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卡地区的冲突再度引发全球关注,并非突如其来。在阿塞拜疆展开“反恐行动”之前,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连续指责俄罗斯,并拒绝参加集安组织的军演,反而与欧美进行军演。阿塞拜疆动手时,亚美尼亚和美国的军演尚未结束,然而无论在军事还是政治领域,美国都没有向亚美尼亚提供支援。
这可能是因为火花源自美国,美国期望亚美尼亚放弃纳卡,转向西方阵营。帕希尼扬早在上台之前就表达了放弃纳卡的意愿,而他是在由美国策划的“颜色革命”中上台的。因此,可以视为完成了美国安排的任务。
根据俄罗斯RT报道,美国国际开发署署长萨曼莎·鲍尔在埃里温受到了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的热情接见。在纳卡冲突中,美国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却声称“承诺支持亚美尼亚的主权”,这让人颇感讽刺。毕竟,亚美尼亚已经失去了纳卡,美国此时的支持看起来显得颇为荒谬。
从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官网可以看到,该机构一直在向亚美尼亚提供资金,以加速该国向“民主社会”的转型。尽管美方口头上强调“民主”,但近期与亚美尼亚进行的军演项目并非常规的野外军事训练,而是演练如何应对抗议活动,控制抗议人群,引发人们对美国真实意图的质疑。
的确,美国对帕希尼扬的看重有其背后的原因。地缘政治分析师凯沃克·阿尔马西安指出,美国之所以支持帕希尼扬有三个主要原因。
首先,帕希尼扬无能无知,这使得他容易受控制,听从美国的指令。由于缺乏实际能力,美国不担心他会做出让美国难堪的事情。作为一名记者出身的政治人物,帕希尼扬在地缘政治方面毫无知识,只知道服从指挥,因此成为美国合适的代理人选。
其次,帕希尼扬积极反俄。他上台后高举反俄旗帜,纵容甚至煽动亚美尼亚人民反俄情绪。然而,在面临麻烦时,他又会寻求俄罗斯的帮助解决问题。这种“懂事”的表现使得美国颇为满意。
最后,帕希尼扬早已表达割让纳卡的意愿。对于亚美尼亚来说,纳卡地区实际上并不具备太大价值,甚至存在战争风险,而且经济相对落后。帕希尼扬同意割让纳卡,意在将纳卡地区和当地民众“交给”阿塞拜疆,让当地的亚美尼亚族人与阿塞拜疆发生冲突。这次阿塞拜疆的军事行动正是针对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族武装。
美国看中这样一个国家,因为他们看到了帕希尼扬可能会搅动局势,甚至挑起战争,符合美国的利益。
是的,现在纳卡地区的局势暂时平息,美国迅速派遣代表团前往亚美尼亚,这旨在巩固帕希尼扬的地位,支持他继续担任亚美尼亚总理。
毕竟,能够如此顺从的代理人实在不容易找到。比较一下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他不断向西方寻求援助,并提出各种要求。相比之下,帕希尼扬在出事时会不断与普京通话,事情过去后又会与美国进行军事演习。他既懂事,又听话,所以美国自然希望支持他继续执政,争取在他任内将亚美尼亚彻底拉到西方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