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专家队员贵州巡诊的5天4夜,大家马不停蹄奔波3000多公里,记者一路观察一路记录,敬业的医疗队员和可敬的官兵们就像这里连绵的大山,走进我的内心,大山也逐渐打开了“心扉”,迎接远方的客人。
山路崎岖,从车站到连队已经是下午。不等休整,带队干部黄启富招呼大家一起,搭建临时诊区,准备药品。

“我们这离体系医院有100公里,看一次病往返至少要一天,如果拍片子等结果还要更久。许多点位分布在偏远的山区,看病很不方便。”指导员介绍说。


不久前,卫生部门统计基层看病就诊需求,指导员和连长进行了沟通,经支部研究后上报机关,没想到这么快巡诊队就来到连队。

记者了解到有的哨所地处深山,和外界的联系少,官兵常年战备值勤压力大,或多或少都有些心理和情绪上的困惑。机关专门为这次巡诊配备了专家资源,空军军医大学教授、心理学博导胡文东有着丰富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长期从事飞行员心理选拔工作。

得知胡教授的到来,几名战士早早就等候着与专家的“心灵之约”。

窗外是明媚的阳光,室内是温馨的交流。青年官兵在这里敞开心扉,专家的建议和疏导也如阳光般照进他们的内心。

“你的这个疣长多久了?怎么还没有治疗?”在另一个诊室里,皮肤科医生黄雪飞询问战士小何,“这种情况不点掉,还会继续扩散的!”一旁的指导员回答:“黄医生,小何今年刚符合参加士兵提干的条件,一直在准备提干预选考核,我们动员了几次,他生怕做了手术影响训练考试,所以拖着没去。”
黄雪飞从专业角度为小何做了评估,给出治疗建议。小何和指导员商量后,决定第二天就坐车到贵阳治疗。

“这样按你的腿疼不疼?有没有去拍片子?”骨科诊室内,医生宋捷正在为战士小尚做检查。“拍过了,但是还没有时间去找医生看。”宋捷举起了小尚带来的CT影像图,“骨头没有大碍,软组织有些损伤,这种药膏我多留一些给你,每天坚持用。如果不放心,可以加我的微信,以后有需要可以把片子发给我看。”



忙碌了一天,队员们匆匆吃了晚饭,又继续赶往下一个点位。
在路上,黄启富跟记者攀谈起来。基层有所盼,机关抓紧办。这两年,卫生部门按照基层提报需求,协调优质医疗资源向一些偏远急需的基层连队提供支持。平均每季度都会组织巡诊,送医送药送温暖,有时还调整增加巡诊点位。

夜色笼罩的大山,在车窗外不断变换形态。山顶上挂着一轮明月,哨所官兵还坚守在值勤岗位上,巡诊带来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会让大家过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新的一年,医疗巡诊还将继续关心呵护着更多基层战友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