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内媒体“环球网”报道,10月11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占领的扎波罗热地区发动了导弹打击。除了扎波罗热外,乌克兰罗夫诺和克里沃罗格地区与敖德萨地区也接连发生大规模爆炸、乌克兰中部城市文尼察也接连传出巨大的爆炸声。
对此,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之前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表态过,声称乌克兰今后还将面临更多军事打击行动。在他看来,除了要保护俄罗斯人民和国家边界外,未来行动的目标,就彻底瓦解乌克兰政权。
很明显,俄罗斯现在的表态已经是打算和乌克兰打个不死不休了,这对于欧盟各国而言可不是一件好信号。毕竟,美国现在最希望俄乌冲突持续下去,这样才能向欧洲高价贩卖天然气,而且欧洲去工业化的进程也将更为彻底。
由此可见,梅德韦杰夫之前所表示的“第一集”预告并非乱说,是有备而来的。当然,现在最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不仅是俄罗斯的袭击,还有乌克兰方面的情况。
在这次袭击中,乌克兰不仅没有对俄军进行有效反击,甚至还没有拦截俄军的导弹。为什么乌克兰无法防御俄军的此次导弹打击呢?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10月10日袭击后,10月11日乌军仍然没有全部拦截成功,这是否说明乌军防空、反导能力不行呢?
事实上,不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实力进行反导的。乌克兰在苏联解体之初或许还有不少反导、防空装备,但是在乌克兰政府近年来不断对外倒卖军火的情况下,包括一些先进的军事装备在内,实际上都卖给了一些小国。
毕竟,在垄断资本寡头掌握乌克兰农业、能源、工业等领域的情况下,乌克兰的国防工业也势必会落在寡头的手上。这些寡头没有祖国与信仰可言,也没有什么能力,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坐吃山空”罢了,当然,最后给千疮百孔的乌克兰买单的也是乌克兰百姓们。
除了寡头倒卖军火,造成乌克兰国防实力严重下降外,欧美国家没有对乌克兰提前进行援助也是一大因素。实际上,欧美各国也没有料到俄罗斯会对乌克兰采取如此大面积、大规模的导弹打击。
如果当初俄军对乌克兰的打击力度就足够强烈的话,估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早就对乌军支援了大量先进防空、反导装备。毕竟,美国自身是真的有这么多库存,而且美国军工集团也可以大规模生产,其他诸如德法等国也可以进行援助。
如此看来,乌克兰现在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反导、防空装备而已?其实也不尽然。俄方高层此前已经多次警告过可能动用战术核武器,乌克兰方面也是针锋相对,一方面炸了克里米亚大桥,另一方面又说这是驱逐俄罗斯的“第一步”。
很明显,如果乌克兰实施第二步,对俄军重大民用设施再次进行打击的话,那么俄军届时的反击可能不仅是导弹洗地这么简单了,很可能还会采取一些更加激进的手段。
事实上,普京当时也可能没想到这场军事行动会打这么久。但是俄罗斯国内的皇俄派倒是在日渐壮大,颇有一种俄罗斯军国主义势力复辟的既视感。现在普京作为希拉维克集团的代表人物,仍然在压制着这些极端势力,避免其染指核心决策层。
但是另一方面,为了不让皇俄派出现暴走失控,甚至出现煽动俄民众逼迫普京用“核弹”的极端情况,普京很可能与皇俄等势力达成一定程度的妥协,通过维持且加大乌克兰的军事打击,以及拿到更多乌克兰领土,以此来继续维护希拉维克集团的稳固统治。
但人总有老去的一天,现在的普京已经70岁了,如果俄罗斯的未来掉在了皇俄势力手中,甚至是俄罗斯军国分子掌握大权的话,俄罗斯人民的未来又该怎么办?所以现在的普京看似风光,实则进退两难,唯有彻底击败泽连斯基政权,才能有一些新希望。
同样的,乌克兰现在也需要得到来自欧美的更多支援,在俄军接下来的攻势中继续防守下去,才能在未来得到可能的停战。当然,奉劝乌克兰真的不要作死,去炸俄罗斯重大基建设施了,如果真的惹毛了俄罗斯所有高层政治人物,那么核弹降临在乌克兰领土上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