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瞻|描绘新的蓝图:深刻领悟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2024年全国两会前瞻(中)

2024年02月29日23:35:10 国际 1900
两会前瞻|描绘新的蓝图:深刻领悟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2024年全国两会前瞻(中) - 天天要闻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深刻总结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五个必须”规律性认识,其中这个“硬道理”居于首位。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这个重要年份召开的全国两会,如何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进一步擘画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施工图,备受各方关注。

锻造创新引领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日,“新质生产力”成为从中央到地方部署经济工作的关键词,也将是两会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的热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体现在新劳动力、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和新型基础设施等四个维度。

如果说高质量发展是一场“登山赛”,新质生产力则是当之无愧的“制高点”,离不开科技创新这一核心要素。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系列部署,“创新”导向鲜明:首次将“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列入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今年九项重点任务之首。

创新引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年伊始,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国产大飞机亮相国际航展,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完成商业首航……一系列新成果、新产品、新技术展现大国科技创新迈出坚实步伐。

全国人大代表、稀土催化创新研究院(东营)有限公司副院长翟燕萍认为,要实现自立自强,必须有底层的“硬科技”,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始创新。

创新引领,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折射出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征。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市长洪湖鹏表示,期待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赋能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创新引领,坚持创新成果由人民共享。

老旧街区实现新建和改造、AI技术融入城市管理……眼下,全国多地的城市更新行动让老百姓家门口焕然一新。

创新发展的动力在人民,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翟燕萍说,必须将惠民利民富民作为科技创新重要方向,围绕乡村振兴、生命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发挥内需主动力

“内需主动力”,一个值得关注的新提法。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指出,对内需的定位由之前的“基本动力”提升为“主动力”,凸显内需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大,强调内需不但要起到基础支撑作用,也要起到牵引开拓的作用。

内需,由投资与消费构成,已成为当前拉动经济“主引擎”。2023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11.4%,比上年提高25.3个百分点。

新一年,扩大内需该如何发力?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加快释放消费活力。

龙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9%,快递业日均投递量比2023年春节假期增长82.1%,春节档票房突破80亿元,创同档期纪录。

这个春节回归的“年味”,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活力复苏,但进一步扩大消费仍需多措并举。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所长欧阳慧认为,既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也要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同时要着力提升收入和加强保障,完善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确保形成高质量供给。

近日,山东集中开工1007个重大项目,其中民营企业投资项目600个;北京市发布“3个100”市重点工程,包括100个科技创新及现代化产业项目……放眼全国,各地重大项目投资快马加鞭。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意味着能够产生更大的带动效应、辐射效应,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功能、增后劲。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加快推进房地产“三大工程”建设;增加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领域优质供给……这些都是今年重点投资领域。

——促进消费和投资的良性互动,疏通经济大循环。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问题,研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商务部等九部门发文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

近期一系列政策聚焦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努力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为增强内需动力提供支撑。

欧阳慧说,发挥好内需这个“主动力”,离不开资金支持、就业保障、产业创新等多方面协同发力,将会是财政、货币、就业、产业等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记者采访了解到,围绕如何着力扩大内需,解决产能过剩、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统一大市场等问题都是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

释放改革新活力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释放强烈信号。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说,当前稳预期强信心,进一步夯实中长期高质量发展基础,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都离不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外界期待,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向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环节再出实招。

要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必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日前介绍,要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同时,要狠抓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落实落地。

张军扩说,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切实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正当其时。

2024年是中国分税制改革30周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如何推进?财政部税政司司长贾荣鄂表示,将完善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健全地方税和直接税体系,推进更好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

金融领域改革也是各界关注重点之一。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召开一个多月来,金融领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正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扎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与此同时,中央层面的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已基本完成,开年以来,筹备已久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逐渐落地。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经济学院院长方洁说,要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强化中央与地方协同监管,加强问责力度,强化“对监管的监管”。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

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上海自贸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80条措施……近期多个高水平开放政策接连落地。

从中不难看出,数字、金融、电信等领域成为新一轮扩大开放重点,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动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正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主旋律。

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说,只有牵住制度型开放的“牛鼻子”,以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制度建设推动改革向体制机制的“深水区”“无人区”迈进,才能实现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在制度层面的高度统一。

各方期待,2024年全国两会进一步聚焦高质量发展,为以硬道理打造出过硬的发展业绩凝心聚力!(记者谢希瑶、潘洁、魏弘毅、岳德亮)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以色列展开毁灭性海陆空打击,加沙民众遭受惨痛! - 天天要闻

以色列展开毁灭性海陆空打击,加沙民众遭受惨痛!

今天晚上的最大新闻是以色列在加沙南部划设安全区,转移巴勒斯坦难民,并实施了海陆空打击。这次事件引发了全球关注和谴责,认为以色列违反了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事件中涉及的三维立体化打击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巨大伤害,被视为主义灾难。
令人迷惑:欧洲极右翼政党领导人多妇女... - 天天要闻

令人迷惑:欧洲极右翼政党领导人多妇女...

最近这些年,人们一直在念叨,世界正在集体转右。 不久前的欧洲议会选举,更在事实上证明了这一推断。 本次欧洲议会选举中,各国的极右翼势力均展现出了一副崛起之态。 比如,法....
阳东区领导开展城市管理工作调研 - 天天要闻

阳东区领导开展城市管理工作调研

6月12日下午,阳江市阳东区委常委、副区长关芬宇到阳东喜之郎永安路段厂区、新江台大道、广雅路东越府、工业园片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施工现场开展城市管理相关工作调研,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责任、扎实推进各项城市管理工作。
对话郑永年:如何看待欧洲极右翼“异军突起” - 天天要闻

对话郑永年:如何看待欧洲极右翼“异军突起”

大湾区评论对话郑永年如何看待欧洲极右翼“异军突起” Dialogue 2024.06.13 世界|对话|观点2024欧洲议会选举刚刚结束,欧洲各国极右翼政党的崛起已经成为欧洲政治的一个重要趋势,这一趋势将导向有关欧盟及其经济政策未来走向的几个关键变化,对欧盟本身、对中国、对世界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在欧盟经济自主权方面,向极...
欧盟反补贴税堵得住中国车吗? - 天天要闻

欧盟反补贴税堵得住中国车吗?

一些车企将加快本地建厂,一些车企将退出欧盟市场文|顾翎羽编辑|尹路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如无法与中方达成解决方案,将从2024年7月4日起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该公告称,对抽样的三家企业——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将分别征收17.4%、20%和38.1%的反补贴税;对参与调查但未被抽样的...
汴梁审判|发错种子,红瓤西瓜变黄瓤,咋赔偿瓜农? - 天天要闻

汴梁审判|发错种子,红瓤西瓜变黄瓤,咋赔偿瓜农?

西瓜是人们夏季解暑的一种必备水果,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夏日炎炎,本该是西瓜销售的旺季,可瓜农老李却犯了难,眼瞅着地里的西瓜一天比一天烂的多,承诺收瓜的小孔也不再到瓜地来收瓜了,心急如焚的老李无奈到法院寻求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