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熊伯涛被授少将,刘亚楼送去两瓶茅台,熊伯涛:他这是道歉

2025年03月28日00:12:03 历史 1029

55年熊伯涛被授少将,刘亚楼送去两瓶茅台,熊伯涛:他这是道歉 - 天天要闻

但是私底下的关系怎么样,他的家人们是不知道的。

而对于刘亚楼将军拿来的这两瓶酒,熊伯涛笑着解释:

他这是道歉。

刘亚楼要给熊伯涛道歉,说的到底是什么事呢?

熊伯涛的革命人生道路,也是在磕磕绊绊中走过来的。

熊伯涛生于1904年,他是湖北黄陂人,在1926年的时候,熊伯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春天,湖北黄陂的田野间,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正在展开。

55年熊伯涛被授少将,刘亚楼送去两瓶茅台,熊伯涛:他这是道歉 - 天天要闻

而‬熊伯涛在这片土地上崭露头角,当选为黄陂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并担任驻东乡办事处主任。他与同伴们组织各村农民协会,推行减租减息,打击土豪劣绅蔡当阶的非法组织,为维护农民权益奔走。

但是,在1927年春夏之交,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掀起了大规模的血腥镇压,这就导致了孙中山先生奠定的大革命失败了‬。

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让熊伯涛‬家乡的党组织分散隐蔽,熊伯涛与组织失去了联系。

但‬面对困境,他并未停下脚步,而是凭借一则消息迈出了新的一步,熊伯涛‬一位高小同学在冯玉祥于郑州开办的军官学校担任副校长,熊伯涛闻讯后于1927年11月进入该校,成为一名学兵。

进入部队后,熊伯涛‬凭借高大的身材和过人的体力,他很快被连长任命为班长,在这里,他不仅接受了军事训练,还意外与中共地下党员王超相识,经过考察,他于1928年下半年开始在冯玉祥部队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55年熊伯涛被授少将,刘亚楼送去两瓶茅台,熊伯涛:他这是道歉 - 天天要闻

这段经历对于熊伯涛而言也是非常特别的,他因此奠定了军事生涯的道路。

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的西北军第二方面军第五路军投奔蒋介石,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1931年1月,蒋介石命令这支部队开赴江西,参与对中央苏区红一方面军的第二次“围剿”。

但‬是‬,第26路军内部对与红军作战并无热情,在济宁地区迟迟不愿动身,蒋介石再三催促后,部队才于3月底分批抵达江西乐安、宜黄一带,熊伯涛此时已升任排长,他虽然是国民党的不对,可是心中所想的革命,一直都是无产阶级革命。

所以他不仅没有跟红军作战的想法,并在部队中配合其他共产主义者开展兵运工作,试图因势利导,动摇这些反动派的军心。

55年熊伯涛被授少将,刘亚楼送去两瓶茅台,熊伯涛:他这是道歉 - 天天要闻

事实上,随着第三次“围剿”失败,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民族情绪的高涨,第26路军内部的反蒋情绪愈发强烈,1931年12月14日,在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下,第26路军1.7万余人在共产主义者赵博生及爱国将领董振堂季振同的领导下,于江西宁都发动起义,史称“宁都暴动”。

熊伯涛,当时担任着2团3营9连副连长,积极参与了这场行动,起义部队随后通电全国,宣布反蒋抗日,随后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

熊伯涛在此后历任红五军团司令部作战科长、团长,以及红一军团师参谋长,参与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但也是在1933年的时候,熊柏涛担任红二师的参谋长,他与师长刘亚楼,产生了一些误会。

55年熊伯涛被授少将,刘亚楼送去两瓶茅台,熊伯涛:他这是道歉 - 天天要闻

熊伯涛曾经是冯玉祥的西北军部队,虽然熊伯涛加入我党的时间早于加入西北军部队的时间,但冯玉祥怎么说都是反动军阀,但冯玉祥这个人有个优点,他对于那些出身普通的人非常看重,在部队里面,冯玉祥对于富家子弟或者是普通人出身的士兵,确实是一视同仁。

熊伯涛在跟战友谈到冯玉祥的时候,对冯玉祥做出的客观的评价,但这种言论被人认为,是熊伯涛在宣传冯玉祥有多好。

随后,刘亚楼就开会批评了熊伯涛,这一次批评闹得非常严重,熊伯涛一度被开除党籍。

随后也被安排进了教导营工作。

55年熊伯涛被授少将,刘亚楼送去两瓶茅台,熊伯涛:他这是道歉 - 天天要闻

直到红军到了哈达铺之后,中央开会才撤销掉了对熊伯涛的错误批评,刘亚楼也知道自己错误地批评了熊伯涛,一直想找机会道歉,但都没有办法。

但熊伯涛不管遭受到了怎样的错误批评,他对于革命的心始终没有改变,也把自己的个人荣辱放在身后。

1935年的3月初,中央红军部队抵达贵州遵义。

此时,红军正面临国民党军与地方武装的层层围堵,形势异常严峻,3月14日,红军前敌司令部发出绝密电报,决定次日向盘踞鲁班场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发起进攻。

