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研究”谈可:美军在恐袭爆炸中结束撤离阿富汗行动

2022年09月28日02:07:02 热门 1252

谈可:美军在恐袭爆炸中结束撤离阿富汗行动

作者:谈可

来源: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微信平台编辑:周悦

美军准时于阿富汗时间8月31日最后钟响之际宣告完成撤离。这场被称为美国史上时间最长的战争在仓促、混乱以及爆炸声中结束。

“阿富汗研究”谈可:美军在恐袭爆炸中结束撤离阿富汗行动 - 天天要闻

美东时间8月30日,最后一架C-17飞离喀布尔国际机场

一、拜登以及团队第一次大考遭遇失败

1、承诺“不会遗留下任何一个”,但是依然有约“10%”本准备离开的美籍人士未撤离。美东时间8月30日,美国中央司令部总司令肯尼思·麦肯齐(Kenneth McKenzie)宣布,随着最后一架C-17飞离喀布尔机场,标志美国完成阿富汗撤离行动,搭乘最后一架飞机离开的还有美驻阿大使罗斯·威尔森(Ross Wilson)。他说,自8月14日以来,美共撤离7.9万人员,其中美国人6000名,其余为阿富汗翻译、使馆工作人员、记者、活动人士及家属等。

从一开始,拜登及其幕僚一再称“不会遗留下任何一个”,但是,就连拜登本人在他31日的电视讲话中都说,依然有“10%本想离开阿富汗的美籍人士没有撤离出来”。对于这些美籍人士未撤离的原因,拜登政府主要解释为他们大部分是阿富汗裔,很多人一开始不愿意撤离是因为家人都在阿富汗。后来,这些人中有大约5000左右表示想撤离,最终美国与盟国一道撤走5500名美籍人员。

前副总统彭斯推特称,“真是令人蒙羞。”“将美国人留在那里不是美国的做法。”“任何一位美国总统应该对此很明白。”拜登更是遭到很多共和党议员的批评。内布拉斯加州共和党参议员本·萨斯 (Ben Sasse) 在一份声明中说,“总统做出了将美国人抛下的决定是无法在道德上站住脚的,”“耻辱是总统的选择。愿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这种懦弱。”

虽然可以感受到左派的舆论也持批评态度,但是公开站出来提出批评的民主党政客还是不多见。公开提出批评的包括新泽西州众议院议员汤姆·马林诺夫斯基,他本来在4月份就明确反对拜登的撤军计划,不难理解他对政府未能撤离美国人和阿富汗盟友持尖锐态度。另外,曾在伊拉克担任海军军官的马萨诸塞州众议员赛斯·莫尔顿称这种情况“简直是一场灾难”,而且是“可以避免的”。

2、不仅没有带走全部人员,而且还留下武器装备。塔利班开始扛着武器出现在街头巷尾的时候,其实懂装备的人们已经注意到他们手中扛的都是美式武器,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在接管喀布尔机场时,更是以清一色美式制服以及装备整齐出现,美国人可能觉得哭笑不得(扛着美式武器也就算了,连制服也穿美式的,到底是敌军还是友军?)。《纽约时报》是这样评论的:与之前被苏联人击败的场面不同,美国人的遗产并不是被毁坏的装甲车残骸遍地的场景,相反,他们留下了在未来几年为胜利者塔利班提供所需的所有武器和装备,这是过去花费20年以及830亿美元训练和装备阿富汗军队和警察部队的成果。

