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是共产党间谍,父亲是蒋介石的首席秘书,女儿潜伏在爸爸身边

2022年10月07日04:26:13 热门 1723

陈布雷被称之为文胆,这个称号或许不怎么容易理解,但他的另外一个称号,可就容易理解多了,乃是蒋介石的首席秘书。

陈布雷一生厌恶政治,但却走进了政治旋涡,他嘱咐孩子们不要从政;而他的女儿陈琏,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中共间谍。

女儿是共产党间谍,父亲是蒋介石的首席秘书,女儿潜伏在爸爸身边 - 天天要闻

(陈琏、陈布雷)

陈琏奉命潜伏在父亲的身边,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父亲,希望父亲和国民党脱离联系,站到中国共产党这边。

敌人查出陈琏身份可疑,于是将其抓进了监狱。陈布雷得知女儿被捕,于是写信给蒋介石,蒋介石则亲自下令放人。

陈琏重获自由之后,继续潜伏在南京搜集情报,直到父亲陈布雷服下安眠药自杀,她才离开南京,去往解放区。

胡耀邦评价陈琏:家庭叛逆,女中英豪!

女儿是共产党间谍,父亲是蒋介石的首席秘书,女儿潜伏在爸爸身边 - 天天要闻

(陈琏)

本期文章要讲述的历史人物,便是陈琏坎坷曲折的一生,且看民国的贵族小姐,如何走进人民的队伍。

1919年,陈琏出生在浙江慈溪县西乡,是母亲生下的第五个孩子,家里有新生命的诞生,本该是值得欢庆的日子,然而母亲却因为产褥热,不幸去世。

陈布雷的精神遭受巨大打击,因为痛失爱妻,所以在大脑冲动的情况下,就把愤怒发泄在了陈琏的身上,认为爱妻之所以去世,是因为陈琏的降生。

孩子出生,一直哇哇啼哭,陈布雷一怒之下抓起襁褓,顺着窗户就将陈琏扔到了楼下。

孩子的姥姥闯入屋里,就在她绝望的时候,窗外传来婴儿陈琏的啼哭。

原来是,小陈琏被棚子接住,这才捡回了柔弱的小生命。

从那之后,姥姥一直抚养陈琏,寸步不离的照顾,给予无私的关爱。

因为陈琏生来遭逢大难,所以姥姥为孩子取得乳名叫“怜儿”意思就是可怜的孩子。

陈琏小时候,跟母亲长得特别像,再加上聪明伶俐,所以在姥姥家里受万般宠爱,直到六岁那年,才跟着姑姑去往上海,去到父亲陈布雷的身边。

那时候的陈布雷,还不是政界明星,而是在《商报》做主任,他在看到陈琏的时候,想起了自己那命苦的妻子,想起了自己当年的过错。

陈布雷想要跟陈琏拉近关系,姑姑也在旁边活跃气氛,然而陈琏的目光当中,只有陌生和戒备。

陈家的家教甚严,但陈琏性格很叛逆,常常惹得身边人大怒。

女儿是共产党间谍,父亲是蒋介石的首席秘书,女儿潜伏在爸爸身边 - 天天要闻

(陈布雷)

时间久了之后,陈布雷既然管不住陈琏,也就抛开了严厉的一面,只剩下那厚重的父爱。

慢慢地,陈琏也就不再恨陈布雷,放下了对父亲的戒备,逐渐融入了这个书香家庭。

陈布雷的仕途顺风顺水,他放弃了文人的批判,开始一心一意为蒋介石服务,成为江浙系的御用写手。

令人费解的是,陈布雷口口声声说讨厌政治,却在官场乘风破浪,他带着手里的笔,对江浙系的魁首蒋介石无限忠诚。

关于陈布雷为何飞流宦海冲浪?史学家给出了很多种不同的解释,至今也没有一个定论。但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陈布雷教育孩子的时候,说政治是肮脏的,不允许后代进入政坛。

