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房丫环一直站立伺候夫家,33年后丈夫大笑:你快坐下,一起吃饭

2025年05月05日23:23:03 历史 1454

说起这个故事,得先从晚清时候的社会背景聊起。那时候的中国,家里有钱有势的人,通常都会有不少下人伺候着。尤其是那种大户人家,丫鬟、仆人一大堆,分工还特别细。

其中有一种丫鬟,叫“通房丫环”,地位挺特别的。她们不光干家务活,有时候还得陪主人睡觉,算是介于普通丫鬟和妾之间的一种存在。不过呢,地位比正儿八经的妾低得多,日子过得也挺憋屈。

这篇文章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她叫李氏,在谭家当了多年通房丫环,后来因为儿子争气,熬了几十年后终于被丈夫认可的故事。

通房丫环一直站立伺候夫家,33年后丈夫大笑:你快坐下,一起吃饭 - 天天要闻

从丫鬟到通房丫鬟

清朝末年,社会等级分得特别清楚。大户人家的女人,分成正妻、妾、丫鬟好几层。正妻是家里的大管家,地位最高;妾呢,虽然也算主人的女人,但得听正妻的,身份比正妻低一截;至于丫鬟,那就更不用说了,吃住都在主子手里,完全没啥自主权。

通房丫环稍微特殊点,能跟主人有点亲密关系,但大多数时候还是被当仆人使唤,吃喝拉撒都得伺候着,吃饭时候也只能站旁边看着,端茶递水。

李氏的出身很普通,家里穷得叮当响。她生在湖南一带,具体哪年哪月不清楚,反正大概是19世纪60年代或者70年代初。小时候家里实在养不活她,就把她卖了,辗转到了谭钟麟的府上当丫鬟。

通房丫环一直站立伺候夫家,33年后丈夫大笑:你快坐下,一起吃饭 - 天天要闻

谭钟麟这人可不简单,他在1822年出生,是个正宗的读书人出身,后来考中进士,做到清朝的高官,管过浙江陕西这些地方,官声还不错。

他家里条件好,娶了正妻不算,又收了好几个妾,李氏就是其中一个。李氏进谭家的时候年纪很小,可能也就十几岁。刚开始她就是个普通丫鬟,扫地做饭啥都干。

后来谭钟麟看上她了,她就成了通房丫鬟,地位稍微高了点,但日子还是不好过。毕竟正妻在呢,其他妾也瞧不起她这种出身低的,家里规矩又多,她每天忙得脚不沾地,还得小心翼翼伺候着。

通房丫环一直站立伺候夫家,33年后丈夫大笑:你快坐下,一起吃饭 - 天天要闻

生下谭延闿

大概是1879年或者1880年,李氏怀了谭钟麟的孩子,第二年,也就是1880年,生了个儿子,取名谭延闿。这事儿在当时挺常见的,通房丫环生了孩子,多少能算半个主子了,按理说地位该有点提升。

不过谭家不一样,李氏虽然生了儿子,名义上是妾了,可实际待遇没啥大变化。家里吃饭的时候,正妻和几个地位高的妾能坐着吃,她还是得站旁边伺候,端菜倒水,忙前忙后。

通房丫环一直站立伺候夫家,33年后丈夫大笑:你快坐下,一起吃饭 - 天天要闻

谭钟麟对这个儿子挺看重的。听说谭延闿出生那天,他还做了个梦,觉得这孩子将来有出息,所以给他取名叫“延闿”,意思是延续兴旺发达。谭钟麟自己是读书人出身,自然希望儿子也能走科举这条路,光耀门楣。

李氏呢,虽然日子苦,但对谭延闿特别上心,从小就教他做人要踏实,要努力。她自己没啥文化,可她知道读书能改变命运,把希望都寄托在这孩子身上了。

通房丫环一直站立伺候夫家,33年后丈夫大笑:你快坐下,一起吃饭 - 天天要闻

熬了几十年的苦日子

从1880年谭延闿出生算起,到1904年他考中进士,这中间二十多年,李氏一直在谭家当牛做马。家里规矩严,她作为出身最低的妾,干的活最多,吃得却最少。

谭钟麟忙着当官,家里的事大多是正妻管着,李氏说话没啥分量,日子过得小心翼翼。吃饭时候她从来没坐过桌子边,总是站着,等主子们吃完了,她才能去厨房吃点剩饭剩菜。那时候也没啥劳动保护,站一天下来,腿酸得不行,可她不敢抱怨一句。

谭延闿小时候看在眼里,长大了心里也明白。他知道娘不容易,从小就下定决心要出人头地,不光为自己,也为了让李氏过上好日子。

通房丫环一直站立伺候夫家,33年后丈夫大笑:你快坐下,一起吃饭 - 天天要闻

他读书特别用功,跟着老师学四书五经,练书法,背诗词。谭钟麟看儿子聪明,也给他请了好先生,家里条件好,资源不缺。谭延闿没辜负这些期望,一步步往上走。

李氏呢,这二十多年里没啥大变化。谭家虽然有钱,但她没享过啥福。其他妾可能还有点首饰衣服,她就简单得很,穿得破旧,手上也满是干活留下的老茧。

谭钟麟对她不算坏,可也没特别关照,家里人对她态度也一般,谁让她是丫鬟出身呢。那时候的社会就这样,阶级观念根深蒂固,出身低的人想翻身太难了。

通房丫环一直站立伺候夫家,33年后丈夫大笑:你快坐下,一起吃饭 - 天天要闻

谭延闿考中进士

到了1904年,谭延闿24岁那年,他去参加科举考试。那是清朝最后几年的科考,竞争特别激烈,能考上的人都是顶尖的。谭延闿考得特别好,直接中了进士,这在当时是大喜事。

