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早逝清朝女科学家,被外国人印在明信片上,国内却鲜为人知

2020年12月16日01:05:28 历史 1901

在央视最近出的"国家宝藏"第三季第一集的节目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我国伟大的清朝女科学家,她因为在世界天文学上杰出的贡献,被外国人印在明信片和杂志封面上,甚至以她的名字来命名金星上的陨石,但在中国却鲜为人知。

29岁早逝清朝女科学家,被外国人印在明信片上,国内却鲜为人知 - 天天要闻

胡思敬在《十朝新语外编》评价她:"学骑射,通星象,精历算,工诗文,擅绘画,通医理,破礼教。""嘉定钱大昕重其学,以为班昭以后一人而已。"

她就是王贞仪

29岁早逝清朝女科学家,被外国人印在明信片上,国内却鲜为人知 - 天天要闻

1、"离经叛道"不走寻常路的少女王贞仪

王贞仪出生在乾隆年间的一个医生家庭,爷爷曾任宣化知府,精通历算,学识渊博。父亲是一位有名的医生,也当过官。

王贞仪从小受爷爷耳濡目染,对天文和历算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11岁时,爷爷逝世,王贞仪随奶奶去吉林为爷爷奔丧,之后便在吉林生活了五年。

爷爷一生博览群书。藏书颇丰,据说有75柜之多。在吉林常年居住使她有机会阅读爷爷丰富的藏书,学习到很多天文、历法、数学、文学等各类知识。

29岁早逝清朝女科学家,被外国人印在明信片上,国内却鲜为人知 - 天天要闻

16岁时,王贞仪又跟随父亲行医,走遍大江南北,去过内蒙古、北京、陕西、湖北、广东和安徽等地。长时间耳濡目染父亲治病救人的她也变得精通医理,医术甚至不差于远近闻名的父亲。

有一次有西方传教士来见乾隆皇帝,途中染病,便想找王贞仪的父亲治病,没想到父亲刚好也生病了,情急之下,王贞仪替父出诊,三日便将西洋人的病治好。

29岁早逝清朝女科学家,被外国人印在明信片上,国内却鲜为人知 - 天天要闻

交谈之中,与西洋人聊到了天文学知识,王贞仪以她独到的见解,解释了日食和月食的原理,其学识令西洋人瞠目结舌。

王贞仪还喜欢夜间一个人坐在山头观察星空,看斗转星移,一个关于星空的梦想一直藏在她的心灵深处。在没有任何现代化仪器和观测工具的情况下,她所撰写的《月食解》一文中,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明确否决了前人所总结的"太阳在地球和月亮中间"的说法,精辟地阐述了很多天文现象的发生,那年她只有20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用在王贞仪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然而,在现代人看来如此卓绝的她,在当时众多人眼里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另类。在本应该结婚论嫁的年龄,她潜心学问,研究天文历法,甚至被周围的人说她脑子不太正常。在当时女孩在十四五岁就要结婚生子,"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她一直到25岁,才嫁给丈夫詹枚,无疑是"离经叛道"之举。

然而,如果没有她的"离经叛道",也许就没有后来的这位伟大女科学家。

29岁早逝清朝女科学家,被外国人印在明信片上,国内却鲜为人知 - 天天要闻

天妒英才,29岁英年早逝,成就斐然

结婚后的王贞仪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她依旧抽空钻研天文、数学,并得到了丈夫的支持和理解,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然而,好景不长,结婚仅4年后,王贞仪就因病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9岁的花季,丈夫詹枚也在她去世几年后随她而去。

29年的光阴,如同烟花般稍纵即逝,然而她却在后世留下了永远的璀璨。王贞仪一生著作等身,有她亲自撰写,以及由后人整理的她的著作在世界天文学、数学等领域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参考资料。

她短暂一生的著作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星象图释》、《重订策算证伪》、《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等天文数学著作,将复杂难懂的天文、物理、数学知识通俗易懂地进行阐述说理,让科学知识的科普不再举步维艰。

29岁早逝清朝女科学家,被外国人印在明信片上,国内却鲜为人知 - 天天要闻

她提出的"地圆说",以及对于日食、月食的解释,与现在的理论无异,这在当时是惊人的。

王贞仪还批判封建迷信,指出风水之事是鬼神之说,炼丹修仙之术是自欺欺人,这无疑也是非常有远见的理论。

除了天文、数学、物理、医学,王贞仪在文学上也有很深的造诣,著作有《德风亭诗钞》、《德风亭集》等。

29岁早逝清朝女科学家,被外国人印在明信片上,国内却鲜为人知 - 天天要闻

"缩颈坐秋风,雄心冷如鹜,何时脱锦帷,怒翮摩霄去。"——王贞仪《题架上鹰》

"重门严析钥,盘岭踞咽喉。白日千岩俯,黄河一线流。"——王贞仪《过潼关》

"春雨歇。杨花两岸飞晴雪。飞晴雪。江途渺渺,扬舲三浙。潮来胥口声悲咽。烟波一棹真浮叶。真浮叶。蓬窗闲坐,书翻越绝。"——王贞仪《忆秦娥 春暮,钱塘舟中作》

在王贞仪的诗词中,一点也看不到闺怨离愁,用清朝袁枚的话说:"有奇杰之气,不类女流。"

