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何为“关中”?“关中”到底在哪儿?范围有多大?

2019年08月07日05:26:18 历史 1756

“关中”何为“关中”?“关中”到底在哪儿?范围有多大? - 天天要闻

关中,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劳动生息。从考古发现的五六十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和大荔头骨化石,到六千多年前的半坡人遗址的古迹来看,证明了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存。

他们通过世世代代的辛勤劳动,掲示了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历史的长长序幕,为古时候关中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

“关中”何为“关中”?“关中”到底在哪儿?范围有多大? - 天天要闻

图片By睁眼看西安

据说,关中之名,起源于战国时期。对于“关中”一词的说法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因西以散关,东以函谷关,南以武关,北以箫关,位居四关之中,因此称为“关中”。另一种认为,左有崤山、函谷关,右有陇山、岷山、大震关,因居两关之间,故以“关中”的说法,都是取居中之意。

而我们今天我所称的“关中”,是西起宝鸡,东到潼关的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面积大约有34000平方公里。

“关中”何为“关中”?“关中”到底在哪儿?范围有多大? - 天天要闻

关中平原,东临滚滚的黄河,南依巍峨重峦的秦岭山脉,北面是逶迤如画的梁山,黄龙山、尧山、嵯峨山、九嵕(zong)山、岐山、湃山、陇山等北山山系。从东向西,群峰起伏,犹如条条游龙,自然而然形成了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在《史记》中被称为“金城千里”和“四塞以固”,的形胜之地。

“关中”何为“关中”?“关中”到底在哪儿?范围有多大?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中平原是由于渭河及其支流冲积而形成的。东宽西窄(三十里至八十里之问),渭水横贯其间。两岸平原均向河谷倾斜,它的支流犹如叶脉一样,向关中平原的各个方向伸延。其特扁是北岸支流(如泾、洛河)源远流长,南岸支流(如流,沪,沣水)短而湍急。而西安附近河流最为密集,有“荡荡乎八川分流”和“八水绕长安”之说。

“关中”何为“关中”?“关中”到底在哪儿?范围有多大? - 天天要闻

由于这些河流的切割,使关中平原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原”,仅有名称的就不下五、六十处,如灞、沪之间的白鹿原,灞河以东的风凉原,灞、渭之间的铜人原,渭、灞与泸之间的龙首原,沪与秀、地之间的乐游原、凤栖原、鸿固原、少陵原,渭河以北的咸阳原等。这些原大都高而平坦,很早以来就是人们的栖息之地。

近年来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不少在原的边缘和原的内部,就是有力的证明。特别在汉、唐之际,封建王朝把皇家陵园选在原上(如少凌原、咸阳原等),在原上开僻风景游览区风光。

“关中”何为“关中”?“关中”到底在哪儿?范围有多大? - 天天要闻

关中平原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年降雨量在500毫米左右,平均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加之这里属于黄土地带,土壤疏松肥沃,易于农作物生长。

《史记》中就有“沃野千里”和“天府之国”的称誉,优越的自然环墩所以,西周、秦、西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皆等(两种特殊情况:一是东汉末年,汉献帝被迫迁都长安。但六年后便被曹操迎到了许昌;另一个是西晋末年,晋愍帝在长安只待了3年就亡国。但东汉、西晋两朝毕竟是正统王朝,且两朝末年在长安定都也都是国家意志主导的行为,因此也可以算上。)十三个王朝先后在这里建都,历时一千多年。

“关中”何为“关中”?“关中”到底在哪儿?范围有多大? - 天天要闻

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军,如西汉末年的绿眉、赤眉,唐代末年的黄巢,明代木年的李自成等,也都在这里建立过农民政权,极大地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者,为关中的发展增添了光辉。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巷道里的 “中国脊梁”,原来是他! - 天天要闻

巷道里的 “中国脊梁”,原来是他!

近日一段贵州榕江抢险一线的视频让无数网友泪目这个背影被称为巷道里的“中国脊梁”这名只留下背影的战士被找到了!他叫马东升是武警贵州总队的一名战士7月1日武警贵州总队官兵深入贵州榕江县城的小区、巷道清淤排障马东升所在的任务地点在一处巷道内那里地势低洼、空间狭小还有一段长约25米、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忆当时巷...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合作,通过对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约为距今30万年的木器,与木器伴生的文化遗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 天天要闻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1942年,新四军指挥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烟盒,脸色平静,接连下达了多道重要命令:全军保持无线电静默,派骑兵,火速追上高级干部,让他们紧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个新四军的指挥体系,可能就被日军给一锅端了。粟裕将军究竟在香烟盒上看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 天天要闻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资区普查队发现两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桥——梅岭惠安桥和上仑石塔及水尾桥。它们不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节点,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有趣的民间传说。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 天天要闻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7月3日,一场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家国情怀的捐赠仪式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举行。捐赠人王晓思先生将其父亲——老战士、老党员、著名文艺工作者王云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贵抗战文物及史料,无偿捐赠给该馆永久收藏。把个人记忆、家庭记忆变为社会记忆王云同志(1920-1980)是一位经历丰富、贡献卓著的老战士和文艺工作者。...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 天天要闻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7月4日,香港培侨中学在校内举行活动,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据了解,培侨中学在2025年7月1日组织60名师生代表团到北京参加天安门升旗仪式,并获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赠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编号2023-0205号)。图为迎国旗仪式。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7月4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