中进士意味着能当官,前途一片光明,对谭家来说也是脸上有光。谭钟麟那时候已经80多岁了,身体还硬朗,听说儿子中了进士,高兴得不得了。

这时候谭家上下都热闹起来。谭延闿中进士,不光是他个人的成就,也让家里地位更高了。那年谭钟麟还在世,他觉得自己这辈子没白活,儿子这么争气,算是圆了他多年的心愿。就在这高兴劲儿上,发生了一件挺特别的事。

通房丫环一直站立伺候夫家,33年后丈夫大笑:你快坐下,一起吃饭 - 天天要闻

有一天谭家吃饭,照旧是正妻和几个妾坐着,李氏站旁边伺候。谭钟麟那天心情特别好,看着李氏站那儿忙活,突然觉得有点不一样。

他儿子能有今天,李氏功劳不小。她从丫鬟干到妾,二十多年没歇过,生了谭延闿不说,还把他养得这么有出息。谭钟麟心里一合计,觉得是时候给她点认可了。

那天吃饭时候,他笑着对李氏说,让她别站了,赶紧坐下一起吃。李氏估计愣住了,她站了几十年,从来没想过能坐主子桌上吃饭。

这一下,家里人都看着,李氏终于坐下了。从那天起,她不用站着伺候了,吃饭能跟大家一起坐着吃。这在当时可不是小事,意味着她地位变了,不再是那个低人一等的丫鬟出身的妾了。

这事儿跟“母凭子贵”挺像的。古代中国就这样,女人自己没啥办法,但孩子有出息了,就能跟着沾光。李氏熬了二十多年,靠着谭延闿的成功,总算熬出头了。

通房丫环一直站立伺候夫家,33年后丈夫大笑:你快坐下,一起吃饭 - 天天要闻

李氏后来的日子

从1904年那顿饭以后,李氏的生活好多了。她不用站着伺候了,家里人对她态度也变了点。谭延闿中了进士,家里地位高了,她作为他娘,自然也受人尊重。

谭钟麟第二年(1905年)就去世了,之后谭延闿开始当官,家里的事他也管得多些。他对李氏特别孝顺,尽量让她过得舒坦。

通房丫环一直站立伺候夫家,33年后丈夫大笑:你快坐下,一起吃饭 - 天天要闻

谭延闿后来不得了,民国时候当过湖南都督,还做到国民政府主席,算是大人物了。他混得好,李氏日子也跟着好过。她晚年不用干活了,谭延闿给她安排得好好的。

听说李氏去世时候,谭延闿还跟家里人吵了一架,非要给她办个隆重的葬礼。那时候家里有些人觉得她出身低,不该按高规格办,可谭延闿不干,他觉得娘受了太多苦,死了得风光一把。最后他拍板,按高标准办了,算是尽了孝心。

那时候女人没啥地位,尤其是丫鬟出身的,想抬头太难了。可这故事也有暖心的地方,谭延闿争气,靠自己努力让娘翻了身。这不光是孝顺,也是对李氏多年付出的回报。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一次全俄总动员 - 天天要闻

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一次全俄总动员

俄罗斯将在5月9日迎来“卫国战争胜利日”这一全俄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因这场胜利的背后是军民的巨大牺牲,所以这个节日在俄罗斯地位特殊、意义重大。为了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无论俄罗斯官方还是民间都全面动员起来,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到这一重大节庆活动中。七座城市胜利日当天将恢复旧称近期,俄罗斯多地的地方议会作出...
诸侯割据VS集权称帝:项羽为何分封不称帝?改写历史或自掘坟墓 - 天天要闻

诸侯割据VS集权称帝:项羽为何分封不称帝?改写历史或自掘坟墓

《史记 秦始皇本纪》: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刚刚统一天下的那一年,丞相王绾等人建议说:各国诸候刚被消灭,燕、齐、荆地辽远,不在那里立王,就没有人来安定燕、齐、荆。请把皇帝的几...
苦涩的荒唐 - 天天要闻

苦涩的荒唐

文革后期的73年,小学四年级时一个班级搞了一场随堂批判会,校长都来参加了,因为校长听说这个民办身份的班主任能力挺强的,让“哑巴”都开口说了话。
中国第一个蒙难的新闻记者 - 天天要闻

中国第一个蒙难的新闻记者

光绪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1903年8月7日),紫禁城飘着细雨。军机大臣瞿鸿禨捧着一叠奏折疾步穿过宫门,却在养心殿前听见瓷器碎裂的脆响。殿内,慈禧太后正凝视着刑部呈报的"杖毙逆犯沈荩事毕"奏本,指尖深深掐进黄绫锦垫。 这个令帝国最高统治者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