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之前为了缓解口罩紧缺,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口罩,虽然效率不高,可也再次让人们对这项“神奇”的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粉末状的原材料放到打印机,然后就能获得玩具、模型、汽车部件甚至是人体器官,这梦幻的场景怎能不让人畅想?因此,3D打印技术也被称为“将推动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而与人们印象中美国老是占据主导地位不同,在这个领域,中国是世界第一: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掌握激光成型钛合金大型主承力构件制造技术、并付诸实际应用的国家。
美军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口罩
凭借着3D打印技术,中国在航空材料领域,第一次走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尖端战机迎来“井喷”。歼15总师孙聪曾透露,歼15的制造已经应用了钛合金与M100钢的3D打印技术,比如前起落架等主承力部分;西北工业大学的黄卫东教授也曾率领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了一根3米长的钛合金构件,成为C919飞机的重要部件。
歼15
同时,黄卫东教授还透露,中国发展3D打印技术,已经有20年左右了,在这个领域有了相当大的成就,目前拥有使用激光成型超过12平方米的复杂钛合金构件的技术和能力,这对我国尖端战机的研发,有很大帮助。利用这种技术,沈飞集团曾在一年内,连续组装出了歼15、歼16、歼31等,并进行了试飞。如果F22的钛合金锻件利用中国3D打印技术制造,在强度相当的情况下,重量将减少40%,这会极大提高推重比,进而提升战机整体性能。而要是在歼20等五代机上利用3D技术,也将弥补国产发动机技术相对落后的不足,让其不至于太“拖后腿”。这样一来,等发动机技术也提起来了,歼20性能将获得全面提升。
歼20性能将会极大提升
而说起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就不得不提一个人,是他带领团队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而他也为此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利用这种技术制造飞机、航空发动机等高端设备中的关键结构件,可以避免传统制造方法的缺陷,无需大型锻造模具、工业装备等,具备成本低、周期短、材料利用率高、质量可靠、性能优异等优点。这个人,就是王华明教授。
王华明教授
可有这样的成果,是不容易的,王华明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整个团队最紧张的时候分成两班,昼夜不停的攻关,有的上夜班的同事,好几个月见不到太阳。比如刘栋,才30来岁,头发就全白了;方艳丽在临产的前两天,还在岗位上……正是王华明教授和其他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研究人员,在一起奋斗,拿出“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我国才能最先研究出来这项先进技术,从而在战机、航天等领域取得辉煌成果。(微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