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本土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民进党当局防疫失能,加上疫苗缺乏,民调好感度下跌,但中国国民党的好感度却未能上升。台湾中兴大学教授袁鹤龄受访时表示,民众讨厌绿营未必转为喜欢蓝营,尤其国民党近期在议题的操作,较无法打在痛点上,与台湾民众党的表现相形见绌,这是蓝营的警讯,假如调整不来,恐怕8月底4项“公投案”都难以达标。
袁鹤龄
民进党当局在新冠肺炎的防疫作为备受外界质疑,台湾《美丽岛电子报》6月份民调显示,民众对民进党的好感度为42.0%,比上个月减少了5.3个百分点,反感度则达47.3%,比上个月增加6.4个百分点。但民众对国民党的好感度却只有31.5%,仅增加了0.1个百分点,反而是台湾民众党的民众政党认同属性,从4.3%成长到7.6%。
据香港中评网报道,针对蓝营的民众好感度无法趁势提升,袁鹤龄表示,因为大众对民进党的疫苗政策或是防疫政策不满,并非代表就会转而支持国民党,这是两回事,A的相对是“非A”,但A相对并不是B,民众讨厌A不代表就会喜欢B。
国民党之所以会有此困境,袁鹤龄认为,首先是蓝营只是在野党,没有行政权,不具行政工具,只能监督政府而无法产生实效;其次,蓝营在“立法院”上无席次优势,即便有政策主张,但无法产生政策影响力;最后则是,议题的操作上未能打中痛点,且无法统整蓝营的执政县市政府共同发动议题,导致声量上不来,也就没办法取得正面好感度。
袁鹤龄提到,虽然国民党有先天上的限制,例如在野、没有“立法院”席次优势等,但可以发现,有相同问题的台湾民众党,其政党声势反而逆势上扬,从此对比,可以凸显出国民党在议题的操作能力相对薄弱,也透露出蓝营的警讯。
他说,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因为具有台北市长身份,加上本身有医疗专业,疫情指挥表现可圈可点,相关处置作为非常明快,挑战民进党官方防疫政策,制造许多话题。这种个人英雄式的作为,很容易创造政治声势,如此情况也就带动了民众党整体氛围,加上民众党不分区“立委”蔡壁如、高虹安等在议场的表现也不错,政党气势上扬,也反映到民调指标上。
国民党方面就欠缺相关表现,可惜了,袁鹤龄说,蓝委在议场的质询经常没有抓到重点,没有打在要害,虽然多有抨击但缺乏建设性或实质效益,也许有创造声量,但负面居多,也就没有把握机会提升政党好感度。
尤其蓝营明明有14个执政县市政府,但却无法像柯文哲那样创造声量,根本原因在于,党中央未能统整地方政府资源,导致各首长单打独斗,例如新北市长侯友宜虽然处置作为明快,个人民调上扬,但所属政党却没有加分,又例如像台中市长卢秀燕虽然做得不错,但作风低调,也没办法成为亮点,这是蓝营的问题所在。
(薛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