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擒于禁的是张飞,将发生三件有趣的事情,三国历史也可能改写

2020年08月14日22:04:26 历史 1525

关云长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他怒斥降将于禁的时候,也是豪气干云:“吾杀汝,犹杀狗彘耳,空污刀斧!”

于禁兵败投降而不自尽以谢曹操,固然有不足取之处,但是在后汉三国乱世,战败投降后封侯拜将者比比皆是,为什么只有于禁受此羞辱?细看之后我们也有点为于禁关羽乃至刘备惋惜:如果擒于禁的不是关羽而是张飞,那么将会发生三件有趣的事情,三国历史也可能改写。

如果擒于禁的是张飞,将发生三件有趣的事情,三国历史也可能改写 - 天天要闻

读者诸君都知道:五子良将中的张辽、张郃、徐晃都曾与曹军作战,投降后都受到了极高的礼遇,关羽本人也曾短暂降曹,如果不是曹操争取,关羽还真未必能得到汉寿亭侯的爵位。

既然战败投降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情,老战友于禁向自己叩首请降后,关羽为什么不“亲解其缚延之上座”?从这个问题,我们又想到了另外一些事情:如果关羽善待于禁,于禁能不能成为关羽得力助手?如果擒于禁的不是关羽是张飞,荆州能否不丢?三国历史能否改写?

关羽水淹七军这件事,《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记载基本一致,而《三国演义》的记载更为精彩,所以咱们今天讨论的时候,主要是以《三国演义》为依据。

如果擒于禁的是张飞,将发生三件有趣的事情,三国历史也可能改写 - 天天要闻

我们细看三国演义,就会发现关羽对于禁和庞德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被周仓在水中生擒后,庞德十分嚣张:“横眉怒目,立而不跪……骂不绝口。”

面对射伤自己的庞德,关羽十分客气,甚至还耐心地做了一番说服工作。但是看着“拜伏于地,乞哀请命”的于禁,关羽却冷嘲热讽之后将其关进了监狱。

如果擒于禁的是张飞,将发生三件有趣的事情,三国历史也可能改写 - 天天要闻

这时候我们就发现于禁做错了一件事:上面高坐的是老战友老上级关羽,只要于禁稍微强硬一点,哪怕是沉默不语,关羽也会走上前来给他松绑,没准儿还会摆上一席酒宴,跟他聊一聊当年并肩作战的感情,顺便谈一谈他投降后的优厚待遇。

关羽给于禁当过上级,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有描述。

当年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之后,还想再替曹操办几件漂亮事儿,以便心安理得地离开。恰好这时候汝南黄巾旧部刘辟龚都起事,曹洪屡战屡败飞书求援,于是关羽主动请缨:“关某愿施犬马之劳,破汝南贼寇……关某久闲,必生疾病,愿再一行。”

关羽再三请战,曹操也不好不给面子,于是“曹操壮之,点兵五万,使于禁、乐进为副将,次日便行。”

如果擒于禁的是张飞,将发生三件有趣的事情,三国历史也可能改写 - 天天要闻

毕竟有过并肩战斗的袍泽之谊,关羽根本不可能对于禁太过绝情,更不会二话不说就下令推出斩首。也许关羽此时已经想了好几套预案,准备把曹营这位假节钺的左将军拉到自己阵营——在此之前,还没有人收降过这么高级的军官,这可是一件大功劳。

但是于禁一见面就磕头求饶,把关羽气得胡子都飘起来了:没想到你小子这么怂,往后别跟人说你当过我的副将!

如果擒于禁的是张飞,将发生三件有趣的事情,三国历史也可能改写 - 天天要闻

关羽怒极反笑,下令将于禁关进了大牢:不说用,也不说杀,就是要让于禁反省一下自己的表现有多丢人。

于禁一招失措满盘皆输,不但自己颜面扫地,也让关羽兴致索然:张飞义释“断头将军”严颜,赢得“有国士之风”的美名,我收留主动叩首请降的于禁,还真没啥成就感。

于禁之所以主动叩首请降,可能是因为关羽曾经当过他的主将,所以他对关羽有一种“天然怕”,但是面对没啥交情的张飞,可能情况就不一样了。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件有趣的事情:张飞义释于禁。

如果擒于禁的是张飞,将发生三件有趣的事情,三国历史也可能改写 - 天天要闻

如果擒于禁是张飞,那么于禁起码可以坚持三分钟,有这三分钟时间,就足够张飞“下阶喝退左右,亲解其缚,取衣衣之,扶在正中高坐,低头便拜”了——张三爷就是这样感动严颜的。

张飞和于禁这一番表演,肯定会赢得一片喝彩之声,于禁投降有台阶也有面子,张飞更是会名利双收:既赢得了宽宏大量礼贤下士的美名,麾下又多了一员大将,那落水被擒的三万曹军,也可以为自己所用了。

如果擒于禁的是张飞,将发生三件有趣的事情,三国历史也可能改写 - 天天要闻

在张飞感召下真心归附,那么第二件有趣的事情就会跟着发生:曹仁把领着败兵的于禁接入樊城,就会发现于禁身边的副将不是庞德,而是一个越看越眼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家伙。

正在寒暄之际,那豹头大汉环眼一瞪,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在转瞬之间就把曹仁撂倒了。

读者诸君都知道,在刘备阵营中,第一个会用计的是军师诸葛亮,第二个就是张飞张翼德了。如果张飞生擒并劝降于禁,就完全可以用于禁诈开樊城城门。

于禁诈开樊城,那么就会发生在张飞看来很有趣而张辽徐晃看来很悲催的事情:大家昼夜兼程累得上气不接下赶到樊城,却看见城楼之上,张飞和于禁真左手鸡腿右手酒碗,正喝得不亦乐乎。

