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麾下四虎将:张任泠苞吴懿李严,谁是真猛将?诸葛亮刘备知道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益州之主刘璋,虽说是暗弱之人,麾下却不乏不世出的人才。

谋士诸如法正刘巴,猛将更是有质有量。

在与刘备的入川作战中,彼时刘璋麾下有四位虎将,表现活跃或者令人印象深刻:张任泠苞吴懿和李严。

今天,就根据三国演义原著,来分析分析,这四位之中,谁是真猛将?谁的武艺最高?谁的结局最好?

忠烈无双张任:智勇双全,却成刘备心头刺

若论西川第一硬汉,非张任莫属。此人堪称刘璋麾下最耀眼的将星——上马能战张飞,下马可谋庞统,更难得的是,他至死不改忠义本色。

涪江宴上,魏延假借舞剑欲刺刘璋,张任拔剑相迎,剑光交错间,竟逼得魏延频频向刘封使眼色求助。这一战虽未分生死,却足见张任的机敏与武艺。

真正令张任扬名天下的,当属雒城之战。他先以伏兵射杀“凤雏”庞统,又亲率铁骑直取刘备,杀得对方狼狈逃入山谷。此后张飞两度截击,张任竟能与之酣战十余回合,且诈败诱敌时从容布阵,若非赵云及时出现,张飞险些命丧张任的埋伏之中。

金雁桥一役,张任终因寡不敌众被擒。面对刘备劝降,他昂首怒斥:“忠臣岂能事二主?”慷慨赴死。

黑白锐评:

张任之勇,可比曹魏张辽、东吴周泰。他能与张飞周旋十余合,又在乱军中专杀谋士庞统,足见其兼具猛将之勇与统帅之智。只可惜生逢乱世,明珠暗投,终成悲情英雄。

泠苞:毒计惊天的川中悍将

泠苞其人,堪称三国版的“疯狂科学家”。他或许不是最强武者,但论狠辣果决,西川诸将无人能出其右。

涪水关前,魏延为争头功突袭泠苞大营。二将交锋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后来邓贤增援,魏延差点折戟,幸亏黄忠及时赶到,这才救了魏延小命。此战足证冷苞武力:魏延何等人物?日后能斩王双、败张郃的猛将,竟被泠苞逼得马失前蹄!

真正展现泠苞军事才华的,当属涪江决堤之计。他暗中掘坝蓄水,大概是想要效仿后来关二爷的“水淹七军”。若非叛徒彭羕泄密,刘备数万大军恐将葬身鱼腹。

遗憾的是,这位略有谋略的猛将,终究被魏延生擒,被刘备痛骂一顿后斩首示众。

黑白锐评:

泠苞的武力与张任在伯仲之间,但其毒计之险,犹胜庞统“连环计”。若论综合威胁值,他或许是刘备入川路上最危险的对手——毕竟张飞赵云可挡明枪,却难防暗箭。

李严:力战黄忠的西川底牌

提及刘璋麾下猛将,多数人遗忘了一位关键人物——李严。

此人在《三国演义》中虽着墨不多,但绵竹关前与黄忠大战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堪称西川武力天花板。

当黄忠挥舞赤血刀劈砍城门时,李严挺枪跃马直取老将。刀光枪影中,六旬黄忠竟占不得半分便宜,反被李严的梨花枪法逼得守多攻少。诸葛亮直言“不可力取”,若非他设计收服,此战胜负犹未可知。

虽然李严在演义中只单挑了这么一次,却足以让他的武力跻身这四虎将之首。

更耐人寻味的是,李严投降后官至尚书令,与诸葛亮同受托孤之重。其人生轨迹仿佛在问:若刘璋早用李严为帅,三国故事是否会改写?

黑白锐评:

以战绩论,李严是唯一能与五虎将正面硬刚的西川武将。其武艺更在张任、冷苞之上,是刘璋麾下猛将中的武力天花板。

吴懿:靠妹封侯的“躺赢”将军

比起前三者的壮烈,吴懿的故事更像黑色幽默。雒城之战,他率军围困张飞,却被赵云一回合生擒;投降时那句“我既被捉,如何不降?”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但就是这个武艺三流、气节全无的吴懿,竟能历经四朝而不倒:刘璋时代掌兵权,刘备时代成国舅,刘禅时代拜车骑将军。究其根本,无非是两度献妹——先嫁刘瑁联姻益州士族,再嫁刘备巩固新朝根基。

黑白锐评:

吴懿的存在,赤裸裸地揭示了乱世生存法则:武艺不如关系,忠勇不如投机。

当张任泠苞血染沙场时,他却在宴席间谈笑风生——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大智若愚”?

结语

张任宁死不降,泠苞计败身亡,李严明珠蒙尘,唯吴懿富贵终老。

这般结局反差,多少令人唏嘘。

忠义值几钱? 张任若学吴懿易主,或可成蜀汉栋梁,但他选择用性命诠释气节。

实力不如运气?李严能战黄忠、治蜀地,却因出身不得刘璋重用;吴懿文不成武不就,却因裙带青云直上。

乱世如熔炉,有人炼成真金,有人化作青烟。

张任泠苞用热血写就西川风骨,吴懿李严则以投诚诠释乱世求全。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诸位看官,如若你是成都之主,该重用何人?是择猛将安天下,还是选亲信稳朝堂?

欢迎评论区煮酒论英雄,友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