陈布雷希望陈琏进入师范学校,但陈琏非要去杭州高中;继母说家里交不起学费,陈琏说可以考公费。

好在是陈琏够争气,拿到了公费的名额,进入了杭州高中,距离她目标当中的大学越来越近。

国难当头,民族积贫积弱,很多人都在思考,泱泱华夏路在何方?救国,成了时代的主题。

学校是思想萌芽的地方,上有老师的启蒙,下有少年少女的满腔热血。在抗日战争期间,这两者相得益彰。

陈琏在学校当中,接触到了进步的学生,而她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虽然说父亲教育孩子不要从政,但陈琏认为政治并不是肮脏的,肮脏的是国民党搞政治的人。

抗战全面爆发之后,陈琏想要留在前线,哪怕牺牲也在所不惜。但是却被父亲强行拉着离开南方,去往重庆的国立二中读书。

女儿是共产党间谍,父亲是蒋介石的首席秘书,女儿潜伏在爸爸身边 - 天天要闻

(抗战时期的难民)

从南京到重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触目惊心,难民、溃兵、敌机轰炸、战争废墟……陈琏看到惨烈的一幕幕,更加坚定了那颗救国之心。

陈琏住在重庆的北碚,这原本是一座慢生活的小镇,可因为转移到这里的公务员和家眷太多,以至于人满为患。

陈琏更加积极地参加救亡运动,她非常欣赏苏联革命的成功经验,认为中国也可以复制。

陈琏的表哥在江南打游击,将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寄给了重庆的表妹。

虽然陈琏早就读过这本书,但对于战场上寄回来的书籍带有硝烟味道,所以更加珍视,又重读一遍。

陈琏一直心在战场,可她终究是身份特殊,再加上年龄不够,所以只能留在学校里,暂时留在父亲的身边。

陈布雷在北培住过一段时间,看到女儿陈琏的学习成绩很好,他内心非常高兴;看到女儿的政治倾向之后,内心又暗暗担忧。

陈琏原本就痛恨国民党的黑暗腐败,随着日寇越来越猖狂,国军却依旧想着如何跟八路军和新四军搞摩擦,这更让陈琏愤怒。

陈琏越来越喜欢苏联的文学,越来越喜欢苏联的那种牺牲精神,自然而然也就越来越倾向于中国共产党,在学校里痴迷于进步书刊。

同班同学,多数都是国民党的贵族子弟,要么醉生梦死,要么空喊口号,陈琏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她想要离开这个令人厌恶的地方。

而那时候的进步学生,如果想更好地接触到进步思想,有两个绝佳的选择,一是直接去延安,二是去云南昆明的西南联大

前者是共产党的核心区域,不受国民党的思想控制;而后者则是滇军龙云的地盘,不买蒋介石的帐。

女儿是共产党间谍,父亲是蒋介石的首席秘书,女儿潜伏在爸爸身边 - 天天要闻

(西南联大老照片)

陈琏高中毕业之后,碍于身份无法去延安,所以她选择去云南昆明的西南联大深造,去往那个言论自由的地方。

关于选学校这件事,女儿和父亲有分歧,陈布雷自然知道西南联大是什么地方,女儿去了之后,思想肯定更加往左。

陈布雷想让陈琏在重庆读书,陈琏则据理力争,父亲管也管不住,只能尊重女儿的选择。

陈琏进入了西南联大,认识了未来的丈夫袁永熙,俩人一起参加学生运动,宣传抗日救国。

袁永熙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陈琏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袁永熙出身名门望族,他大姑父是晚清权臣赵尔巽的儿子,二姑父是民国总统徐世昌的儿子。