如果擒于禁的是张飞,将发生三件有趣的事情,三国历史也可能改写 - 天天要闻

我们还要看到另外一点:襄樊之战早日取得完胜,孙权根本来不及下手偷袭。荆州不丢,跨有荆益的刘备就可以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策,两路大军分进合击对曹魏发动猛攻了。

如果擒于禁的是张飞而不是关羽,三国历史肯定要改写:张飞会用计,而关羽只知道一味猛攻,结果顿兵坚城之下,直到徐晃大军赶到,岌岌可危的樊城还摇摇晃晃着没有倒掉。

于禁遇到曾经有过降曹经历而又十分骄傲的关羽,于是于禁悲剧了,关羽悲剧了,连刘备也悲剧了。

如果擒于禁的是张飞,将发生三件有趣的事情,三国历史也可能改写 - 天天要闻

至于有人说关羽囚禁于禁是出于保护目的,这好像有点不靠谱:在后汉三国年间,枭雄们都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将领战败投降而诛灭三族的事情极少发生。比如蜀汉的黄权投降曹魏,他的家人留在成都还照旧领工资,他的儿子黄崇继续为蜀汉征战,最后跟随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一起牺牲于绵竹。

在于禁请降关羽嘲讽这个过程中,是于禁有错在先,关羽接下来的处理方式似乎也不够完美。错上加错,导致于禁和关羽的结局都令人叹息。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展开设想了:如果于禁像庞德一样威武不屈,是否会赢得关羽的尊敬?如果于禁真心归附,张飞敢用他赚取樊城吗?于禁会不会把张飞骗进樊城逮住?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特大暴雨!或破历史极值!紧急提醒 - 天天要闻

特大暴雨!或破历史极值!紧急提醒

南方人做好准备!今年以来强度最强暴雨、大暴雨范围最大的新一轮降水于昨日(5月27日)夜间开始登场部分地区日雨量或破5月极值!接下来两天将横扫南方大部地区此次降水单日降雨量大局地降雨具有极端性且强降雨落区与上一轮高度重叠致灾风险高,需高度警惕!此轮强降雨究竟有何特点?强度强!暴雨或大暴雨成过程“标配”昨日...
上海解放76周年,在李白烈士故居共忆“永不消逝的电波” - 天天要闻

上海解放76周年,在李白烈士故居共忆“永不消逝的电波”

吴侬软语的评弹、铿锵有力的解说,一同讲述着革命先烈壮烈而感人的故事。今天是上海解放76周年,李白烈士故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电波从这里发出”专场活动,以独特的方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伊始,虹口区黄渡居民区党总支与虹口区评弹协会党支部签署了共建协议,在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等方面的合作迈出坚实...
台媒:赖清德当局强推全台“中正路”改名,蒋万安批“只搞政治、不办正事,无法苟同” - 天天要闻

台媒:赖清德当局强推全台“中正路”改名,蒋万安批“只搞政治、不办正事,无法苟同”

【环球网报道】赖清德当局在岛内大搞“去蒋化”,全台的“中正路”酝酿改名。据台湾《联合报》5月27日报道,台“内政部”负责人刘世芳称,希望岛内各县市地方政府推动改名,被台中市长卢秀燕反呛“吃饱太闲”。台北市长蒋万安今日(27日)也批评称,民进党当局“只搞政治,不办正事”,无法苟同。当地民政局长陈永德也说,...
76年弹痕依旧!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区!居民含泪抚摸:感觉特别亲切 - 天天要闻

76年弹痕依旧!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区!居民含泪抚摸:感觉特别亲切

就在今天,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回家”了!5月27日上午,彭浦新村街道彭一小区举行历史见证物回搬暨上海解放76周年纪念活动,欢迎一座见证上海解放烽火岁月的碉堡以及彭浦新村历史纪念浮雕,在历经三年多的保护性迁移后正式回迁原址。“彭浦新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奇经历、光荣梦想的地方,见证了彭浦新村人民不屈...
女子遇刺身亡  凶手 “精神分裂” 一审改期 - 天天要闻

女子遇刺身亡 凶手 “精神分裂” 一审改期

2025 年 5 月 27 日,成都阴雨连绵。备受关注的成都 27 岁女子在家门口遭精神分裂者捅刺身亡案,原定于今天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但庭前会议后,法院决定延期开庭。案件发生于2024 年 6 月 9 日下午 1 点多,在成都市某小区,35 岁的梁某某来到受害人家门口,无故敲门滋扰并对家门吐口水。受害人发现后让母亲通知...
纪念钱学森归国70周年——侨心筑梦同上“科学报国课” - 天天要闻

纪念钱学森归国70周年——侨心筑梦同上“科学报国课”

“侨心筑梦·科学报国”——纪念钱学森归国70周年专题活动,今天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举行。本次活动由徐汇区委统战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统战部联合主办,旨在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侨界人士的爱国热情,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激励广大留学人员传承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上海市侨联党组书记、主...
古代巨型船只是怎么建造的? - 天天要闻

古代巨型船只是怎么建造的?

古代巨型船只的建造,不仅是当时技术和智慧的结晶,更承载了时代的雄心壮志,古人为什么要建造如此巨大的船只?古代的造船技术远不如今天先进,但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古人依靠智慧与创新,建造出了令后世惊叹的巨型船只,那么古代人是如何在条件极为简陋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