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原政治局常委,68岁失意选择了吞药自尽,骨灰至今都没有找到

2025年05月15日19:13:03 历史 1418

李立三曾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位高权重,却在68岁时选择了吞药自尽,结束了自己充满波折的一生。更令人唏嘘的是,他的骨灰至今下落不明,成为历史的一个谜团。

作为我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和早期领导人,李立三的经历既是个人奋斗的写照,也是那个动荡年代的缩影。

他是原政治局常委,68岁失意选择了吞药自尽,骨灰至今都没有找到 - 天天要闻

李立三的政治生涯

李立三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李昌圭是位私塾老师,家境清贫,但十分重视教育。李立三从小跟着父亲读书识字,文化底子打得扎实。

1915年,他考入长沙长郡中学,和日后成为我国伟大领袖的毛泽东成了同学。那时候的李立三,年轻气盛,和毛泽东常一块儿在湘江边散步,聊国家大事,聊怎么救国,心里的革命火种早就点燃了。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李立三积极投身其中,在街头喊口号,号召大家起来救国。同年9月,他响应“勤工俭学”的号召去了法国。在那儿,他一边努力学习,一边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深受震撼。1921年,他在法国和赵世炎等人组织了劳动学会,向中国学生和华工宣传革命理念,还积极搞活动。

1921年10月,法国当局把他遣送回国。回国后,他一头扎进了工人运动。1922年,党派他去安源煤矿组织工人斗争。他没急着发动罢工,而是先办起了工人补习学校,用大白话给工人们讲革命道理,慢慢赢得了信任。同年9月,他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提出17条改善工人待遇的条件,最终逼得矿方让步,罢工大获成功。

他是原政治局常委,68岁失意选择了吞药自尽,骨灰至今都没有找到 - 天天要闻

1925年,他被调到上海,参与领导五卅运动,继续组织工人罢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参与筹备南昌起义。这场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李立三也因此进了政治局,当上中央委员。从湖南乡下来的小伙子,一步步走到了革命的核心。

1930年,李立三的政治生涯达到顶峰。他成了中共中央实际负责人之一,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发动武装起义、推翻国民党的计划,这就是后来出了名的“立三路线”。他觉得我国革命已经到了高潮,时机成熟,得赶紧干。

可这想法太激进了,和当时的实际情况脱节。结果,各地起义没成功,党在城市里损失惨重。1930年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开了会,狠狠批评了“立三路线”。李立三被撤了职,派去苏联“学习”。

他是原政治局常委,68岁失意选择了吞药自尽,骨灰至今都没有找到 - 天天要闻

在苏联那几年,他认真反思了自己的错误,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1935年,红军长征时和共产国际断了联系,李立三靠着自己的电信知识帮着编密码,恢复了和中央的通信。虽然挨了批,他心里还是装着革命。1938年,他回国当了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负责联系华侨、筹物资,为抗战出力不少。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回延安参加中共七大,当选中央委员。新我国成立后,他先后干过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部长、政治局常委等职。在劳动部长岗位上,他常跑工厂调研,了解工人苦处,制定了不少保护工人权益的政策,工人们都很感激他。作为政治局常委,他也为新我国的建设出了不少力。

李立三这一路走来,从基层工人运动干起,到登上政治局常委的高位,靠的是对革命的信念和实打实的努力。不过,他的政治生涯也不是一帆风顺,那次“立三路线”的失误,成了他甩不掉的包袱。

他是原政治局常委,68岁失意选择了吞药自尽,骨灰至今都没有找到 - 天天要闻

政治错误

说起李立三的政治错误,1930年的“立三路线”是绕不过去的坎。当时他判断革命高潮来了,想在全国搞武装起义,一举推翻国民党。可实际情况是,党的力量还不够,群众基础也没那么扎实。这计划太冒进,执行下来,不但没成功,还让党在城市里吃了大亏。

六届三中全会后,他丢了职务,去了苏联。虽然他后来反思了,也努力改正,但阴影一直跟着他。

到了1966年,作为老资格的中央领导人,他知道不少党内机密,有些派系就盯着他,想逼他交出所谓“罪证”。可李立三是个硬骨头,面对这种无理要求,他死活不松口。

他是原政治局常委,68岁失意选择了吞药自尽,骨灰至今都没有找到 - 天天要闻

那段时间,他被软禁在一间小公寓里,门口有看守,窗户封得死死的,连阳光都进不来。他试着写信给毛泽东和周恩来求助,可信压根送不出去。有一次写信被发现了,信纸被撕得粉碎,从那以后,看得更严了,和外界彻底断了联系。

