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看过那部有名的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这是皮克斯动画构造的一个梦幻的逝者世界,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观,让观者不再惧怕死亡,直击人心。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电影里刻画的是墨西哥亡灵节的景象,和这个节日异曲同工的是,在西方流传更为广泛的万圣节。
万圣节相较于中国的中元节,有相似也有不同。在万圣节来临之际,国际部基于让学生们了解西方传统文化,秉持中西结合,取其精华的理念,做了本土化的转变,以达到了解西方文化的目的,同时体会节日深层次的纪念意义。
活动前期,大语文课上,王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万圣节的起源,节日传说,特色食物,活动习俗等由来,让同学们了解了万圣节的西方文化,了解了这个节日的意义是:赞美秋天,祭祀亡魂,祈福平安。
美术课上,同学们用贾老师收集来的泡沫,做了很多万圣节装饰悬挂在教室里,如鬼脸,南瓜,蝙蝠,女巫帽和蜡烛,教室外面,也可谓是节日气氛浓厚。教室门上也贴了泡沫做成的鬼脸,南瓜,大蜘蛛等装饰,极具创意的是,还有个用废旧雨伞支架和毛线缠成的蜘蛛网,贴在墙上可真是惟妙惟肖。
英文课上,外教Marc也讲解了万圣节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们了解了万圣节习俗、南瓜灯的来历等,也学习了很多万圣节相关的英文的表达。
音乐课上,同学们学唱了歌曲《Zombie》,这首歌中文译名《行尸走肉》和万圣节主题相吻合,但实则是爱尔兰著名摇滚乐队小红莓乐队的一首反战歌曲,是充满人性的歌,关心人们受到的伤害,用呐喊的摇滚摆明了自己的思想和立场。作为一首“嘈杂而愤怒”的反战歌曲,该曲铿锵有力地痛斥了战争,呼吁和平,为人们带来了顽强而乐观的生命力量。希望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国际部的学生们也能学到歌曲中的大爱,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时代。
活动当天,国际部学生们邀请了高一学生会成员参加万圣之夜Party(由于场地人数限制,此次邀请的是高一学生会成员参加,未来国际部将会邀请东康教育集团不同学校不同部门学生参与到国际部活动里,让学生们感受到不同文化和节日的快乐和东康教育集团大家庭的温暖团结。)
学生们进行了万圣节的装扮,化身为“各路妖魔鬼怪”向国际部老师们“要糖果”,同时也一起提着“南瓜灯”去为其他无法参加此次活动的一些老师和学生们送去了万圣节糖果(西方的传统是“要糖果”,此处做了本土化转变不仅“要糖果”也去送糖果,通过向周围人一起分享万圣节的喜悦与“甜蜜”,以达到节日的分享目的,也符合我们中国人民热情、友爱的优良传统)。一切就绪,狂欢开始!“踩鬼魂”游戏,关于万圣节词汇的“你比划我来猜”的游戏,搞得各路妖魔哄堂大笑,“惊”彩纷呈。
活动精彩瞬间
给老师和同学们分享糖果
东康一中国际部对待一系列西方节日的态度:不盲目崇拜,不迷失自我,既不全盘西化,也不全面否定,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毕竟它可以给我们紧张、枯燥的生活带来一定的生活情趣,注入一丝活力。大可不必说过洋节是崇洋媚外,背宗忘祖,在节日温馨过后,一切也就烟消云散了。所以东康一中国际部还是不忘提醒学生们:我们可以通过万圣节活动感受国外节日的氛围和节日背后的文化和意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最重要的是要记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是永恒的真理。在热热闹闹过好洋节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节日文化传统,千万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国际部学生以后去到国外,也可以在万圣节和我们的国外友人介绍和分享我们的中元节哦。
附万圣节来历
万圣节又叫诸圣节,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而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 。在中文里,常常把万圣节前夜(Halloween)讹译为万圣节(All Saints' Day)。
为庆祝万圣节的来临,小孩会装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怪向逐家逐户地敲门,要求获得糖果,否则就会捣蛋。而同时传说这一晚,各种鬼怪也会装扮成小孩混入群众之中一起庆祝万圣节的来临,而人类为了让鬼怪更融洽才装扮成各种鬼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