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位于遥远西非的尼日尔最近发生了一件大事,尼日尔原总统巴祖姆被迫去职,总统卫队指挥官奥马尔·齐亚尼则自封为该国的“新领导人”。可以说,尼日尔这个国家已经一夜之间“变了天”。
那么遥远的尼日尔“变天”对我们中国有什么影响吗?别说,还真有,而且影响还不小。根据和商务部此前公开的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尼日尔第一大投资国,为尼日尔创造了可观的税收收入和大量的就业岗位。在2011年,中方还以提供低息贷款的方式,帮助尼日尔开发位于Arlit 200公里的Azelik矿山。中国企业还帮助尼日尔建立起石油勘探、冶炼等工业体系,加强了与尼日尔在石油工业方面的合作。此外,尼日尔最大的水电站——凯大吉水电站项目也是由中企承建。
不过,尼日尔与华合作前景最广阔的,当属铀矿开发与利用。尼日尔是世界第五大产铀国,2020年的铀矿产量就已经达到了2991吨之多。而相对来说,我国则一直以来都是铀矿进口国,根据2021年的数据显示,当年我国的铀矿需求高达9500余吨,但是其中大部分都需要进行进口,自给率还不到19%,而尼日尔正是我国重要的铀矿来源地之一。
那么, 很多人就要发问了,难道这个奥马尔·齐亚尼粉墨登场之后,不会与华继续进行铀矿合作了吗?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的确是存在的,因此笔者才认为,此次尼日尔这个事儿,的确对华有不小的影响。
根据相关方面的种种迹象讽刺,此次尼日尔政变,很有可能是在俄罗斯的推动下进行的,因此有人认为,此次政变,是非洲“俄进法退”的一次重大体现。此次政变的过程之中,有不少尼日尔人公开亮出了俄罗斯国旗,另外,俄罗斯在非洲的两大“铁杆”,并且与瓦格纳关系密切,而且月尼日尔相邻的布基纳法索和马里也已经公开表示,“对尼日尔的军事干预将等同于对两国宣战”。为此,很多人认为,这是俄罗斯正在借着布基纳法索和马里为跳板(当然,还有这两国驻着的瓦格纳武装),欲将尼日尔“收入囊中”。
而且,一旦尼日尔真的倒向俄罗斯,对俄罗斯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要知道,全球前几的铀矿出口国分别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尼日尔。中亚地区自不必说,本身就是俄罗斯的后院,排除两个亲美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如今俄罗斯如果真的在尼日尔取得了较大影响力的话,那么中方的铀矿进口,几乎在很大程度上就将“看俄罗斯”的脸色行事。
如今的俄罗斯在全球范围内都陷入了一定程度的“孤立”。因此,其也急于获得东方大国的“承诺”,比如此前普京曾经多次单方面宣布访华,但是这一消息始终没有得到中方的正面回应。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也许不免真的会有些“着急”了。于是,其可能选择在西非“出手”,以此显示自己的“存在感”。
不管怎么说,此次尼日尔政变之后,可以说又给中俄关系“上了一道保险”,可见,为了避免中美之间越走越近,俄罗斯方面还是想法颇多的。可见,在俄罗斯看来,中俄之间已经达成的一系列经贸合作还嫌不够,俄罗斯还需要在各个层面继续与华靠拢,最终达到俄罗斯所期望的中俄”站在同一战壕”的目的 。
不过,俄罗斯的想法虽然站在其自己的角度上讲,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未免有些过于强势了。但是,好在,如今尼日尔的铀矿虽然也很重要,但是也“没有那么重要”了。在尼日尔此次政变之前,我方就公布了我国在铀矿找矿方面所取得重大进展,如今我国的铀矿储量已经超过了28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540余万吨)的一半以上!
可见,经过我方勘探人员的刻苦努力,我方在铀矿找矿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这不仅意味着我国在矿业方面即将有一个大的发展,也意味着我国在核电、核技术的发展方面也有了稳定的资源供应,实在是可喜可贺。一夜之间,中国不仅摘掉了“贫铀国”的帽子,还成为了全球铀矿储量排名前几位的国家,这也许是全世界都没有想到的。
下一步,我国的铀矿在经过充分开发后,很有可能还会进行出口,使得我国从一个铀矿进口国,变为出口国,攻守之势,已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