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恨绵绵无绝期”,失去杨玉环的唐玄宗,心中究竟有哪些恨

2021年01月05日09:20:33 历史 1684

白居易的诗《长恨歌》里,写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是“此恨绵绵无绝期”。那么,为什么最后一句写这个?这里的“恨”,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我认为,白居易在这里写“恨”,有几层意思。

“此恨绵绵无绝期”,失去杨玉环的唐玄宗,心中究竟有哪些恨 - 天天要闻

(杨贵妃之死)

一、生离死别之恨。

唐玄宗在离开长安的时候,可能根本就没有想过,有人会杀掉他最喜爱的杨贵妃。杨贵妃可能也从来也没想过,她会被内部人给搞死。是的,他们可能想过被安禄山等叛军给杀死,但是绝对不会想到杀掉她的,竟然是自己人。

对于唐玄宗来说,无论如何他是接受不了杨贵妃被杀死这个事实的。一者,他获得杨贵妃,可以说非常不容易。他冒着因为抢夺儿媳妇,被天下人讽刺挖苦的危险。乾坤大挪移,终于把杨贵妃搞到手。二者,他年纪太大了,确实需要有一个这种知冷知热,又秀色可餐的人,在身边服侍他。三者,他作为一个皇帝,竟然连自己的女人也保护不了,不得不同意女人被逼死。他的权威,明显地受到了严重挑战。四者,他知道,自己保不住杨贵妃命的时候,杨贵妃肯定会鄙视他,瞧不起他,觉得他这个权力无边的男人,竟然如此没有出息。

眼睁睁的看着杨贵妃被杀死,唐玄宗的心里,怎么会没有仇恨呢?

也许他在同意杀死杨贵妃的时候,心里还在想着,等到“安史之乱”被平定以后,他一定要为杨贵妃报仇雪恨。可是不久后,他的皇位就被夺去了。显然,报仇雪恨的目标,就实现不了了。他心里的仇恨,怎么会消得掉呢?

“此恨绵绵无绝期”,失去杨玉环的唐玄宗,心中究竟有哪些恨 - 天天要闻

(安史之乱)

二、无尽思念之恨。

如果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以后,能够继续当皇帝,那么他可能不会那么在意杨贵妃。毕竟天下的美人多的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只要他一声令下,自然就会有美女呈送到他面前。

但是他的皇位失去了,他变成太上皇了。既然已经变成太上皇了,显然就没有再占有天下美女这样一个权利了。而守在他身边的,尽是一些不合他意的,他也曾经很瞧不上的那些嫔妃们。

这样一来,他对杨玉环的思念,就会无时不刻地存在。唐玄宗无时不刻地思念杨玉环,只有到了去世的那一天,他可能才不再有思念。这个“恨”,怎么会消得掉呢?

“此恨绵绵无绝期”,失去杨玉环的唐玄宗,心中究竟有哪些恨 - 天天要闻

(唐玄宗剧照)

三、无法长久之恨。

这里其实还提到了一个很大的概念。白居易想表达的是,就算唐玄宗和杨玉环能够到天上去相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但是他们就能够实现天长地久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生命是有终结的,感情也是会有终结的。再美好的感情,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可能就发生变化,这就是人生无常的一种表现。

白居易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就是永恒与无常的关系,这也是古人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古人看来,美好的事物都是没办法永久留住的,都是会发生变异的。“天易老,恨难酬”,宋代诗人程垓的《最高楼·旧时心事》中,对“天”和“恨”进行了形象的说明。这里拿恨与天做比对,认为恨比天还不容易消退。所以才会“此恨绵绵”。

“此恨绵绵无绝期”,失去杨玉环的唐玄宗,心中究竟有哪些恨 - 天天要闻

(杨贵妃)

四、不能通达之恨。

白居易这里写的是一首诗。所有的文学作品,所表达的都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既是写别人,同时也是写自己,也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想法。