55年熊伯涛被授少将,刘亚楼送去两瓶茅台,熊伯涛:他这是道歉 - 天天要闻

鲁班场位于贵州仁怀西南40里,是通往茅台渡口的要道,而茅台渡口则是红军三渡赤水的关键节点,鲁班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周浑元在此修筑了坚固的工事,并计划待援军抵达后内外夹击红军。

红军若贸然渡河,可能陷入背水一战的绝境。

若绕道攻击侧面的打鼓新场,又有腹背受敌之虞,面对这一困局,毛泽东决定出其不意,以攻为守,集中力量突袭鲁班场。

熊伯涛所在的教导营被派往仁怀及茅台两条大路执行警戒任务,确保主力部队的侧翼安全,战斗异常激烈,但红军的战术布置发挥了作用,经过一番激战,红军成功攻克鲁班场,为后续占领茅台镇扫清了障碍。

这场胜利为三渡赤水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

55年熊伯涛被授少将,刘亚楼送去两瓶茅台,熊伯涛:他这是道歉 - 天天要闻

攻下鲁班场后,红军趁势推进,熊伯涛所在的教导营奉命指挥红2师侦察连抢占茅台镇,搜集渡河所需的船只与器材,并协助工兵架桥,以保障主力部队三渡赤水

侦察连与教导营密切配合,一举占领茅台镇,战斗中几乎未有伤亡,更为意外的是,部队在镇上缴获了数十瓶茅台酒。

熊伯涛将军后来回忆,部队驻扎在当地颇具规模的酒坊“义成老烧房”,这座西式建筑内摆放着巨大的水缸,每只缸可装20担水,而缸中盛满了茅台酒,酒香弥漫四周。

而‬酒坊的主人,是‬一名当地土豪劣绅,得知红军到来后早已逃离,红军没收了他的财物、粮食和酒,除留下一部分供部队使用外,其余分给了当地群众。

55年熊伯涛被授少将,刘亚楼送去两瓶茅台,熊伯涛:他这是道歉 - 天天要闻

对于红军将士而言,茅台酒的出现无疑是一份意外的馈赠,熊伯涛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们的学员和战士取得了圆满的胜利,在该地的群众慰问中,个个兴高采烈,见面就说:‘喂!同志,吃茅台酒啊!’”

而‬熊伯涛‬自己也毫不掩饰对茅台酒的喜爱,一位战士递给他一瓶后,他立即开怀畅饮,会喝酒的战士们尽兴品尝,不会喝的则将酒装入壶中,用于行军时搓脚活血或舒缓筋骨。

军事教员黄春庭还曾调侃熊伯涛:

“老熊,这回够不够你过瘾?今天真是你的世界了!”

熊伯涛在回忆中坦言,喝了几次后,甚至忍不住跑到大缸旁又看了两次,也是因为这一次的战斗经历,茅台酒成为了熊伯涛‬将军人生记忆中最重要的佳酿‬。

55年熊伯涛被授少将,刘亚楼送去两瓶茅台,熊伯涛:他这是道歉 - 天天要闻

茅台镇的短暂驻扎,次日出发时,熊伯涛用衣服包了三瓶茅台酒随身携带,行军途中不时小酌几口。

贵州多雨,部队急行军时,天空突降大雨,山路泥泞不堪,一些战士在上山下岭时不慎摔倒。

熊伯涛见状安慰道:

“同志,不要紧,扎营后可用茅台酒来搓脚板或泡脚!”

长征的艰苦众所周知,草地、雪山、饥饿、疾病无不考验着每一个人的意志,战士们用茅台酒驱寒取暖,甚至以此缓解行军的疲惫,这无疑为他们注入了一丝继续前行的力量。

熊伯涛在《茅台酒》一文中写道:

“很不甘心,睡几分钟又起来喝了两口。”

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结束了长征的艰难跋涉,次年8月5日,毛泽东与总政治部负责人杨尚昆联名发出电报,征集长征亲历者的回忆录,以出版《长征记》。

55年熊伯涛被授少将,刘亚楼送去两瓶茅台,熊伯涛:他这是道歉 - 天天要闻

熊伯涛得知消息后,根据自己在茅台镇的经历,撰写了《茅台酒》一文。

而‬这篇文章于1937年在中共于法国巴黎主办的《救国时报》刊发,并被收入1937年的《二万五千里》书稿,后经修订,于1942年以《红军长征记》为名正式出版。

在这篇文章中,熊伯涛不仅记录了鲁班场战役与茅台镇占领的经过,还生动描述了茅台酒带给战士们的欢乐。

他写道:

“部队在茅台镇的胜利与群众的慰问交织在一起,酒香与笑声相伴,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

值得一提的是,熊伯涛‬的‬这份文字流传海外,在巴黎的华人圈中引发共鸣,也让茅台酒与红军的革命历程产生了更深的联结。

55年熊伯涛被授少将,刘亚楼送去两瓶茅台,熊伯涛:他这是道歉 - 天天要闻

不过关于茅台酒的事情都是后话了,在1935年8月时‬,红一军团进入茫茫草地,天气骤冷,物资匮乏。

夜晚,干部们将简易帐篷让给了战士,熊伯涛与黄春庭、刘少卿共用一床毛毯取暖,他身材高大,睡在中间支撑毛毯,与两位战友抱团入睡,黎明时分,同志们发现他们已被冻僵,急忙在周围燃起几堆火取暖。

