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门发布消息,计划在2025年将饲料用豆粕减少到13%以下,以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确保粮食和农产品的安全。
据参考消息报道,近年来全球极端环境问题频发,再加上俄乌冲突的爆发,这严重影响了两个主要产粮国的粮食出口,威胁全球粮食安全。据联合国数据,目前全球有4300万人距离饥荒已经很近。
中国一般会从俄乌两国进口小麦、玉米以及葵花籽油等产品。对中国来说,这些事件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算太大。
尽管如此,粮食安全仍然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对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绝对不能重蹈日韩的覆辙,丧失现代化的主动权。
因此,中国历来对粮食安全极为重视,通过一系列措施,将饭碗牢牢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
据消息人士透露,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力度,加强粮食安全措施,全力将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以应对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近年来,中国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自给率有所下滑。然而,中国政府表示,红线要始终保持,不能任其持续下滑,更不能受制于人。尤其是对美国这样的国家过度依赖,是非常危险的。
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大幅补贴国内的大豆生产,再加上高科技和先进生产模式加成,使得美国大豆的成本极低,迅速占领市场。
2004年,美国还一手制造了大豆危机,四大粮商联合做空,导致国内大量油企破产。最后“国家队”下场,挫败了他们控制市场的野心,并在2008年的世界粮食危机中,完全吸取了大豆危机的教训,但时至今日创伤仍在,目前中国仍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大豆。
大豆并不是中国的主粮,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用作饲料的。虽然中国进口了最多的大豆,但定价权却不在我们手里,在全球大豆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在目前大国博弈加剧的大背景下,未来的粮食结构转型也可能会遭遇困难。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中国政府将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提高国内大豆的产量,同时扶植一大批企业建立全产业链的模式。另一方面,中国政府还通过减少豆粕的使用量,来减少进口大豆。
据了解,中国政府在2018年就开始推出新的饲料配方标准,减少大豆粕的使用,同时增加其他植物蛋白的使用,如玉米蛋白、小麦蛋白等。这项新政策的目标是减少豆粕的使用量,并最终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中国已经开始从巴西进口大豆,并采用人民币支付。然后,巴西再用人民币购买中国手中的美债,抵消了美国的债务。如果此事被证实,将是巴西还清了美债,中国买到了大豆,并抛出了美债的多赢结果。
此前,中国一直是从美国进口大豆的主要国家之一。然而,中美贸易战的爆发让中国不得不寻找其他来源。
中国政府已经开始推出一系列措施,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提高国内大豆的产量,同时减少进口大豆,以保障粮食安全。
对于美国来说,中国停止或减少从美国进口大豆的量,将让美国农场面临破产风险。据美国驻华大使透露,去年美国对华出口大豆的总额约为180亿美元。因此,中巴美之间的“去美元化”交易,将让美国的农业生产面临更大的压力。
中国政府一直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近年来,中国一直在推出措施,以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此次中巴美之间的大豆交易,为中国摆脱美国的大豆,将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完全消除提供了重要的机会。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措施的推出,中国摆脱美国的大豆,将变得越来越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