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这只是一顶普通的充气帐篷吗?
下面,给它浇点水,然后拿起一块板砖,只听啪的一声,砖头应声碎裂!
其实,这种柔软的帆布帐篷,是一种专用于震后救灾的“口袋房子”,那为什么给它洒洒水,它就会“秒”变混凝土墙呢?
平时,我们在一些水渠边坡上,可能会看到这样一幕,几名工人正顺着斜坡,不断地往上面铺毯子;
接着又在接缝处打上钢钉,同样的,他们也会给毯子浇水;
同样的 毯子也会变成硬梆梆的,这就是水泥毯。
水泥中含有的硅酸盐等与水接触后,会与其中的氢氧离子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等胶凝状物质,此时此刻,这些向外生长的纤维,正不断填补水泥颗粒间的空隙,最终导致水泥浆硬化。
水化反应
而开头的口袋房子利用的也是这个原理,但比较酷的是,它下方有一个充气气囊,并且侧面还预留了一扇门。
所以,当外部的水泥粉体变硬后,你就得到了一个绝佳的避难场所,耐火耐击打,且足够坚固。
说到这,大家有没有见过一种毯子,浑身上下都长满了“包”。
模袋混凝土:由双层高强度的化学纤维编织而成
里面装的其实是混凝土或水泥砂浆,但这种毯子是先铺好后,再把“料”泵进去的,在此过程中,毯子表面会逐渐鼓起一个个的疙瘩,所以,它又被形象地叫作疙瘩毯~
除了用于河道护坡、沿海堤防外,疙瘩毯也能被建成排水渠,十分灵活。
说回水泥毯,变硬的原因懂了,但它又不像疙瘩毯那样是后面才灌入水泥砂浆的,那没浇水之前它为啥还会这么柔软呢?
其实,与结构密不可分!
20世纪初,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两名学生,发现一些战区或灾区,非常迫切需要快速搭建临时住房。
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把水泥粉体填充在三维织物内部!
你能看到整个帆布由四层构成——
表面是可渗透棉层;
中间是有一定厚度的3D纤维复合结构;
在其内部又会填充上水泥粉体;
底下则是防水的PVC背衬;
最后再借助间隔纱线将结构层连接在一起。
聚乙烯和聚丙烯长丝等编织网
这样做不仅能让水泥毯具有柔软的质地,方便装卸运输,出色应对各种复杂的场地等,而且还能防止基体开裂,确保了毯子硬化后,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