虽然她的一生如此短暂,但她留给我们的知识和精神财富,就如同她迷恋的星辰一样永远闪烁着光芒。

29岁早逝清朝女科学家,被外国人印在明信片上,国内却鲜为人知 - 天天要闻

在国外备受关注的她,在国内却鲜为人知

29岁英年早逝成就斐然的王贞仪,在当世不被理解。在后世,也并不被人熟知。直到200多年后,她的著作和成就被世界科学界认可,她才从国外"火"到了国内。

2004年,国际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为了纪念王贞仪在天文学上的贡献,以她的名字命名了金星上的一个陨石坑。

2016年,美国畅销书《勇往直前:50位杰出女科学家改变世界的故事》中,王贞仪和居里夫人、吴健雄等一起被列入其中。

29岁早逝清朝女科学家,被外国人印在明信片上,国内却鲜为人知 - 天天要闻

2018年,美国数学教授撰写的《数学的力量:数学的反叛女性》里,专门介绍了王贞仪在数学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世界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更是将王贞仪列入"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性科学家之一"。

那位当初一个人在夜深人静独孤仰望星空的女孩子,一定不会想到,几百年后,人类可以通过先进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她眼中的星辰大海,并验证她当初的设想。王贞仪更想不到,会有用她名字命名的陨石坑,将在银河系、在浩渺的太空永存。

29岁早逝清朝女科学家,被外国人印在明信片上,国内却鲜为人知 - 天天要闻

在中国,透过"国家宝藏"中演员张子枫对王贞仪的演绎,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她的故事也被更多人知晓。

愿我们也可以像王贞仪一样,有所热爱,有所坚持,读书行路,目光所至,皆是星辰大海。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特朗普:中国突然改变主意,但不要紧,能让中国15分钟内同意交易 - 天天要闻

特朗普:中国突然改变主意,但不要紧,能让中国15分钟内同意交易

尽管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引发了全美民众的反对浪潮,但他依旧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空军一号上,特朗普更是声称“原本Tik Tok的协议已经很接近达成了,但由于在关税政策中国突然改变了主意,但这并不要紧,自己能够在15分钟内让中国同意这笔交易,只要自己降税的话”。
特朗普对其他国家暂缓90天执行新关税,说明关税战就是儿戏 - 天天要闻

特朗普对其他国家暂缓90天执行新关税,说明关税战就是儿戏

兄弟们,就在中国对美国加了 50% 的关税之后,特朗普再次对我们加了 21% 的关税,现在整体关税已经达到 125%。同时,特朗普暂停了对除中国之外其他所有国家的加征关税政策,而且要把对其他国家加征关税的税点降到 10%。这进一步证明我昨天视频里的分析完全正确
每月1500万退休金没了,尹锡悦亮底牌行动,否则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闻

每月1500万退休金没了,尹锡悦亮底牌行动,否则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韩国政坛那可是热闹非凡,就像一场大戏,一出接着一出。当地时间 4 月 4 日上午 11 时 22 分,韩国宪法法院代理院长文炯培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总统尹锡悦被罢免,判决立即生效。这一下子,尹锡悦可就从高高在上的总统宝座上跌落下来了,不仅失去了总统权力,各
中方没得选,直接改手术刀为亮剑,特朗普被催辞职,叛徒纷纷冒头 - 天天要闻

中方没得选,直接改手术刀为亮剑,特朗普被催辞职,叛徒纷纷冒头

最近这国际局势啊,那真叫一个风云变幻,热闹得很。特朗普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对中国发起了关税大战,这一来可就搅得全球经济的池水是波涛汹涌。可让人意外的是,这次咱中国一改之前相对温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剑”,那反击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给震住了。与此同时,在美国国
中方手术刀变剑,27国反将美国一军,特朗普气得要对华加50%关税 - 天天要闻

中方手术刀变剑,27国反将美国一军,特朗普气得要对华加50%关税

最近这国际局势,因为美国的关税战那是闹得沸沸扬扬。特朗普大手一挥,对全球发动关税战,这一回,咱们中国可不再像以前那样小打小闹地反击,直接“手术刀”变“利剑”,给美国来了个狠狠的回击。更让美国没想到的是,欧盟 27 国也紧跟其后,准备对美国反制,这可把特朗普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