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河南地”、河西走廊,组织“漠北会战”,重创匈奴;改变初衷,衰年思变

2020年04月06日16:15:06 历史 1114

汉武帝刘彻时期,为了边境的安宁,用兵不断。用兵方向主要是“四夷”(居住在汉族周边的少数民族)。其中的重大军事行动主要有:北伐匈奴、南平两越、东定朝鲜、通西域等。北伐匈奴,是重中之重,也是汉武帝一朝历时最久、用兵最多、规模最大的军事行动。

一、为安边陲,凝心力伐匈奴。

汉武帝刘彻承继大位后,就思考着如何解除北部匈奴的威胁,使得边陲安宁,国内和顺。

收“河南地”、河西走廊,组织“漠北会战”,重创匈奴;改变初衷,衰年思变 - 天天要闻

汉武帝(像)

1、伏击不成,“和亲”终结。元光二年,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富商聂壹间接地向汉武帝刘彻献计说,我们可以诱惑匈奴人南下,然后在合适的位置部署伏兵,围歼他们。刘彻与相关人员商讨后,认为此方案可行。

收“河南地”、河西走廊,组织“漠北会战”,重创匈奴;改变初衷,衰年思变 - 天天要闻

聂壹献计(剧照)

于是,汉武帝刘彻就让聂壹以献马邑城为诱饵,负责把匈奴人引入包围圈。同时,刘彻调派30万大军,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准备痛歼匈奴大军。

可是,受到诱惑的匈奴人在进军马邑城的途中,主帅军臣单于发现旷野中不见一个人,起了疑心。于是他派军兵攻下一个碉堡,逼问了俘获的一名汉军尉史后,知晓了汉军的妙计,随即迅速退兵北归。

收“河南地”、河西走廊,组织“漠北会战”,重创匈奴;改变初衷,衰年思变 - 天天要闻

军臣单于识破汉军之计(剧照)

随着此次伏击战的无功而结,大汉、匈奴的“和亲”政策画上了句号。

2、首次北伐,三路无功。四年后的元光六年,踌躇满志的汉武帝组织发动了对匈奴的第一次北伐。刘彻集结了四万精锐骑兵,分四路北上征伐匈奴:车骑将军卫青从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出击;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出击;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南)出击;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出击

收“河南地”、河西走廊,组织“漠北会战”,重创匈奴;改变初衷,衰年思变 - 天天要闻

大汉军队出击(图景)

此次攻击匈奴,四路大军在东西千余里的战线上,同时发起进攻。其中,卫青率领大军全力进击匈奴的“圣地”龙城( 匈奴人祭祀天地、祖先与鬼神之地)。行动突然、迅猛的卫青大军,在战斗中斩首、俘获匈奴将士七千余人,凯旋而归。

但是,公孙敖部被匈奴击败,一万骑兵损失了七千多;李广部更惨,主帅被匈奴活捉,后在被押送途中侥幸逃脱;公孙贺部一路没寻着匈奴军队,徒劳而返。四路大军只有卫青一路建功报捷。卫青从此脱颖而出,并逐步成长为北伐匈奴的主帅。

收“河南地”、河西走廊,组织“漠北会战”,重创匈奴;改变初衷,衰年思变 - 天天要闻

侥幸逃脱的李广(剧照)

3、调整战略,得“河南地”。匈奴的军臣单于见大汉的四路征讨大军,其中有三路或损兵折将、或无功而返,不觉得意起来,随即乘势接连出兵南下攻击、骚扰大汉王朝的边境地区。

于是,汉武帝刘彻决定继续以主动进攻来解决问题。

元朔元年秋,卫青、李息率一支人马从代郡北进,与卫青互为犄角,合力进击匈奴。此次出征,卫青斩杀数千匈奴兵,但李息无功而返。

元朔二年,汉武帝根据现实情况,调整了战略,决定先夺取匈奴人的发祥之地“河南地”。此地水草丰美,离长安较近,直线距离仅700公里。秦将蒙恬曾攻取“河南地”,后被匈奴人乘机夺回。现在,汉武帝决定攻取“河南地”,以解除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收“河南地”、河西走廊,组织“漠北会战”,重创匈奴;改变初衷,衰年思变 - 天天要闻