也就是说,旧贵族的公子袁永熙,遇上了新贵族的小姐陈琏,俩人虽然出身旧社会的上层阶级,但内心都心向革命,向往光明的未来,所以都进入了人民的队伍。

女儿陈琏的思想在进步,父亲陈布雷的思想却在堕落,丧失了文人自古以来的骨气和傲气。

陈布雷写蒋介石想要的文章,编蒋介石需要的故事,被誉为蒋家王朝的文胆,被誉为国民党的智囊,担任“总统国策顾问”把控舆论宣传。

文人是讨厌谎言的,文人是追求真相的,陈布雷同样讨厌谎言,同样也追求真相。问题出在,蒋介石为了维持独裁统治,自然会满口谎言、歪曲事实。

就拿西安事变来说,陈布雷遵从蒋介石的喜好,把张学良和杨虎城,给写成了“乱臣贼子”。

陈布雷在日记当中,也表达过心中的不满,他写:

“言论思想,不能自作主张;躯壳和灵魂,已渐为他人一体。 ”

“不能用我的笔达我所言……”

“为人捉刀是苦恼的……”

后世的部分史学家,在谈论陈布雷为何自杀的时候,认为文人的傲骨,和权利的虚伪相撞……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女儿是共产党间谍,父亲是蒋介石的首席秘书,女儿潜伏在爸爸身边 - 天天要闻

1941年,国共两党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不去战场杀敌,而是将枪口瞄向了新四军。

1月23日,陈琏离开了西南联大,选择去农村打游击,她写信给重庆的姐姐,说要去很远的地方,为祖国的自由而战。

陈琏认为,这是自己写给家里的“最后一封信”了;但父亲陈布雷看到之后,想方设法地寻找女儿,希望女儿回家。

陈布雷第一时间就猜到,陈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于是委托中间人,去联系延安方面,希望女儿尽快回家。

与此同时,陈布雷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写着:琏儿,见字盼即回家,父示……

周恩来得知此事之后,派人去调查陈琏的位置。陈布雷在重庆,得知周恩来亲自帮助自己找女儿,所以连连道谢。

1942年的年初,邓大姐找到了袁文熙,所以很快就查出,陈琏已经潜伏到农村教书。

于是邓颖超亲自去劝,希望陈琏回到重庆。

陈琏则心向革命,不想回到那个黑暗独裁的国民党当中,她很急切地想要去延安,加入红色的队伍,奉献于红色的事业。

邓颖超对陈琏说,在农村更容易暴露,希望陈琏去重庆,为我党做出更大的贡献。  

陈琏服从党的安排,回到了陪都重庆,回到了父亲的身边,住在美专街的家里,和蒋介石的侍从室近在咫尺。

而蒋介石的首席秘书陈布雷,则是侍从室的主任,号称是一杆铁笔。

女儿是共产党间谍,父亲是蒋介石的首席秘书,女儿潜伏在爸爸身边 - 天天要闻

如果从特工的角度来说,陈琏潜伏在了国民党的心脏里,因为侍从室直接为蒋介石服务,每天经手大量机密文件。

陈琏人虽然回家了,但她却恨不得扎上翅膀,离开这个让她讨厌的地方,要么去前线打鬼子,要么去延安受教育。

每天进进出出的,都是陈琏讨厌的人;每天发生的一幕幕,都是陈琏讨厌的事情。

国民党各部门死气沉沉,而延安的共产党朝气蓬勃,对于陈琏这位极富正义感的姑娘,她一天也不想呆在重庆。

没过多久,陈琏实在是难忍心中的烦躁,于是亲自去找周恩来,想要去往延安。

周恩来说:“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时期,你去了延安,如果布雷先生再向我要人,你说我是给好还是不给好?”

周恩来劝陈琏,希望这姑娘能够利用身份,去影响国民党的高层,去做一些对抗战有益的事情。

陈琏最终服从组织的安排,继续住在重庆的家里;陈布雷自然知道女儿的身份,但对此也无可奈何。

陈琏最佳的工作对象,自然是亲生父亲陈布雷,不过却一直没有机会,直到1942年10月的时候,父女二人谈起了政治。

当时,国民党的爱国人士,纷纷弹劾孔家的孔祥熙,此事自然而然也就上报侍从室。

陈布雷晚上吃饭的时候,发愁此事该如何报给蒋介石,他目光望向了陈琏,想听听陈琏对此事的看法。

陈琏当仁不让,细说孔祥熙的丑闻,全中国似乎除了蒋介石之外,都知道孔祥熙贩毒、贪污、买官卖官……

女儿是共产党间谍,父亲是蒋介石的首席秘书,女儿潜伏在爸爸身边 - 天天要闻

(孔祥熙)