古代的文人大都不满意现实生活,都觉得自己无法获得重用,无法建功立业,无法实现通达。不能实现通达的原因,并非自己没有才华,反而是满腹才华,却不被皇帝所赏赐。

当古人表达自己满腹才华,却不被赏赐的时候,他们通常会用“皇帝的嫔妃”来自喻。他们写嫔妃不受君王待见,其实想表达的,就是自己不受皇帝喜爱,得不到皇帝的提拔。

白居易这里写杨贵妃深得唐玄宗的喜爱,而且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绵绵无绝期。事实上也就是在表达自己无法像杨贵妃那样,获得皇帝的恩宠。

这当然是“恨”的。是自己内心之恨。

但是白居易这里同时又表达了,虽然杨贵妃获得了皇帝的恩宠,但是杨贵妃的命运依然不好,这种恩宠根本就无法天长地久。

我们不能说白居易这是一种幸灾乐祸。但是白居易其实也在这里表达了一个意思,就算真的能够受到恩宠,又怎么样呢?世事无常,美好的东西永远不可能延续,这是没办法解决的问题。

总之,作为一首诗的最后一句,白居易在这里所要表达的,显然就是这首诗的主旨,而他也通过一个“恨”字,把这首诗的主旨,揭示得淋漓尽致。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知否:顶级贵女?诰命夫人?没有一个人能逃脱“熊孩子”定律 - 天天要闻

知否:顶级贵女?诰命夫人?没有一个人能逃脱“熊孩子”定律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人物解读第五百九十六期:不管哪个时代,当了母亲了,都逃脱不了熊孩子定律。01对小夫妻来说,真正的考验,是从有了孩子开始的。如明兰、张桂芬这般,出入都能呼奴唤婢的贵妇人,孩子是可以交给可以信任的丫鬟婆子的。所以,她们
圆桌|当代艺术如何面对历史遗迹 - 天天要闻

圆桌|当代艺术如何面对历史遗迹

澎湃新闻获悉,由敦煌当代美术馆主办的“穿越时空的回响:当代艺术与历史遗迹”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上海长阳创谷C4·创谷剧场举办。活动现场,10余位学者、艺术家以“时代错置”与文化遗存价值为主线,围绕艺术创作与历史遗存、展陈实践对时空观念的重塑、历史遗迹再阐释三个主题展开讨论。艺术展览如何面对历史遗迹在“穿...
崔康熙赛后透露泽卡和吴兴涵伤病情况,谢辉认为应该平局更合理 - 天天要闻

崔康熙赛后透露泽卡和吴兴涵伤病情况,谢辉认为应该平局更合理

在中超第五轮的一场比赛中,山东泰山客场挑战长春亚泰,本场比赛泰山队这边克雷桑率先打破场上僵局,而长春亚泰这边老将谭龙则是延续了神勇的状态,帮助球队扳平了比分,不过最终泰山队还是依靠马德鲁加的进球,最终以2-1战胜了长春亚泰,而长春亚泰则是未能打破自2014年5月后逢泰山队不胜的魔咒。在中超第五轮的一场比赛中...
朝鲜哲宗的曾祖母——肃嫔林氏(思悼世子的妃嫔) - 天天要闻

朝鲜哲宗的曾祖母——肃嫔林氏(思悼世子的妃嫔)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人物是思悼世子(朝鲜英祖的儿子)的妃嫔,同时也是朝鲜哲宗的曾祖母,她就是肃嫔林氏,接下来我将给大家详细的介绍她的一生。肃嫔林氏身份低微,她的父亲名叫林枝蕃,除了这个名字,朝鲜历史上没有任何关于林枝蕃的记载。
蛀虫•败类•始作俑者 - 天天要闻

蛀虫•败类•始作俑者

宋协伟清明节次日,中央美院院长教授、“毒教材”审核者宋协伟被逮捕!紧随其后,《艺术与设计》编辑部称其论文中“引用的部分内容未标明来源,这种行为已构成抄袭,严重违反了学术规范和出版伦理”,故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维护学术诚信:关于宋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