卫青出征(剧照)

这一重任落在了屡获战功的卫青肩上。他奉命率领大军从榆溪塞北上,抵达云中后,突然挥师西进,攻占了高阙,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楼烦王、白羊王与北部匈奴军队的联系。接着,卫青移师南下,大败匈奴军队。楼烦王、白羊王丢下一百多万头牛羊,带着残兵败将仓惶北逃而去。

4、再接再厉,败右贤王。“河南地”被大汉夺占后,新即位的伊稚斜单于便督责匈奴右贤王(“河南地”属于右贤王的辖区)挥军南下,尽快再夺回这块风水宝地。

收“河南地”、河西走廊,组织“漠北会战”,重创匈奴;改变初衷,衰年思变 - 天天要闻

伊稚斜单于(剧照)

汉武帝得知情况后决定组织力量彻底打垮右贤王。于是,元朔五年春,刘彻命令卫青率大军从朔方出击匈奴。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急行军六七百里的卫青大军逼近了右贤王的大营。随着卫青一声令下,大汉军兵杀入了匈奴军营。

收“河南地”、河西走廊,组织“漠北会战”,重创匈奴;改变初衷,衰年思变 - 天天要闻

右贤王(剧照)

当时,以为大汉军队不会深入漠北的匈奴右贤王喝得酩酊大醉。麻痹大意的右贤王被打斗声惊醒后,在数百名精骑的扈从下,落荒而逃。此战,汉军俘获匈奴十余个小王、15000多名军民及数百万头马牛羊。卫青以赫赫战功晋升为大将军。

5、迫退匈奴,收复河西。在汉军的沉重打击下,伊稚斜单于被迫北撤。伊稚斜的北撤,给了汉武帝一个良好的战机:收复河西。

河西,即河西走廊,地势险要。多年来,匈奴经常从此入寇。当时占据河西走廊的是匈奴的浑邪王、休屠王二部。为了确保西北边陲的安全,河西一带,势在必争。汉武帝把夺取河西的重任交给了霍去病(卫青的外甥)。

受命出击的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从陇西出发,一直打到焉支山以西,行程千余里,俘虏、杀死一万五千多名匈奴军兵。是年夏季,霍去病再次率军出击,一直打到祁连山,俘虏、杀死三万多名匈奴军兵。

收“河南地”、河西走廊,组织“漠北会战”,重创匈奴;改变初衷,衰年思变 - 天天要闻

征战沙场的霍去病(剧照)

被霍去病接连两次痛击的浑邪王、休屠王,遭到了伊稚斜单于的严厉斥责后,就有了降汉的打算。后来因为内讧,浑邪王杀了休屠王,并率领四万军兵投降了大汉王朝。从此,河西走廊再无匈奴踪迹。

6、漠北会战,重创匈奴。为了彻底击垮匈奴主力,元狩四年夏天,汉武帝集结了十几万大军,组织“漠北会战”。卫青、霍去病等奉命分头率领大军出征匈奴。

收“河南地”、河西走廊,组织“漠北会战”,重创匈奴;改变初衷,衰年思变 - 天天要闻

“漠北会战”态势图

卫青一路穿越大漠北上,与伊稚斜的主力遭遇,经过一场恶战,匈奴兵败,伊稚斜只带了数百精骑,突围北逃。卫青随即统兵追击,一直追到寘颜山脚下的赵信城,但没有追上。

霍去病一路深入漠北2000多里,遇上了匈奴左贤王的大军。霍去病率军击败了左贤王。这次漠北会战,共计消灭了匈奴军兵九万余人,导致伊稚斜的主力丧失殆尽,无力再南下攻掠。