3、拜登屡次发表与事实出入的结论。如果说之前拜登信誓旦旦承诺将确保一个“安全有序”的撤离行动,是因为战略判断失误,但是,他后来强行辩解,则让舆论大跌眼镜。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专访时,他说,他不认为存在一种可以不产生混乱的撤退方式,而且,还连问,那怎么可能。也就是说,产生混乱是必然的。此言一出,又引发一波抨击。后来在谈到撤离时间时,他说,会让军队呆在那里直到所有人撤出,但是显然这个认知是错误的。他话音未落,国防部发言人就明确表示,必须在9月1日前撤离,如果要延长,还需要再谈判。而事实也并没有按照拜登所言进行。对于关于塔利班的评论,也表现出无法自圆其说的尴尬:从坚决“不信任”,到暗示他们为了合法化在做出改变,到最后他的中央司令明确表示塔利班在撤离行动中起到了“帮助且有益的”作用。

4、部门协调存在问题。拜登在采访中抱怨他之所以此前判断说塔利班接管阿富汗“不可能”,是因为情报的不一致。如果拜登的记忆没有问题的话,那么说明白宫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出现了问题。从美国历史上来看,很多危机的出现,都有部门不合作或者沟通不畅作怪。这样的紧急情况下,各部门似乎依然在独立运作,新闻发布都是各开各的,参加国防部新闻发布的记者的很多问题,会得到“这个问题应该问国务院”作为回答;反之亦然。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似乎缺了个综合协调的机制。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成员、明尼苏达州众议员迪恩·菲利普斯在接受全国广播电台NPR采访时表示,“那里没有太多的沟通,没有太多的合作。这是混乱和失望的根源,”他说,他办公室的年轻助手对撤离行动呈现出的如此“差的合作”表示尴尬。

此前被人们赞誉为民主党最有潜力的政治新星的总统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此次行动中并没有呈现出任何过人之处,相反,让人们感受到的是无力、苍白。作为一个超越部门约束,直接面呈总统,并且有直接传达总统旨意的角色,他在处理此次行动中应该承担枢纽作用。如果说这次行动是失败的,那么苏利文的能力或者应该收到质疑。有人评论说,虽然他对外交政策的所有理论和学术论点都了如指掌,但他的海外经验并不强,这可能导致想法和实施之间形成脱节。

5、对阿富汗局势判断严重失败。拜登屡次提到,他们原本以为经过他们20年训练、全部美式装备的30万阿富汗政府军应该有足够能力应对塔利班,却没有想到他们不战而逃。但是,为什么他们会不战而逃?这个拜登及其团队从来没有给出答案,唯一的解释是因为他们没有作战意志。不管是什么原因其实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拜登的情报系统是有问题的,如果不是情报本身有问题,便是沟通混乱,白宫的领导力有问题。

6、拜登民意大跌。皮尤研究中心(通常偏左)8月23-29日的民调显示,民众对拜登政府此次行动不满居多。仅26%认为完成的好或者出色(good/excellent);29%认为差强人意(fair);42%认为做的非常差(poor)。ABC/Ipsos民调(偏左)显示,59%对拜登处理阿富汗撤离行动不满,38%给予肯定。拉斯穆森民意测验机构(据称该机构比较亲共和党)9月1日发布的民调,52%被调查人士更是认为拜登应该就阿富汗撤军行动辞职,39%表示反对,9%表示不确定。全国广播新闻公司8月下旬发布的关于支持率的调查显示拜登总体支持率为49%,而4月份他的总体支持率为53%。其中关于阿富汗一项,支持与不支持分别为25%-60%。当美众议院院长佩洛西推特夸拜登“坚定的领导力”时,遭到一众唾骂回应,说她“老年痴呆”、“疯子”、“白痴”,称拜登为“叛徒”、“冷血杀手”。

7、拜登依然坚称撤离行动取得“非凡的成功”。拜登在撤离之后发表的电视讲话猛一听几乎是庆功贺信,他说:“昨晚在喀布尔,美国结束了在阿富汗长达20年的战争,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战争。我们完成了历史上最大之一的空运,超过12万的人次被疏散到安全地带。这个数字是大多数专家认为可能的数字的两倍多。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国家在整个历史上做过这样的事情。只有美国有能力、意愿和能力做到这一点,而我们今天做到了。这次任务的非凡成功归功于美国军队、我们的外交官和我们的情报专业人员令人难以置信的技能、勇敢和无私的勇气。”

二、撤军行动的失败形象会不会影响拜登以及民主党?

