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郡1家犯错,为何玉帝要惩罚百姓3年?玉帝:此规矩自古有之!

看过西游记的朋友都知道,在唐僧师徒路过凤仙郡的时候,看到了郡主发的榜文,大致就是请求有志之士帮忙求雨,为何要求雨呢?一问才得知,原来这个地方已经三年都没下雨了,导致地里庄稼颗粒无收,从而导致百姓们食不果腹,流离失所。

可究竟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原来是郡主一家犯错,惹怒了玉帝,这才导致凤仙郡遭此大难。明明是郡主儿子抢占民女,后又因为郡主老婆,推翻了玉帝的供桌,最终玉帝下令,此地三年内不准下雨,这可苦坏了当地的老百姓

看到这可能大家不理解,明明是郡主一家犯错,为何玉帝要惩罚凤仙郡百姓呢?

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文化背景,以及人物背景来分析了,我们都知道,吴承恩是明朝时期的人物,那他所受到的思想,自然是跟历史背景是息息相关的,古代有一种惩罚制度叫“连坐”。所谓连坐制度是指本人未实施犯罪行为,但因与犯罪者有某种关系而受牵连入罪。

连坐制起始于周春秋战国时期、君主专制将控制人民与占有土地视为国家的头等事务,而严格进行户籍管理是中国很早就有了人口户籍登录管理制度。

当时,卫鞅(即商鞅)在秦国变法,为了巩固君主统治,颁布连坐法。这是在户籍编制的基础上实行的。

卫鞅一派法家认为,要使君主政权达到“至治”,必须使得“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就是说,最亲密的夫妻和朋友,也不能互相包庇,而要向朝廷检举揭发,使得任何“恶”“非”都不能隐匿。

只有这样,“其势难匿者,虽跖不为非焉”(《商君书·禁使篇》)。实行连坐法的目的,就是要使得人民互相保证,互相监视,互相揭发,一人有罪,五人连坐,即使是跖也没有办法为非作恶。

而这一制度也被吴承恩,巧妙的用到了西游记里,由此也就好理解了,在凤仙郡,虽然是郡主一家犯的错误,但按照连坐制度来说,郡主身为一郡之主,百姓们自然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那这种制度是否合理呢?自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在影视拍摄中,一开始玉帝让凤仙郡的郡主反思自己,反思不到位,依旧不给下雨。可到最后,反而玉帝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也算给大家了一个完美的答复。

当然,有关这一难,大家也有着另一种解释,大致是说,西游记本就是一部佛道相争的小说,通过贬低玉帝,让玉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也抬高了佛家的地位。

其实我倒觉得,小说就是小说,这一情节不过是吴承恩为了讽刺当时的制度,以及为了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这也是西游记在古时候被称为禁书的原因。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呢?欢迎您的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