三人苏醒后,对周围的情景感到诧异,全然不知自己曾在生死边缘徘徊。

战友们见他们无恙,亲切地称他们为“草地三剑客”。

熊伯涛将军的为人就是如此的亲切,也是因为他这一种精神,让他在部队中收获了许许多多的终身战友,熊伯涛与他们都是生死之交。

55年熊伯涛被授少将,刘亚楼送去两瓶茅台,熊伯涛:他这是道歉 - 天天要闻

所以,对于熊伯涛的为人,刘亚楼是相信的,在1955年授勋之后,刘亚楼总觉得是自己当年的错误行为影响了熊伯涛的军事生涯,这才送了两瓶茅台酒给熊伯涛。

虽然熊伯涛已经不在意这些事情了,但对于刘亚楼的心意,熊伯涛还是接受的。

刘亚楼也知道,茅台酒对于熊伯涛而言不仅仅是酒,更是跟教导营将士们在一起的时候,那种令人难忘的回忆,越喝越醇。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阳泉市郊区河底小学少先队员清明节祭扫 传承红色基因 - 天天要闻

阳泉市郊区河底小学少先队员清明节祭扫 传承红色基因

山西青年报记者孟存田 通讯员张琪 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在清明节来临之际,4月3日上午,阳泉市郊区河底小学部分师生前往郊区河底镇河底村革命烈士墓碑前,开展“红色耀三晋,青年永传承”主题清明节祭扫活动,少先队员们通过敬献花束、集体默哀
黑龙江一县发现侵华日军遗留炮弹 - 天天要闻

黑龙江一县发现侵华日军遗留炮弹

新华社哈尔滨4月3日电(记者王君宝)近日,黑龙江省黑河市孙吴县普查队在推进孙吴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和文物安全巡查工作时,发现一枚侵华日军遗留炮弹。“在普查中,工作人员来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孙吴镇侵华日军地下隐蔽部,在文物本体西北侧发现了这枚炮弹,经过现场勘查初步分析,此炮弹为侵华日军遗留。”孙吴县文物保...
英烈纵无名,山河永不忘! - 天天要闻

英烈纵无名,山河永不忘!

19490826349、19490826350、19490826351……墓碑上这一串串数字背后都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76年前,兰州战役烽火熊熊解放大西北的关键一役,许多战士血洒兰州474位烈士长眠于兰州市烈士陵园名字被岁月隐没,生命却融入山河大地兰州市烈士陵园华林坪革命烈士纪念塔航拍照片。新华社记者 多蕾 摄苍松翠柏簇拥一颗颗深埋黄土的...
诸葛亮神机妙算,奇才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 天天要闻

诸葛亮神机妙算,奇才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让人惊掉下巴,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从小家里贪困,童年以羊为伴,并且八九岁还是个哑巴。诸葛亮每天穿行在大山上,边放羊,边到处玩,有一天他爬上山巅,瞧见一个小庭子,里面坐个须发皆白,行云流水的道家,他的出现引起老道人的注意。
吉林各界人士在伪满皇宫纪念抗日英烈 - 天天要闻

吉林各界人士在伪满皇宫纪念抗日英烈

中新社长春4月3日电 (高龙安 李彦国)“缅怀烈士 铭史砺新”——伪满皇宫博物院清明节纪念活动3日举行,吉林长春各界人士走进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参加纪念仪式。 长春曾是日本侵华时炮制的伪满洲国“首都”,坐落于此的伪满皇宫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伪政权所在地,留存有大量日本侵华罪证。4月3日,吉林长春,民...
云南昆明:清明祭英烈 - 天天要闻

云南昆明:清明祭英烈

4月3日,云南昆明,警察向烈士敬献鲜花。当日,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云南师范大学,在西南联大旧址的 "一二·一" 四烈士墓前,举行 "清明祭英烈" 活动,共同追思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献出生命的烈士们。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4月3日,云南昆明,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云南师范大学,在西南联大旧址的 "一二·一" 四烈士墓前,举行 ...
抗战影像记忆|狼牙山五壮士 - 天天要闻

抗战影像记忆|狼牙山五壮士

清晨的狼牙山,晨雾如纱。五尊青铜雕像在熹微中沉默伫立,嶙峋山岩将他们的身影勾勒成永恒的剪影。狼牙山的名字,是从什么时候叫起来的,或许没人说得清楚,但是因为什么叫响的,在中国却人尽皆知。“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2017年10月27日摄)。
“中国骨髓移植之父”陆道培院士病逝,享年93岁 - 天天要闻

“中国骨髓移植之父”陆道培院士病逝,享年93岁

4月3日下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血液病学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委、政协第九届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内科主任,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创始所长陆道培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4月2日16时58分在北...