对于民主党而言,最担忧的是此次危机对未来选情的影响。事实上,拜登政府此次行动以及后来应对危机的方式,连《纽约时报》都感叹,民主党越来越担心他们掌控华盛顿权力的能力。共和党更是直接呼吁弹劾,让拜登辞职。但是:

1、首先弹劾的可能性多大?共和党老大米奇·麦康奈尔直接表示“不可能”。他说,在一个民主党占多数的众议院以及参议院的国会,总统不会被免,这不可能发生。当然让拜登自己辞职更是不可能,他从头到位都没有承认自己做错任何事。而且,即使在迎接美军士兵遗体的仪式中,不仅试图和第一夫人说话,更是被拍到查看腕上的手表。显然,他淡然处之。

2、其次,会否损害民主党未来选情?如果现在马上有选举进行,显然,是会有影响,但如果是在一年之后或者两年之后,估计那时候占据新闻头条的已经早已不是阿富汗或者塔利班了。当然,如果到那时,阿富汗或者塔利班再次成了新闻头条,估计民主党的选情就确实会受到影响了。对于美国选民而言,虽然觉得不应该看到军人被炸而亡,但是可能也接受这样的事实——军人为国家牺牲是天责。他们更担心的是,未来在美国的自己成为被炸的目标。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拜登及其民主党可能便会面临真正的危机。

3、再次,阿富汗本身的情况存在的不稳定也可能引爆美国舆论。塔利班政府如何运作?美国如何处理和塔利班的关系,成了当下美对外关系的一个新的焦虑。

三、撤军阿富汗的支持与反对

1、民众大多数反战、支持撤军。根据皮尤研究中心8月23-29日的民调,54%称撤军是正确的选择,42%表示反对。69%认为美国的阿富汗战争是失败的。

2、学者的看法。对于美国是不是应该结束阿富汗战争,长期从事美国安全战略的学者对拜登的决策表示支持。在撤军一开始,当人们都在鞭挞阿富汗出现的混乱局面时,哈佛大学的斯蒂芬・沃尔特在推特依然表达自己的支持:“虽然撤离行动表现的比较悲剧,但是阿富汗(撤军)并没有伤害美国的信誉”,(后来写成文章发表在《外交政策》)。和他同出一个师门的大战略学者克里斯托弗·莱恩(Christopher Layne)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当阿富汗政府和军方清楚知晓美国将结束其军事承诺时,崩溃就几乎是肯定的。美国军方当然反对拜登总统的决定,但他们的反对是不合逻辑的。这些支持继续阿富汗战争的人们认为,“我们只需要多一点时间,多一些军队。”然而,在经历了20年的失败之后,这场战争的支持者并没有制胜的战略——除了美国应该继续一个开放式的承诺,即留在阿富汗。确实,也就是一场“永远的战争”。莱恩认为美国外交政策建制派对阿富汗的崩溃负有共同责任。他们未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并被傲慢的权力所吞噬,这使他们相信美国可以按照美国的形象重塑阿富汗。拜登总统看穿了外交建制派和美国军方的谎言以及错误假设,意识到他们从来没有一个可以在阿富汗取得“胜利”的可行计划,这点值得称赞。美国是时候结束它在阿富汗战争中的角色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阿富汗研究”谈可:美军在恐袭爆炸中结束撤离阿富汗行动 - 天天要闻

数字经济智库

“阿富汗研究”谈可:美军在恐袭爆炸中结束撤离阿富汗行动 - 天天要闻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为了更好的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交流、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成立了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担任名誉院长,知名青年学者黄日涵储殷等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旗下的专门平台。

“阿富汗研究”谈可:美军在恐袭爆炸中结束撤离阿富汗行动 - 天天要闻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