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想象写出《哈利波特》的JK罗琳如今也会因为“政治不够正确”被网暴。看一遍《哈利波特》就知道罗琳是个多么善良、争取公平、爱护弱势群体的人。
整套书的大反派伏地魔以及他的追随者们崇尚纯巫师血统,歧视残害麻瓜(没有魔法能力的普通人),禁止巫师和麻瓜通婚,想建立一个巫师统治麻瓜的等级社会。跟二战时期的德国何其相似,伏地魔就是巫师世界中的希特勒,这样的恶魔无论法力多么强大最终也终将会毁灭。
卢平教授,一个温暖善良的好人,也是全书中最优秀的一位老师。但他身份尴尬,小时候被狼人咬了,自己也变成狼人,每当月圆之夜就会变成狼,充满攻击性,好在有魔药控制,变形时的痛苦逐渐减少。
卢平教授和唐克斯的死去,令我特别伤心
他因为狼人的身份饱受歧视,找不到工作,生活拮据,形象憔悴,面对爱情不敢接受,婚后也一度退缩,想离开怀孕的妻子。我在看书的时候十分同情他。这也让我自然联想起现实生活中的艾滋病人,他们的处境应该跟卢平教授是非常相似的吧。
书中的家养小精灵们,尽管拥有连巫师们都未必拥有的魔法,但却以奴隶身份感到自豪,任劳任怨地为主人服务。赫敏小天使对于这种奴隶制感到愤怒,她决心为家养小精灵们争取权益,可是每当她劝说家养小精灵们争取自由、薪资和休息时间,家养小精灵们只感到深深的厌恶,坚决不理睬。这大约也是从现实世界的蓄奴制中得到的灵感吧?解放奴隶不仅是给予他们身体上的自由,更要解除对他们精神上的洗脑和控制。
多比是唯一一个自由的精灵,精灵中的先驱
马人和妖精,这两种生物对自己的种族充满骄傲,他们在一些领域拥有远超巫师的经验和智慧,却常被巫师们轻视和冒犯。马人和巨人的生存空间都被巫师们挤压,他们被赶到禁林和大山里,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起。像不像一些新大陆上原住民和殖民者的关系?
最令人敬仰的伟大巫师,邓不列多老爷爷,竟然被罗琳盖章为同性恋。一开始我真的很不解,为什么要把儿童书籍里的老爷爷写成同性恋呢?有这个必要吗?这一遍读下来一点也不觉得违和了。
首先我觉得《哈利波特》是否是儿童书籍就有待商榷,另外这个安排并不生硬,刚好邓不列多与格林德沃这两个厉害的巫师年轻时曾有过一段非同寻常的交往,写得点到为止,儿童读者可以把这种关系理解为友情,成年读者可以略加发散,将之理解为爱情,大家各有各的解读。
最近上映的《神奇动物3》中,年轻的邓不列多亲口说出了“我曾经爱过你”
还有哈利波特中的女性,刻画得非常好,不刻板也不落伍。
伏地魔最忠诚最残忍的仆人Bellatrix,是被家庭主妇韦斯莱夫人消灭的,因为成为家庭主妇是女性的选择,并不代表女性的能力仅限于此;
霍格沃茨最聪明的学生是一位女生,而且是麻瓜家庭出身的赫敏,说明了血统并不重要,性别更不能限制什么。
罗琳还在采访中说,当电影版选出小演员的时候,她觉得三个小演员都过于漂亮了,在她自己的设定中,三位主角都不是那么漂亮,并且这一点很重要。尤其是赫敏,她的优秀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她的头脑和个性,赫敏是到了圣诞舞会的阶段才主动开始探索变美的。
虽然电影必然要选相貌出众的演员担当主演,但罗琳说她永远会把原先设定的那个相貌平平却智慧坚定的赫敏保留在心中。她也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写作创造出不靠美貌而是靠能力发光的女主角,说真的这样的女主角在目前的书籍中实在不算多。
书里面有位很漂亮的女生,同时迷倒了校草塞德里克和主角哈利波特的张秋,竟然是位中国女生,太难得了,终于不把我们东亚人想当然写成书呆子和数学天才了。
所以这套书里的政治正确,照顾了不同种族、性别、职业、性取向、疾病患者的弱势群体,我相信写出这种作品的罗琳必然是个博爱的人。然而她在现实生活中却被污蔑为“仇恨跨性别者”,啊,真是个疯狂的世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