7、强弩之末,难再续貂。漠北会战后,汉武帝一方面加强边防建设;一方面派出使者,想劝说匈奴归依大汉。可是,匈奴不但不肯归顺,而且扣留了大汉使者苏武等人。

收“河南地”、河西走廊,组织“漠北会战”,重创匈奴;改变初衷,衰年思变 - 天天要闻

被扣留在匈奴的苏武(像)

得知苏武被匈奴扣留的消息后,汉武帝被迫又恢复了军事行动。但由于霍去病、卫青等著名将领都已经先后病逝,现任的北伐主帅李广利又缺才少能,故汉武帝刘彻的北伐再也没有获取大的战果。

二、伤损国本,思得失求变革。

1、得不掩失,耗财伤民。至终,汉武帝刘彻没能彻底解决匈奴的问题,但基本上解除了大汉王朝北部匈奴人的威胁。

但是,征伐战争,尤其是征伐匈奴的战争,耗空了国库,搜刮尽了富商大贾的钱财,也使民众的生活到了崩溃的边缘。从而削弱了大汉国本。

收“河南地”、河西走廊,组织“漠北会战”,重创匈奴;改变初衷,衰年思变 - 天天要闻

农民起义(图景)

难以继续生活下去的贫苦农民不断揭竿而起,欲推翻大汉王朝。到公元前99年前后,已形成了四支规模较大的起义军,每只均有数千人。另外还有许多的小股起义军。从而动摇了政权根基。

2、痛定思痛,衰年变革。汉武帝虽竭力剿灭起义军,然而镇压了一批,又冒出一批。这让汉武帝强烈地意识到,如果不改弦更张,大汉江山将不保。

于是,已到晚年的刘彻痛下罪己诏——《轮台诏》。武汉武帝检讨了自己的失误,决定要把军国大政的重心转移到恢复发展经济上来。

收“河南地”、河西走廊,组织“漠北会战”,重创匈奴;改变初衷,衰年思变 - 天天要闻

汉武帝与卫青(剧照)

汉武帝刘彻曾对卫青说:汉家诸事草创,匈奴等又不断侵陵,我如果不改革制度,后世就无所依据;不出师北伐,天下就难以安定。因此,不得不劳民伤财。但是,如果后世仍像我这样,就会重蹈亡秦的覆辙。

由此看出,汉武帝刘彻是明确国计民生的重要性的,但是他把政策的转变寄希望于下一代。他原本要在有生之年全力处理好匈奴等问题。然而,农民起义等社会危机的爆发,迫使他不得不提前转变大政方针。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 天天要闻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血与火的14年抗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无数国人在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奉献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在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是对日战事最多、最惨烈的正面战场之一。当时全省人口3000万,征募的兵...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 天天要闻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高志凯和他那句“在恒河画一条线”的说法都火了。有网友还提议,这条线未来就应该叫“高志凯线”。印度人听了可能都懵了,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条线的由来高志凯是一位智库学者,他所说的画一条线,实际上是针对臭名昭著的麦克马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 天天要闻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公元 105 年,东汉宫廷宦官蔡伦将一批质地轻薄的 “新纸” 呈给汉和帝。谁也未曾料到,这看似寻常的发明,会成为撬动中华文明进程的杠杆。在此之前,竹简笨重如石,绢帛贵比黄金,知识的传播被牢牢锁在少数人的书架上。
梅国强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梅国强同志逝世

湖北中医药大学7月7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伤寒学泰斗、国医大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得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湖北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梅国强同志因病于2...
日本奇葩陋习,为了繁衍人口不择手段,一直到上个世纪才被废除 - 天天要闻

日本奇葩陋习,为了繁衍人口不择手段,一直到上个世纪才被废除

日本这个国家吧,大家都知道,文化独特,传统深厚。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它那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还藏着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陋习。今天要聊的,就是其中一个特别奇葩的——“夜爬”。这玩意儿在日本社会里流传了好几百年,直到上个世纪才被彻底废除。背后原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