问阿曼、叙利亚等国,团结“抵抗之弧”中的各国立场;最后在伊朗袭击之前,中国已接到“求援”信号,美国务卿布林肯同中国、土耳其和沙特三国外长紧急通话,希望“劝伊朗不要打击以色列”,借此机会伊朗摸清了大国态度,尤其是王毅外长强烈谴责以色列的袭击、强调伊朗和叙利亚的主权应当得到尊重之后,伊朗终于吃下“定心丸”。
最难能可贵的是,伊朗在袭击过后果断收手,其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发文表示对以的袭击可视为“已结束”,保持了战略克制并亮明了控制局势升级的积极态度,在整个过程中,伊朗展现出了高度的政治智慧,与过去不计后果的莽撞作风相比,已经判若两人。伊朗的袭击行动一方面对本国民众和伊斯兰世界有了交代,一方面对以色列形成了巨大震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迅速召开紧急战争内阁会议,并躲进地道避免受到波及。
伊朗的行动师出有名且占据国际大义,美以如何反应进退两难,美方如果充当以色列的“打手”对伊朗对等反击,势必将扩大中东战局进而深陷战争泥潭。目前白宫方面已表明态度,重申了对以色列的“坚定支持”,称将帮助其抵御来自伊朗的“威胁”,但绝口不提“报复”二字;以色列战时内阁正在开会,讨论如何回应伊朗的袭击,从内塔尼亚胡的处境来看,大概率不会忍气吞声,否则势必被国内的民意和反对派所清算,最后就看美国对以色列的掌控有多大了,以色列已经成为了霸权的“软肋”和负资产,不论如何取舍,对美国的国力和声望都是巨大打击。
伊朗军队已进入最高战备状态,时刻应对美以的后招,在国际社会的一片反以浪潮下,沙特等逊尼派国家不会公开支持美以、自绝于伊斯兰世界;目前黎巴嫩真主党、胡赛武装和伊拉克民兵武装均已参战,伊朗的援军全部到位,随时做好对以三面围攻的准备;除军事打击外,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还有暗招,大结局是否要来?以色列是否要引发中东乃至国际局势的大变革?现在球在内塔尼亚胡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