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战争的真实氛围,领略战争的成败得失。
大家好,这里是顽皮看世界,我是顽皮。
1915年中期,德国在东线战场上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攻势。德军的这次攻势不仅一口气将俄军逼退了上百千米,而且在短短的5个月时间里使得俄军的伤亡人数超过了200万,可算是整个战争中最成功的攻势之一。我们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的德国在戈尔里采-塔诺的攻势。虽然德国下定了决心要对付俄国,可是1915年2~3月间的行动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而奥匈帝国军队的无能则逼得德国在战争中必须肩负起更重的担子。4月中旬,生性多疑的德国总参谋长冯·法金汉接受建议,从西线调兵往东发动第二次总攻,而他本人和最高指挥部的所有成员则前往东普鲁士的普勒斯地区督战。4月26日,驻扎在东普鲁士的德军分东、北两路首先对波罗的海沿岸的平原地区库兰发动佯攻。德国尼曼小型集团军向利耶帕亚推进,对俄军部队造成了持续几周的军事威胁。5~6月间,德军在加利西亚屡屡获胜,其在东线的行动受到胜利的鼓舞也不断推进,并终于在8月17~18日攻下了俄国的考纳斯要塞。
但作为这些行动的后续,维尔纽斯攻势在9月26日取得的成功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德国进攻俄属波兰和被俄国占领的奥国加利西亚这两次战役都没在预计时间内结束。马克思·冯·加尔维茨的德国第十二集团军原本受命独立进攻东北面的华沙,但奥古斯特·冯·麦肯森率第十一集团军从西线赶来并驻扎到了戈尔里采和塔诺之间,所以实际的总攻是由这支12万人的部队负责的。此次攻势于5月2日开始。麦肯森的军队撕开了俄国第三集团军北翼的一条48千米长的防线,而后者则由于受创已极,在5月10日全军覆没——当时的俄国第三集团军已损失了20万人,才刚获准全体撤退。而俄军最高指挥部在德国愈发猛烈的进攻之下才勉强向北部的加利西亚派出了援兵。虽然俄军在5月19~25日间奋力抵抗,但德军却一路势如破竹,并于6月4日夺回了普里奇斯米尔;22日,俄军开始退出加利西亚的大部分地区;两天后,德国又夺回了利沃夫。南路攻势于该月底结束时,成绩斐然的德军以9万人为代价换回了25万俘虏。而北路的俄军也不好过,他们于8月初、8月25日和9月2日分别将华沙、布列斯特立托维斯克和格罗德诺输给了加尔维茨的第十二集团军。德国发动的这次攻势从5月一直持续到9月,俄军在这期间被逼退了480千米。由此至少可以证明,运动战在东线还是有市场的。这场攻势还在普利皮亚特沼泽以南至波罗的海之间形成了一条即将延续到1917年的新火线,其中,南部火线到1916年6月都不会有什么变化。1915年的东线战场呈现出了并不平衡的发展态势:
德国损失最少,伤亡仅25万人;而奥匈帝国和俄国则分别损失71.5万人和250万人,其中包括100万的俘虏。好了,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的戈尔里采-塔诺攻势我们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好,我是顽皮,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