陈琏拿“孔祥熙”劳军来举例,说是孔祥熙去前线看望战士,又是发烟又是发毛巾的,还带着看电影。

结果孔祥熙前脚刚走,战士们后脚就把毛巾丢进了粪坑里,大家痛恨孔家的贪污腐败,痛恨利用战争发财的小人。更别提孔家小姐孔令伟,飞扬跋扈仗势欺人,整个就是一活阎王。

第二天,陈布雷上报蒋介石,谈起了孔祥熙贪污的时候,被抓住了证据

蒋介石自然维护孔祥熙,要求陈布雷把此事压下去,尤其是报刊媒体那边,万万不可影响到党国声誉。

陈布雷是媒体界的元老,由他出面去找各大报刊封锁舆论,不能把曝光孔祥熙贪污的事情。对于这种事情,陈布雷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照办手里……

女儿陈琏,自然知道陈布雷是一个很矛盾的人,父亲明明痛恨国民党的贪污腐败,却每天鞠躬尽瘁的为蒋介石服务;口口声声讨厌政治,却身在国民党的核心机要部门。

于是在一天晚上,陈琏看陈布雷特别累,于是当面就问父亲,你口口声声讨厌政治,何曾脱离过政治?

父女俩人聊着聊着,陈琏再次痛批国民党的万般罪恶,革命朝气在延安,并不在重庆。

而陈布雷则腐儒一般,认为腐败归腐败“正统归正统”他要为蒋介石服务,就像古代的臣子效忠皇帝。

陈琏当面批判,认为这个所谓的“正统”已经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我们不能将就这个不合理的制度。

女儿是共产党间谍,父亲是蒋介石的首席秘书,女儿潜伏在爸爸身边 - 天天要闻

陈布雷一听这话,意识到女儿是在做自己的思想工作,他沉默许久之后,岔开了这个话题,没有往下延伸。

1945年,中国人经过十四个春夏秋冬的苦熬,总算是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因为战胜侵略者,重庆处处都在欢呼。

1946年4月,陈琏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恋人袁永熙,俩人漫步在嘉陵江畔,有情人各自都有各自的任务,所以一番长谈之后,便挥一挥手,道一声珍重。

解放战争爆发之后,陈琏住想继续影响自己的父亲,毕竟新旧事物的替换是历史潮流,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必然会被扔进历史的垃圾筐。

袁永熙属于是北洋出身,所以长时间在北平和天津工作,那里有他熟悉的人和事。

袁永熙去上海汇报工作的时候,说自己跟陈琏已经恋爱了7年,想要找个时间结婚,党组织批准了袁永熙的请示。

到了秋天,陈琏收获了大学的毕业证书,去往北平的贝满女子中学当老师,她通知远在南京的父亲,说自己要结婚了。

陈布雷早就知道女儿的恋情,于是托付朋友,帮忙查一查袁永熙的底细,为此询问了清华北大的多位教授。

而平津地区各路大师级学问家,都说袁永熙是好孩子,只不过身上有个特点、思想左倾……

陈布雷是跟着蒋介石往右走的,而他对于“袁永熙的左倾”倒是没有太在意,因为女儿是往左走的,男朋友自然也会往左,这一点并不意外。

继母则说,思想左倾的男人,作风都很正派,只要女婿不是共产党,其他都可以接受。

陈布雷的职位,已经是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因为身体不好再加上工作繁忙,所以无法去北平参加女儿的婚礼,而是让家里的六弟代替。

1947年8月,袁永熙和陈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袁永熙身为旧贵族的少爷,所以来往宾客自然都是北洋高层;陈琏身为新贵族的宠儿,赴宴的娘家人自然也都是民国名流。