1967年,他的处境更糟。软禁的房间空气潮湿,吃的也简单,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为了撑住精神,他开始猛抽烟,烟灰缸里全是烟蒂。可再硬的人,也扛不住这种长期折磨。他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

1967年6月22日中午,他去食堂拿了饭菜,回到房间后,写下最后一封信给毛泽东。信里他说了自己对党的忠诚,还提到对家人的牵挂。写完后,他掏出一瓶早就备好的安眠药,全吞了下去,点上一支烟,静静等着生命结束。

他是原政治局常委,68岁失意选择了吞药自尽,骨灰至今都没有找到 - 天天要闻

看守发现时,他已经没意识了,手里的烟还在烧。他们赶紧送医院,可抢救没用。为了遮掩真相,审查人员把他的名字改成“李明”,草草火化了遗体。火化后,骨灰被随便处理,从此没了踪影。

悲剧结局,骨灰之谜

李立三走了,苦难却没放过他的家人。1967年6月23日,他去世第二天,妻子李莎就被抓了,以“苏联特务”的罪名关进秦城监狱,在牢里熬了八年。他们的两个女儿李英男和李亚兰也没逃掉,1967年10月被逮捕,也关在秦城监狱,直到1969年8月才放出来,被送到农村干活儿改造。

他是原政治局常委,68岁失意选择了吞药自尽,骨灰至今都没有找到 - 天天要闻

他死后,名誉也没保住。直到1980年,党中央才决定给他彻底平反。1980年3月20日,北京中山堂开了追悼会,700多人来悼念。彭真主持,邓小平、胡耀邦等领导人都去了,王震念悼词,高度肯定李立三对我国革命的贡献。因为骨灰找不着,追悼会上放了个骨灰盒,里面只有他生前戴的老花镜

他是原政治局常委,68岁失意选择了吞药自尽,骨灰至今都没有找到 - 天天要闻

平反后,他的家乡醴陵修了故居,建了纪念馆,纪念这位工人运动的先驱。1999年11月16日,党中央开了李立三诞辰100周年座谈会,魏建行等领导高度评价他的历史功绩。他的名字重新写进党史,成了激励后人的精神符号。

如今,李立三离开咱们半个多世纪了,。他的骨灰没找到,可他的精神却像灯塔,照着我国革命的曲折路。

他是原政治局常委,68岁失意选择了吞药自尽,骨灰至今都没有找到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印尼华侨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 天天要闻

印尼华侨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2025年5月11日下午3时,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25位印尼华人华侨组成的参访团,成员平均年龄超过75岁,最年长者88岁。他们中有人坐着轮椅、有人拄着拐杖,全程紧跟讲解员步伐,无一人掉队。参访团此行是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特意到馆重温历史,并合唱《松花江上》。 参访团成员虽年事已高,...
这届山西年轻人!结婚主打一个开心 - 天天要闻

这届山西年轻人!结婚主打一个开心

当传统婚宴遇上Z世代脑洞山西这届年轻人彻底颠覆“结婚标配”!从电动车队的拉风接亲到火锅店里的誓言公交车上的浪漫他们用行动证明结婚不卷排场快乐才是终极仪式感Part.01没有豪车轰鸣却引得路人祝福鸣笛3月6日运城小伙带领30辆电动车迎亲车把系气球后视镜系红绸带车队穿行大街小巷路人纷纷拍照“比超跑车队还吸睛!环保又...
洪秀柱黄智贤邱毅王炳忠等,建议统一后台湾地区新管理团队名单 - 天天要闻

洪秀柱黄智贤邱毅王炳忠等,建议统一后台湾地区新管理团队名单

两岸关系这个大棋盘上,总有些声音让人耳朵一竖,特别是谈到台湾和大陆统一后的事。洪秀柱那句“两岸同属一中,终极目标是统一”,掷地有声,直接点燃了不少讨论。而黄智贤、邱毅、王炳忠这些名字,也常跟“统一”俩字绑在一起。他们不光是喊口号,还真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