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刘氏诸王当中,琅琊王刘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虽是皇室宗亲,但与刘邦的血缘关系较远,是刘邦同曾祖父的堂弟。他这样的身份,想要封王,必须得靠军功或自身的手段。
事实也是如此,虽然很早就追随刘邦加入反秦大业,但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刘泽的职务只是一个级别很低的郎中,直到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泽跟随刘邦讨伐造反的代王相国陈豨,因作战勇猛,俘虏了陈豨的大将王黄,才因军功被封为营陵侯。
刘泽因军功封侯是事实,但获得博取军功的出场机会,却大有文章。大汉初立,刘邦手下战将如云,按常理很难轮到名不见经传的刘泽出场。刘邦之所以将机会给了刘泽,很可能是因为刘泽的另一个身份:他娶了吕后妹妹吕嬃的女儿,是吕后的外甥女婿。
刘泽的这层关系很值得玩味。史书上没有记载,到底是刘泽处心积虑盯上吕家,还是吕家主动找的刘泽,但有一条脉络很清晰:吕后大肆将吕家的女子,嫁给刘氏宗室,以巩固吕家的地位和权势。刘泽自然也对当时的朝堂形势洞若观火:刘邦之后,朝中大权必将落入吕后之手,此时与吕家结成姻亲,对自己的前程大有裨益。
刘泽见了刘邦,该叫大哥呢?还是称姨父?我们不得而知,但这段乱了辈分的婚姻,刘泽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刘泽的受益,是在成全吕家政治需求的前提下,成功搭乘上了吕家的这艘大船。
被封侯的刘泽,想要再进一步,目标就是诸侯王了。但靠着刘泽这份疏远的皇家血缘关系,依着吕家非核心成员的第二代女婿身份,正常情况下,下辈子都别想了。
二
刘邦去世后,吕后没有悬念地主宰了大汉的军政大权。当权的吕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壮大吕家的政治势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给吕家子侄封诸侯王。
但是,刘邦在世时,曾与功勋集团杀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如今刘邦尸骨未寒,吕后想公开背叛,需要莫大的政治勇气,搞不好就会动摇自己掌权的政治基石,最终砸了自己的脚。
刘泽从中发现了机会,通过花两百斤黄金,买通了一个政治掮客,游说朝中大臣,主动向吕后请求给吕家子侄封王,理由充分:天下是刘氏与吕氏共同打下来的,刘氏可以封王,吕氏自然也可以!
吕后很高兴,借机给吕家一众人封了诸侯王。
之后不久,刘泽的这个政治掮客,再通过吕后身边信任的人,向吕后建言:您一口气给吕家封了这么多诸侯王,刘氏宗亲和大臣们肯定不服,不如在刘氏宗亲中选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也封他为王,以彰显您的公正,以堵众人的悠悠之口。
这个代表性人物选谁呢?自然是刘氏子弟中辈份最高、年龄最长、军功最高的刘泽。
吕后深以为然。于是从齐国的地盘里,划出十几个县来,临时建立一个琅琊国,封刘泽为琅琊王。
吕后的朝廷,未损失一寸土地,既堵了皇室和功臣的口,又顺手为吕家争取了一个诸侯王(在吕后眼里,刘泽是吕家的女婿,也是吕家的人),三全其美。
刘泽顺利从侯进位为王,整个过程从表面上看,是在帮助吕后为吕家人封王,结果也实现了自己顺利达上封王的班车,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且一切水到渠成,既没树敌,更没积怨。
三
公元前180年,临朝称制八年后的吕后因病去世。以周勃、陈平和灌婴为首的臣功集团,以齐王刘襄为首的刘氏宗亲,蠢蠢欲动,意欲发动军事政变,铲除吕氏集团。
齐王刘襄,与京城的两个弟弟朱虚侯和东牟侯,内外结合,想一举推倒吕氏集团,自己当皇帝。
齐王起兵,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身边的琅琊王刘泽,一则是刘泽很有些军事才能,二则是琅琊王离自己的齐国很近,是个巨大的危险因子。
于是,齐王派自己的心腹、郎中令祝午,前往琅琊国游说刘泽:吕氏在京城作乱,齐王打算起兵诛除诸吕,但苦于自己太年轻,威信不足,而且又不懂军事,想将整个齐国交给大王您指挥,请您前往临淄共谋大事。
刘泽大喜,“天下还有这等美事,毫不费力就得了全天下最富足强大的齐国领导权。”
于是,兴冲冲地来到齐国的国都,会见齐王刘襄。
刘襄二话没说,直接就将刘泽扣留了下来,威逼他交出琅琊国的军事指挥权,并派祝午前往琅琊国,征发琅琊国所有的兵员,统归齐王指挥。
刘泽不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而是一着不慎输了整个家底,连自己的性命都交到了别人手里,想死的心都有了。
四
正当刘襄雄心勃勃统兵进京时,老将灌婴领朝廷的十万精锐,挡在了事军要冲荥阳,扼住了进军长安的咽喉,刘襄自知不是灌婴的对手,大军不敢轻动。
不久之后,又从长安传来功臣集团周勃、陈平等人,已经成功发动政变,剪灭了吕氏集团,正在推选新的皇帝人选。
刘泽灵机一动,有了主意。他找到齐王说,“大王您是高皇帝的嫡长孙,理当登基称帝,如今朝中大臣对立谁为帝还举棋不定,而我是刘氏宗室中辈份最高、年龄最大的人,在朝廷当中说话是有份量的,大王不如将我送往长安,我一定说服大臣们,共推您当皇帝。”
为使齐王相信,刘泽还特意加了一句,“您要是做了皇帝,可千万别忘记了我的功劳啊!”
刘襄大喜过望,立马将囚禁中的刘泽,快马送往长安。
刘泽终于脱离苦海,逃出魔掌,性命无忧了!
刘泽在刘氏宗亲和朝廷大臣中说话是有一定的份量,这是事实。来到京城长安的刘泽,直接参与了新皇帝人选的推举,这也是事实。
只不过刘襄没有意料到的是,刘泽不是力荐刘襄为新的皇帝,而坚定反对立刘襄为帝,态度坚决,立场明确,理由充分,“齐王的母舅凶暴残忍,势力强大,立齐王为帝,吕氏作乱的悲剧又会重演,不如选仁孝宽厚的代王刘恒为帝。”
刘泽的话,在否定齐王、拥立代王上,起了多大作用,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刘泽的这一通操作下来,完美实现了三重人设:其一,撇清了他是吕氏集团成员的关系,成功避免了被清算的下场;其二,他是坚定诛吕的一员,而且首先举兵倒吕,是诛吕的功臣;其三,他坚定反对立齐王为帝,坚决拥护立代王登基,又成了拥立代王的功臣,坐享从龙之功。
果然,代王刘恒当上皇帝后,也投桃报李,改封刘泽为燕王。所谓的琅琊国,是吕后临时从齐国当中划出一小块来设立的,面积小、人口少、实力弱,而燕国,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是一个诸侯大国、强国。
寸功未立的刘泽,赢麻了!
回顾刘泽的这一系列操作,不过是打着替齐王办事、实现齐王的目标,成功获取自己的最大政治利益。
直接以自己的目标、利益为出发点,容易树敌,风险很大,但以实现对手的目标和利益为出发点,找打着替对手办事的旗号,借用对手的渠道资源,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事办成,这才是最高级的谋略。
在这一点上,刘泽堪称顶流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