女儿是共产党间谍,父亲是蒋介石的首席秘书,女儿潜伏在爸爸身边 - 天天要闻

结婚之后,夫妻俩感情很甜蜜,袁永熙和陈琏,继续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北平的国民党特务,查出了中共地下党的秘密电台,顺着就查到了袁永熙的头上,在9月24日那天,冲进了袁永熙家里。

陈琏和袁永熙正在处理文件,特务冲进来的时候猝不及防,夫妻二人双双入狱。

面对敌人的审问,陈琏和袁永熙守口如瓶,绝不出卖党的利益,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人。

特务拿这对夫妻没有办法,于是用派飞机,将陈琏和袁永熙送往南京,送到了保密局总部。而这个所谓的保密局,其实就是以前的军统。

北平的特务,无法从陈琏和袁永熙的口中、得到有价值的情报;而南京的特务,也拿这对夫妻无可奈何。

陈琏和袁永熙,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也不承认自己跟北平的秘密电台有关。

陈布雷得知此事,心中万分的焦急,他身为蒋介石最信任的大秘书,女儿却被说成是“有共党嫌疑”,此事如果传扬出去,岂不是坏了名声?

此时此刻,陈布雷如果想面子的话,就要放弃女儿和女婿;如果想要里子的话,就要去救女婿和女婿;他暗暗思考着,能不能两个都要?

陈布雷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写了一封信给蒋介石,内容是:女儿陈琏、女婿袁永熙,因“共党嫌疑”自北平解抵南京,该当何罪,任凭发落……

蒋介石早就知道了这件事,而且他对陈布雷是百分之百信任的,监狱里的袁永熙和陈琏,仅仅是有“嫌疑”罢了,又不是真正的共产党。

女儿是共产党间谍,父亲是蒋介石的首席秘书,女儿潜伏在爸爸身边 - 天天要闻

恰好赶上一场宴席,蒋介石对陈布雷说:“你女儿女婿的案子,我已派人查过,不是共产党,是‘民青’,你可以把他们领回去,要严加管教。”

蒋介石都发话了,监狱自然会放人,陈琏是在1948年1月获得自由,她先是在南京的家里住了几天,随后在舅舅的护送下,去往浙江老家。

没过多久,袁永熙也获得了自由,他在岳父的家里住了三天,而陈布雷则请来很多朋友来家里吃饭,想要把女婿带入自己的朋友圈。

过了几个月之后,袁永熙和陈琏又回到了南京,陈布雷为女儿女婿,各自安排了工作。

陈琏在国立编译馆上班,而袁永熙则在中央信托局南京分局当科长,俩人看似是国民党的单位职员,实际上一直跟地下党保持联系,搜集敌人的情报。

1948年10月,陈布雷要求女儿陈琏和女婿袁永熙,陪着自己去中山陵,当时夫妻俩并不知道父亲的内心变化。

11月12日,憔悴的陈布雷,喊来袁永熙聊了几句。

11月13日,陈布雷服用大量安眠药,结束了他二十一年的政治生涯,国民党的首席大秘书、蒋介石的国策顾问、就此告别了世界。

11月15日,上海的地下党,秘密联络了陈琏,让夫妻二人去往解放区。 

纵观陈琏的一生,出生在富裕的家庭,获得了了姥姥的万千宠爱,成长在黑暗的国民党统治区,和父亲三观不合,总是争吵不断。为了心中的理想社会,她和反动政权一刀两断,奔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女儿是共产党间谍,父亲是蒋介石的首席秘书,女儿潜伏在爸爸身边 - 天天要闻

文章写到最后,以陈布雷之死作为结尾:

自从陈布雷自杀之后,关于他自杀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到今天也没有公认的说法。不过无论是哪种说法,跟他的女儿陈琏关系都不大。

陈布雷是复杂的人,他想要做报社的记者,从事新闻行业。因为蒋介石的提拔,所以才成为政界的明星人物。

陈布雷对蒋介石非常忠诚,然而却分不清“知遇之恩”和“民族未来”哪个更重要,哪个才是光明的道路。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